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早该这么干了,饮用水就是为了补充水分,不要迷恋水的附加价值,你喝的不是营养液。
非从业人员,就标准本身来分析一下。包装饮用水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和其他包装饮用水(如富氧水、能量水),个人认为新国标最大的意义在于, 把天然矿泉水之外的包装饮用水明确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规范其命名,并指出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口味,其他饮用水标榜的营养价值均不予以承认 。
纯净水是以符合 GB5749 的水为源水,采用反渗透、蒸馏、电渗析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其卫生标准是 GB17324-2003 。GB5749是自来水的标准,所以生产纯净水可以以自来水为源水,也可以直接取地表水/地下水,加工后符合GB5749,再用来生产纯净水,当然后者成本低得多。加工后,纯净水与自来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电导率(纯净水小于等于10uS/cm),也就是杂质更少,更干净。饮用纯净水 无任何可确定的副作用 (
在你的专业里,有什么基础知识是和普通人的认识不相符的? - 唐文韬的回答),而把污染风险降到最低,可以说纯净水是最符合喝水的本质的,当然可能口感不太好。
矿物质水和其他包装饮用水是以符合 GB5749 的水为源水,采用适当方法,加入一定量矿物质或其他添加剂而制成的。没有相应的国标,但是需符合【瓶(桶)装水卫生标准】( GB19298-2003 ) ,这个标准怎么说呢,比自来水先进的地方主要在于余氯少了,其他都差不多。矿物质水和其他包装饮用水可以理解为往自来水里加添加剂制成的,当然不那么low的企业一般会先把自来水制成纯净水再加添加剂,毕竟相对于其价格而言,水处理的成本实在不算什么。
新标准 GB19298-2014 适用于纯净水、矿物质水和其他包装饮用水,代替原来的 GB19298-2003 和 GB17324-2003 ,以及 GB17323-1998 涉及本标准指标的以本标准为准(对这句话个人的理解是GB17323是纯净水的产品标准,GB17324是纯净水的卫生标准,GB17324从属于GB17323,GB17324被GB19298代替,GB17323中相关的指标也就相应的被代替)。
新标准主要修改的地方在于:
1. 删除了针对纯净水的电导率和pH值指标。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4th)明确指出饮用水的pH值对健康无影响,pH和电导率本身是做为纯净水水处理的工艺指标,而不是基于其健康效应的。
2. 修改了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公众健康,为防止过度杀毒导致消毒副产物如溴酸盐超标,因而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计数无饮水传播疾病证据,且可以通过消毒控制,删除。保留大肠菌群指标,且 比以前更严格 (原标准GB17324-2003和GB19298-2003都规定大肠菌群小于等于3,新标准规定同批次5个样品均不得检出),由于大肠菌群可作为指示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是否存在的可靠指标,故而也删除了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计数。新增了铜绿假单胞菌指标(要求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环境微生物,可在水环境中繁殖,CAC、EPA、英国、日本均有该指标。
这里解释一下,由于源水(GB5749)已经规定菌落总数小于等于100,加上对加工工艺的规定,以及加工后(GB19298)又规定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所以基本可以消除其健康风险。此外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致病的肠道菌群跟大肠菌群对消毒剂的抵抗力相似,所以可以大肠菌群做为其消毒后是否存在的指标。
3. 增加了标识规定。除饮用纯净水外, 矿物质水和其他包装饮用水统一规定为其他饮用水 ,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 富氧水、小分子团水之类的不科学名称不允许使用 ,当添加食品添加剂时,需强调是用于 调节口味 。
至于天然矿泉水,比矿物质水多的主要是情怀,跟天然有机食品一个意思,当然其标准 GB8537-2008 比矿物质水的 GB19298-2003 更严格。新国标 GB19298-2014 出来之后,我不觉得这二者还有什么本质区别,当然有些人就是喜欢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