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火器初兴起的时候,如何对付骑兵?

2014-03-10知识

骑兵是二战以后才逐步退出战场的,是坦克和装甲车取代了骑兵。在一战时期线列骑兵遭到淘汰,但不是因为榴弹炮和重机枪,而是因为铁丝网。至于骠骑兵则长命的多,被淘汰是在二战以后。

在火枪开始大量装备军队时,在欧洲冲击型的线列骑兵实际已经基本消亡了,当时步兵为了对付线列骑兵,装备了大量长度6米左右的长矛,遇到线列骑兵冲击,就把长矛斜插在地上,由蹲着的长矛手扶持,列出和刺猬身上长刺一样密集的几层长矛阵,而后面站着的都是劲弩手,等到骑兵接近到10几米内才发射,就是板甲重骑也对这种长矛阵无可奈何,硬冲长矛阵的话,那会双方伤亡差不多,而1个重甲骑兵的价格显然远超过1个长矛手,在这种长矛劲弩大阵流行开来以后,欧洲的线列骑兵实际已经消亡了。然而在火枪取代长矛和劲弩后,欧洲的线列骑兵反而是浴火重生了。

进入火枪时代,线列骑兵重新崛起,因为火枪的刺刀长度不够,对付不了线列骑兵的长矛,所以这时的线列骑兵盔甲也不要了,排成三排百多骑横队冲过去扎就行了,火枪兵的刺刀阵只能防御骠骑兵冲击,遇到线列骑兵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在开阔地带野战,一群火枪步兵要是没有拒马工事,没有己方线列骑兵配合,那遇到对方线列骑兵冲锋就完蛋了。那时的骑兵团就是300多个~400多个骑兵,冲锋时排成3条一字排开的整齐横队,当前排有骑兵中弹落马,后排的骑兵就补上空缺,形成一个完整的冲击面,這样当线列骑兵的冲击到步兵刺刀大阵跟前时,一个宽大的接触面上就全是骑兵用长矛白扎活拒马,遇此情景,步兵方阵无不立即崩溃。

在前装枪时代,步兵如果遇到使用长矛的线列骑兵冲击,必需有拒马工事或线列骑兵配合才能抵御的住,只有对付使用马刀的骠骑兵才能单独依靠步兵的刺刀阵挡住。线列骑兵被淘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用于正面突击的线列骑兵迎来了真正的克星—— 铁丝网!!!

至于八里桥之战,现在的china人都以为清军骑兵冲锋是這样的,三万骑兵排山倒海的冲过来,要真是這样,10个英法联军也完蛋了

然而洋人们记录的确是這样的情况,八里桥骑兵决战实际上满蒙只有4000骑兵分成好几批轮战,根本就没有冲击法军步兵方阵,前几批都是冲到法军方阵200米前距离就下马与法军展开火枪对射,那些都是八旗龙骑兵,他们一人骑一匹马牵一匹马,牵着的马身上驮着湿毛毡,用来当挡枪子的工事,他们就在工事马背后向法军放枪,双方就这样对射,等子弹打光了,这些骑兵也就纷纷跑路了。不久又有一批几百骑兵冲来,又是如此,这让所有的法军目瞪口呆,他们从没见过骑兵冲锋竟是這样的场景。就這样一批打光子弹走了,又一批赶到战场的骑兵来了,双方对射了好几个钟头的火枪。连法军步兵的弹药都快打光了,后来法军步兵不敢开火了,于是把方阵打开露出大炮,要用炮来轰那些乱七八糟三五成群原地射击的清军骑兵。而清军见法军方阵步兵墙打开,露出里面的大炮,立即就一哄而散了。

其实清军投入了更多的大炮,可炮兵与骑兵没有丝毫配合,炮兵只管用最大射程开火,所有的炮弹都高高的飞过法军方阵头顶落到后面很远的地方去了,并从未修正过,大概是清军传闻洋炮射程很远一发十里,生怕打不着洋人,火炮都是往最大射程打,并清军肯定是没有统一指挥骑兵步兵炮兵作战的军官,总之各打各的,炮兵只管埋头放炮,管他炮弹打到哪去了,骑兵也不理会附近的步兵炮兵,随他们便去。而步兵列阵只管看戏,啥事也没做。

