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 ,大家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大概意思就是说,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增速已经放缓,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的增长空间已经很小了,在城市的生存空间也在被挤压,无论怎么做,都看不到混出头的希望,只能艰难卑微地活着。
所以前几年,日本讲失业人的纪录片里,一个人说, 光是活着已经拼尽全力了 ,那句话才能火遍全网。
出处:
当然这么说肯定会显得有些太悲观,太绝对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和过去几十年比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只是保证基本生活的便利而已,对于未来变得更好的那份希望,却变得越来越渺茫。
我从几年前就开始反复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60后,70后们所深信不疑的奋斗哲学已经失效了。
没有掌握技巧,而是盲目使用蛮力去奋斗,大概率会落得一场空的结局,干啥都是白费力。
我记得2014年,看诺基亚当时的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话,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都落泪了。
那时的我也在想,有一些人,其实也什么都没做错,只是早生了或晚生了几年或几十年而已,然后就失去了许多机会,到头来还要被上一代人指责不够努力,贪图享受。
电梯理论说明,你能否快速到达顶层,在于是否能走入电梯,而不在于在电梯里做了什么。
而时代的红利,显然就是你人生的电梯。
现在,年轻人可以抓住的时代机遇越来越少,所以才会觉得没有希望。
但为什么会把这种没有希望的感觉归结到专业身上呢?
因为他们看不到别的行业,对别的行业也缺乏了解,总觉得别的行业会有比自己行业更多的机会, 总是盯着别人行业最好的,和自己行业最差的看,长此以往肯定就会有劝退心态了。
另一个方面则是,不同行业间的人互相缺乏理解,也不想理解。
当一个人自己生活工作都理不顺,过不好的时候,他是很难有精力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的。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干得多,拿得少,都觉得自己不值,都觉得自己亏了, 学医的天天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四大天坑就不用说了。
工作后,程序员天天抱怨自己996,时薪其实不高,医生天天说自己收入也不行,而且有医闹,是高危职业,公务员也抱怨自己收入不高,天天免费加班,还要应付各种上级检查和考核。
这些人天天都在抱怨自己不划算,不值,甚至连老板都天天抱怨自己是在给税局,给员工打工的。
可是,真到了用脚投票的时候,又会有几个人真的走?
这几年我真正观察到的,劝退卓有成效的那几个行业,都是真的处在历史低点的行业,比如传统制造业,比如天坑行业。
而其他的行业,但凡比这些行业好一些的,即使行业内有人走,留下的空缺也会被处在历史低点的行业转行的人迅速填平,甚至溢出。
而真到了动真格,各行业的人聚在一起, 问你们愿不愿意互相换的时候,许多人都怂了 ,因为他们抱怨,他们劝退,只是一味地盯着比自己好的那部分看,而到了要不要换的时候,才发现, 大部分行业都比他们差多了,也内卷多了。
所以,这也是各行各业都在劝退的一个原因,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值,是因为他们只盯着比自己好得多的人看,却忽略了客观存在的数据。
而至于那些老板们的抱怨,就当他们是在放屁就好了。
我一直都在说,行业或专业是不会被劝退搞垮的, 如果一个行业能够被大面积劝退,那说明这个行业本身就已经不行了。
事实证明,凡是能被劝退撼动的行业,都是处在低点的行业,而并未处在低点的行业的劝退,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打嘴炮而已。
学医的觉得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殊不知,诸多985天坑专业学子都在跪求一个可以考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机会,哪怕学制再长几年都愿意。
至于如何辨别和确定一个行业的劝退程度,其实这也很简单,你去看看名校的各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变化趋势就知道了,计算机专业分数线这几年稳定上升,而「21世纪的专业们」,都行情惨淡。
相应的,你也可以看各行业的招聘数据,同样月入一万的职位,有的专业普通211本科生就可以获得,有的专业则双985硕士也拿不到。
这时候,哪个专业/行业更劝退一些,你自己心里就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