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45 岁中年男人潜入「平均年龄十四五岁的QQ群」,开导寻死青少年,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2021-05-07知识

是不是只有用悲剧,刺痛自己,才能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徐世海用失去亲生儿子的代价明白,看到接纳孩子的「痛苦脆弱」,比要求孩子 「开朗乐观」更重要。

我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徐世海提到2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点:

绝大多数「不想活」的青少年都善良、懂事,被人称赞 「省心」,他们习惯性把压力埋在心底,对家长报喜不报忧。
当孩子想表达脆弱痛苦时,父母老师觉得ta 「衣食无忧,无病呻吟」。

在很多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认为「我不能表达负面情绪」、「脆弱和无助是不被允的」、「我必须是积极的、乐观的」。

他们只被允许阳光积极,所以只能压抑自己的阴暗与痛苦。

当这份 「痛苦」被积压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酿成悲剧。

这让我想起电影【阳光普照】的男主角阿豪。

在父母的眼里,他是个优秀阳光的懂事孩子,可最终他也选择了跳楼自杀。

他太好了!他太懂事了!

电影里讲了这样一个细节:

妈妈的弟媳明天产检,妈妈自己没空,爸爸不愿意陪。

她发愁地站在灶台前抽烟,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好回家的阿豪,询问发愁的妈妈,主动揽下责任。

他多孝顺、多懂事啊!

阿豪的女同学评价他说: 他对人很好,有时会觉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

甚至是在跳楼前,也把房间整理干干净净、衣物争气地叠放好。

阿豪真如别人所看到的这样积极阳光么?

人永远是一体两面的,有阳光的一面,必有阴暗的一面。

阿豪曾给同伴讲了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司马光拿石头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并没有流出水来,在水缸底部的阴暗处,坐着一个小男孩,看着缸外。

这个小男孩就是阿豪,在他内心深处的角落里住着一个脆弱、无助、迷茫的小男孩,期待着被看见与接纳。

可这个脆弱的小男孩从来都不被允许看见。

在自杀前几天,他发了一组简讯说:

我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我好希望和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但我环顾四周,我弟、我妈,所有人都能找到一个阴暗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不间断。

阿豪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压抑了内心阴暗痛苦的一面,仅仅把阳光的一面示人。

当阳光再也掩盖不住阴暗时,阴暗里的痛苦、脆弱、无助便冲出压抑的枷锁。

承受不住这份巨大的痛苦,阿豪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

徐世海的孩子和阿豪很像。可直到孩子死亡,徐世海才幡然醒悟: 允许孩子有痛苦、悲伤的阴暗面,和允许他快乐阳光同样重要。

这份接纳和允许,会让他们在遭遇生活的挫折和打击时,不仅仅是坚强地撑着痛苦,而是能接纳允许自己的脆弱、痛苦,寻求别人的帮助支持,度过艰难的时光,不会因此轻易选择死亡。

唉......如果这样的道理在悲剧发生前就能了解,或许就不需要用一个个 「鲜活的生命」带给我们警示了。

欢迎关注 @壹心理 ,我们愿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人性的爱与温度,陪伴你的心灵成长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