而当法军步兵方阵打开,推出了火炮,清军的火枪骑兵一哄而散后,在法军侧翼,突然冲出上千的骑兵,他们并未直接冲击法军方阵,而是冲入了法军方阵之间的结合部,这些骑兵没有下马对射火枪,而是乘马使用弓箭左右开弓乱射,在法军步兵方阵结合部位置转圈跑动游走,法军这就陷入了危机,无法还击,因为大多数子弹不可能打中清军骑兵,而是要打进对面的法军方阵里,这就很危险了,所幸清军射出的箭都是乱飞乱飘,法军才没有一下子就垮掉,而正在这时,英军的帕坦骑兵团,女王近卫龙骑兵团突然赶到,并立即发动了反击,清军的弓骑兵们见状,拨马就跑,根本没敢迎战,逃跑的路上还遇到了英军的费恩骑兵团和普罗比骑兵团夹击差点被合围,当时普罗比骑兵团一名锡克骑兵对满蒙骑兵评价道:「很灵活,很难抓,但一旦抓到之后就造不成什么伤害了」。就這样满蒙八旗骑兵的进攻全部结束了。

很多china人认为八里桥的满蒙八旗骑兵是這样被牛B轰轰的燧发枪加上刺刀阵打败的。

然而实际上却是被英军骑兵用长矛打败的。在八里桥骑兵决战之前,法军的骑兵实际被一支蒙古骑兵队所吸引,被引到了远处,那就是法军的北非西帕希骑兵团,满蒙骑兵的马矮,但跑的并不慢,当西帕希骑兵团想放弃追击时,满蒙骑兵就又转身过来用射出去乱飞乱飘的弓箭攻击法军骑兵,当法军骑兵调转马头再次冲击时,满蒙骑兵又一哄而散的逃逸,并显得马力已经困乏,距离已经拉的很近,法军骑兵再坚持一下就能猛劈蒙古骑兵了,就這样法军的步兵方阵失去了骑兵的保护,要不是英军骑兵及时赶到,法军要完。

china人都认为联军在八里桥与满蒙骑兵决战仅仅死伤数十而已,实际上法军伤亡惨重损失1000多人

铁证如山,法国国防部档案【法军1796~1878战斗记录】,明确记载八里桥战斗法军伤亡1000多人,战绩为25000,法军统计的八里桥清军参战总数大约30000,低于大清朝廷的记录。

八里桥决战时,清军炮兵投入80门重炮,法军仅有少量小炮,根本没有重炮投入,在八旗骑兵撤离后,由于清军大炮还在轰击法军身后的空地,法军就冒着少量保护炮兵阵地的清军发射的枪弹,推动小炮到了距离清军炮兵阵地500多码的地方,瞄准清军的大炮射击,在打坏了清军几门火炮后,清军炮兵就散伙了。

而清军的步兵不止30000人,但大部分是团练,只有少量是绿营军,当时看完骑兵大战的大戏后,这些步兵既没冲锋也没撤退,不知想要干什么,大概是想等到法军撤离时才乘胜追击,这就很危险,因为法军步兵没什么弹药了,几万人冲过来,那法军还是要玩完。所以英军的骑兵决定发动一次欧洲式的骑兵冲击,迫使清军步兵后撤。但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英军的4个骑兵团实际总计不到2000人,而且其中一个还是不合适冲击的龙骑兵団,而数万清军步兵却有大量的长叉子,一旦清军步兵按照拒马战术用长叉子迎上来,这连盔甲都没有的英军骑兵铁定是要完蛋,但面对法军已经没有弹药這样的危险局面,不冲也没有其他办法了。所以英军骑兵只能硬着头皮上去拼了。

