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物语工学论:角色的构建方法】书评——糟糕的作家和失格工学生

2021-05-17知识

我对这本书挺失望的。亏我当时还花钱在日亚上买了电子版。感觉爆亏。


一开始以为是按照我想象中的「用工科的思考方式去拆解故事」,结果全书除了偶尔(嗯,是真的非常非常偶尔)突兀且毫无必要地插入几个术语或者公式以外,我根本没看到任何这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似乎就是几篇写得非常烂的TVT页面。说像TVT页面是因为看得出来作者试图抽象几个典型的形象(至少,这是他一开始宣称的,也是开头一章说的),可是又抽象得很不干脆且泛化过度,导致整个看起来观感很糟糕。

甚至连作者自己都知道泛化过度,第五章为了把话题拉回来特意说了一句「 然而,如果对类型的分析过于抽象和普遍,就会变得不实用。」,我当时直接看麻了。你知道你还这么写啊?!


说到底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分章节,也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抽象。每一章似乎都在谈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比如第一章:彷徨的跛行者,说的就是很多英雄角色往往都是有破缺性的(跛行者),比如古代神话里有瘸子和瞎子,后面就扩展到「不对称性」,再后来凡是有特殊性的都算跛行者。比如孙悟空也算。

然后彷徨又成了角色冒险故事的分类。作者自己甚至也说了,彷徨和跛行并不一定得在同一个角色身上,只是这两个放在一起很适合。

再比如后面第五章突然说「在某种意义上,"跨越时空的恋人 "包含了所有这四种类型。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是 "恋人 "创造了七种类型中的其他六种,如果我们用 "叙事压力 "来浓缩这七种类型,并提取一些更本质和抽象的东西,我们将发现的 "元素 "是 "恋人"。 如果我们要提取一些更本质、更抽象的东西,我们会发现的 "元素 "就是这些 "恋人"。」

后面甚至真的开始迫真分析蝙蝠侠如何是「恋人」的:「法律」和「正义」在这里成了两种不同的「秩序」,而蝙蝠侠是将「法律」和「正义」重新结合起来的使者,将世界恢复到完美的状态。

顺便说一句,看精分人的文章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只不过那些人写的东西更让人看不懂而已。

甚至我看到后面,还有「日本文化也可以看成是『杀死自己造物主的毁灭者』(客体是西方文化)」、「其实跛行者和塔中公主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成恋人」。好的,那你都泛化到这个程度了,到底还想表达啥?你抽象到这个程度的话,那塔中公主、武装美女和跛行者还有啥区别?

这导致后面几章谈的每个特质(很多特质甚至也不是在谈角色而是在谈情节和主题)似乎都散在几章里面去。而每一章似乎除了开头少数段落以外,都在泛泛地谈「两面性和两面性的冲突」、「非对称性向对称性的转变」这样的东西。让我感觉作者似乎只是事先定了这些引人注目又有画面感的标题,然后写命题作文而已。

而内容本身我感觉也不是太有价值:很多观点要么是千面英雄之类的地方缝来的,要么是近似于过度解读和过拟合的牵强附会,导致整体根本没多少实际操作性。比如如果所有人都能看作是「彷徨的跛行者、角色两面的冲突」,那这个分类到底还有啥意义……你与其搞这么玄之又玄精神分析的七种古怪形象,还不如你要说两面性就老老实实说两面性,要说非对称性就老老实实说非对称性,要说冲突就老老实实说冲突。

一些文化研究出身的人倒是很容易犯这种毛病,我称之为「拿必要当充分」病。他们很喜欢去找很多文化作品,通过他们那种奇怪的总结方法总结出一堆粗糙的论断和抽象,然后发现这套可以套在很多东西上面,于是就套得不亦乐乎;碰到不好套的,不去怀疑自己理论的问题,而是觉得自己的理论不够泛化,不够抽象,于是就开始大力抽象。

最典型的比如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然后就往所有喜剧里找悲剧成分:结果故事发展可以是悲剧,角色境遇可以是悲剧,角色行为可以是悲剧,甚至角色让观众感觉到智商的优越感也可以是悲剧。然而当你实际创作的时候这种「悲剧性」能转为喜剧性吗?非常难,因为这事根本就不是充分条件。

在这本书里,则是通过把所有角色和情节都抽象为「两面性」、「破缺的完满」、「两种秩序的冲突」,再套进那几个给定的角色里,产生一股别样的精神分析臭。你拿任何角色给他看,他大概都可以一顿分析,得出这个角色是哪个哪个的组合,可是如果你问他「那我怎么写出一样的角色呢?」,你就无法得出任何可靠的答案了。

我觉得哪怕作者真的是工科出身,大概也不是计算机科学出身,至少不可能是学得特别好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