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有没有迫切需求了,买不买房主要是取决于自己的情况,而不是说大环境如何,我们每一个人就一定要如何如何,没有百利无一害的选择,只有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
大环境来说,现在这个节点以防风险为主,现金很重要,如果有钱买房建议持币观望。
除非你工作稳定、家境小康,又确实有用房的需求,而且背上房贷也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否则不建议现在贸然买房,应当谨慎出手
不是没房就叫刚需 ,是不买房人生进度就推进不下去了,才叫刚需。比如子女上学,比如结婚、生子但因家庭原因不便和双方父母住一起,比如家里不是很困难,有条件也愿意让子女过更好的生活等等。
国家的政策说得很清楚,「房住不炒」,但不是「房住不买」。 因此出台了各种调控政策,比如各地的限购政策、公积金贷款受工作年限限制、认房又认贷、离婚后不能立即算无房户、严格排查经营贷款等等,都是砍向了炒房的和短期换房的,基本就留下了口子给那些真刚需的(还有特有钱、不在乎税费、全款买房的),而且这一套组合拳政策也严格执行了很久,这期间经历了世界经济下行、我国股市崩、汇率变化、我国gdp增长放缓、中美毛衣战、疫情等等,说是最严酷的环境也没问题,但是都没有重新搞起房地产刺激,而且反而在各种不利危机发生时,不断地强调不能在房地产上放水,这就说明了 我们这次是要玩儿真格的,就是「房住不炒」,但不是「房住不买」。
目前除了一些地方的个别新房有过涨价消息以外,其他基本都是缓跌然后到了一个稳定的点
当初的四万亿刺激,没有规划好方向,大水漫灌,有的产业比如互联网、家电、交通、汽车、基建是发展起来了,但是一些过剩产能和房地产,本该被调整下去的,也续命了,我们后续直至今日还在去产能,房价也涨到了普通人根本考虑不了的程度。如今我们严格掐住了往房地产行业灌水的管子,就是为了让新的刺激,流入到5g基站建设、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去,而不要流入到房地产去
如果我们在自主创新领域取得了突破,自己吃下全球产业链高端的超高利润,再配合新基建的实施,那么我们大概率在2025到2030年就可以望一望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了,到时候全民收入翻翻甚至翻两番,房价还维持在2018到2020年的水平,房奴和要买房的人就会显得没有那么吃力了
因此国家现在对房价的处置手段很明确,就是按住了房价,别暴涨别暴跌,然后从其他地方发力,争取提升大家收入,让收入去追一追房价 ,用时间换空间,让没过脖子的水降低到腰间,缓解压力
至于提到的租房和租售比的问题,对于有能力、有意愿买房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没能力、没意愿买房的人才会拿这俩来安慰自己
租售比低,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人为梦想奋斗的意愿极高 。你让一个人每月花8成工资在房贷上他愿意,那是为自己在奔生活。而你让一个人花四成的钱在房租上,他认了,但他心里不会爽,因为那是自己白白的损失。而大部分人收入都不算极高,能付得起高租金、愿意付高租金的人是少数,那么自然房子租金就高不到哪里去,但已经成为奋斗目标、精神图腾的房子价格却会很高。而且外国也不是所有地方租售比都高,租售比高的地方,多是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的度假城市,买个地段不错的适合度假的开间小房子什么的,托管给中介或者弄Airbnb民宿,十年回本不是不可能,前两年澳大利亚和泰国的房价大涨,就有中国炒房人的影子在里面。
至于租房生活香不香,主要是得看你手头有没有钱,有钱自然租房更香,没那么多钱绝对是买房更香。
比如你家里拆迁了,手里有1000万,那你不用大投资,就去银行买低风险大额存单理财产品,也可以获得4%到5%乃至更高的年收益,一年就是40到50万,你拿这50万租房,你能住上秒杀大多数人居住条件的房子,比你拿这1000万去买房要住得好。而且在现在这种高风险的时候,手里还保留了现金,如果你有好的投资渠道,还会获得远不止5%的收益。
但你要是手里就几十万或者几万,然后每月还交着高额的租金,而你的工作又非常稳定,家里也是城市小康家庭,那你不如再贷款个一两百万,然后夫妻双方家庭给凑凑,买个大一居小两居的。
但是现在这个时间点,疫情和国内外局势都不算好,很多人的工作都会有问题,而房价已经明确不会大幅上涨了,建议还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不到不买房就会给自己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情况下(或者买了房对自己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不要贸然下场,但要多关注。而对于本来买房就无压力的人来说,房价的低迷又是一个好的入场时机,这个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赌一把了。还是那句话,没有百分百好的选择,只有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
想买房,工作又不稳定的,起码熬过这段困难时期再说 ,我媳妇儿就是在私企工作的,君不见写字楼、产业园里面的那些企业,平时衣着光鲜的sam小哥哥jessica小姐姐,下岗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