英军骑兵过桥摆好冲击队形后,面对黑压压的清军步兵紧张的连手里的长矛都握不稳,冲击发动后,清军的步兵起初无任何异样,就如同稻草人一样原地不动,这样的镇静程度使得所有的联军官兵都变得心情沮丧,看来今天是个灾难性的日子,联军骑兵冲到距离清军步兵100多码距离时,清军队伍放了一排火枪,但联军骑兵中弹者很少,联军骑兵将长矛指向前方,怀抱必死心情的进行冲击突刺。

但这时清军队伍中突然发出一片惊叫,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后逃跑,只有几十个骑马的军官挥舞着马刀出来拼命,很快被刺翻了大半,剩下的也只好逃跑了,英军骑兵一字排开,对逃跑的清军步兵发动了一次教科书模式标准的西方骑兵冲击战,顿时遍地都是死尸和哀嚎的伤员,到快黄昏时战场上已无任何清军部队存在了,联军骑兵确信至少有2万5千左右清军步兵死伤于这次驱离行动,但绝大部分是他们逃跑时自相践踏造成的,此战英军骑兵损失微不足道,全部都是清军施放排枪造成的。

八里桥清军步军是胜保所指挥的绿营军和团练,大约有1000绿营军火枪手和1000团练火枪手和超过40000团练长矛手长叉手,此外还有200护军营火枪手,也就是英军骑兵在冲击清军步军时遭受了2200枝火枪齐射!!!八里桥之战数千官军挟数万团练乡勇列阵,实际无论远射近战均已能力足够,结果被区区2000英夷骑兵用长矛击败,不是武器的原因,而是团练乡勇平日操练并未见过真实的骑兵冲击场面,也未与官军合训过战术配合,而官军与习火枪的团练乡勇站在前排放枪太早了,距离尚远排枪就已放出,没打着多少英军骑兵,而放枪之后,乡勇们本应前行以拒马阵顶住骑兵冲击,但因没见有英夷骑兵大量落马,倒见英夷骑兵长矛突然由高举变成指向前方冲杀而来,于是心中胆寒,一哄而散了,所以全军溃散。如果官军火枪手等洋夷骑兵冲到20米内再放枪,那就必然可以看见大量洋夷骑兵落马,就能振奋初上战场团练的士气,而且已经这么近距离,想跑也跑不了啦,也只能硬着头皮,把那长叉长扒按拒马操练那样挺着了,那英军骑兵就完蛋了,前有拒马后有重新装弹后的火枪轰打,区区2千左右长矛骑兵,哪里能是超过95%都是手持可立拒马阵长叉长扒的乡勇团练,总数约5万的清军对手???而当时法夷步兵更连枪弹都打光了,见此情景也该抱头鼠窜了。

法国的【联军中国征战回忆录】中证实,清军弓骑分批投入的,每批都不多,联军是用绝对优势兵力迎战,在鞑靼骑兵撤退后,所有的战斗都和行军一样顺利!!!清军在八里桥投入了几十门重炮,英法联军根本无重炮投入,如果炮队不是把炮弹全部打到联军阵营后方很远的地方,而是打在联军阵营里,那法军也早就完蛋了,根本都用不着出动骑兵冲杀。

满蒙八旗军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洋夷作战仅伤亡1200人,包括步军,炮兵和骑兵,其中在八里桥最多伤亡几百人而已,根本没有什么30000骑兵全灭,大清任何时候都没有30000满蒙铁骑,自从乾隆收了新疆以后,平时连1000可以机动调防参战的八旗军都没有,何况30000八旗骑兵,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能遭遇到小几千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还是要托长毛作乱之福,大清用了几年时间在黑龙江,吉林与漠南蒙古新编与征集了几千新编八旗军和几千漠南蒙古骑兵。

前装枪时代的火枪没有多大威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同治五年,法军拿着线膛燧发枪入侵朝鲜,被朝鲜人用明末清初时期的火绳枪打的一败涂地,哪有啥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