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有哪些只有工作多年才能明白的职场道理?

2020-05-12知识

工作八年的一些感悟,后续陆续补充

学会察言观色, 做事前先摸清楚对方的真实需求

摸清楚对方的喜好,是注重于形式、内容、质量、扣细节,还是喜欢大的框架、解决方案或者行业方向,这对于开展后续工作有很大的意义,避免产生重复的无效劳动;其对应的本质在于,能不能快速抓住对方的需求以及想要的结果,可以通过反复的试错来进行确定。

贵在坚持, 很多事情一开始并没有意义,做了千百次之后会逐渐发现其中的意义所在

10000小时定律,很多事情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可能并不会引起自己的喜欢,但是随着时间的磨合,在熟悉了解之后其实是可以培养成为兴趣,人性里面往往会随着好奇而迅速成长,从内到外的去想接触、探索,事半功倍。

自我审视, 做好日常工作流水,定期组织复盘,通过归纳总结不但对自己升华

我们往往沉迷于当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然后紧接着又投入到另外一件事情里面去,最后忽略了在一段时间里面自己到底做了几件事,时间都花在了哪些人、哪些事情上。做好工作日报,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一种沉淀方式,事后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估,如果回过头再来做这件事情,思路会不会有什么不同,过程可不可以再进行优化,搁在此时此刻能够产生的影响还有哪些。吸取过去的经验,进而锤炼自己的思维模式,不仅能提升意识还能改变当前的一部分现状。

多重学习, 建立多种思维方式,慢慢的成长成为复合型人才

在实际工作里面,比较提倡代入性思考方式,即如果我是用户、如果我是运营、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就是 逻辑思维 ,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符不符合基本的常识。

对问题的分解,这个问题会涉及到哪些业务、产品、流程、部门、人员,以及在不同环节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样的,可以通过哪些数据指标去描述它,这是属于 结构式思维 ,能够通过杜邦分析的方式拆解到每一个指标内容项。

在制定解决方案的时候,除了结构式思维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到的业务面、甚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拥有 批判性思维 ,能够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可以拒绝不符合标准规范的事项。

多种思维的结合和应用,最后形成的一定是 系统思维和科学思维, 不仅仅是在工作方面,而且会渗透到自己的生活里面,在形形色色的场景下都能适用,遇事会显得有条理、有思维、有框架、有方法、有退路,从而在面对未来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原则和底线, 用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具不仅提升技能,还能够帮助建设标准化和流程化过程

用好工具,实际上是提高效率的一种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上下级关系、周边的专业人士等等。当陷入到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事项的时候,不妨去思考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工具能够去解决这种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去提炼处理事情的流程和步骤,最后可以形成一份固式思维。之后便可以和与此相关的人、部门去交流,尝试 用产品、用流程、用规范 的形式,来减少在这方面的投入。

用好工具不等同于用工具,而在于怎么用好,这就关系到你能不能快速的掌握到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快捷键、它具备的功能、能够解决的事情以及在什么场景下可以得到应用。多种工具的组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处理效率,从而使 时间管理 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至于怎么学习,这个就需要利用好 碎片时间 ,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零散的知识点,再拼凑成一个整体形成模块化的知识体系。

在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要坚持 一个原则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 ,这也是 一种底线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负责范围,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扔给一个事情立马去做,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个工作机器,man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