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中国人大多乳糖不耐受为什么还要普及牛奶?

2020-04-14知识

先说结论:

a. 因为 中国的膳食宝塔是完全模仿美国USDA的膳食宝塔 ,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对于牛奶的推崇是西方「饮食决定论 dietary determinism「 [1] 兴起,和对于「世界健康饮食(universally healthy diet)」追求的产物;

b. 牛奶被道德化 [2] -正如题目所说「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那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有责任让自己强壮起来的;

c. 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和乳糖酶缺乏(lactose deficiency)完全是个被高加索人种 发明出来的病

d. 补充一个冷知识: 「奶」在中国古代医药典籍里通常作为泻药使用

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把奶制品放在了第二层,认为平衡膳食要做到每天摄入300g奶制品,而平衡膳食餐盘更夸张的把奶作为单独的流体装在杯子里置于餐盘旁边,基本上还是能看出来膳食宝塔依旧没能逃出usda早在1992设定的模式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被更广泛使用的哈佛金字塔,而盘子则同哈佛提出的膳食餐盘差别不大,除了把摆放水的杯子换成了一杯牛奶。

usda1992食物指南金字塔

图片一贴中美膳食指南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模仿美国人的膳食?

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对于牛奶的推崇是西方「饮食决定论 dietary determinism「兴起的产物。在二十世纪之前,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认知倾向于地域决定饮食,也就是你是哪儿人,你是什么民族,你就吃你那片的食物。简单举例,比如【黄帝内经】中「异法方宜论篇:地域气候影响治病」中提到「乳食」是北方特有,「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 [3] 而西方饮食决定论则是相反,提出「you are what you eat」-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于是中国认为西方人体质强健,身强力壮,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那么要摆脱「东亚病夫」的污名,成为一个强健之国,模仿强国饮食就是最简单的做法。

于是,牛奶=美国人=强壮的公式成立,不喝甚至可以说是不爱国了。说个题外话,小时候我被强制灌牛奶时我妈用的就是这个论述,「你不喝怎么长高?你不喝体质就差,你看人家小日本就是因为喝牛奶现在都长高了还不穿秋裤!」问题是我喝牛奶恶心肚子胀,还外带放屁腹泻长痘等等副作用,补钙补蛋白质还不如吃点虾皮,瘦肉,鸡蛋,豆腐,喝点酸奶豆浆什么的。

此外,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并非中国/东亚独有,而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在美国黑人和亚洲人种发生率最高接近100%;非洲人种为75%;西班牙人为60%;而白人也有20%乳糖缺乏, [4] 一个全世界84%的人都缺乏的东西,怎么就不说能消化的16%才是有病呢?换而言之,有足量乳糖酶不是西方强调的「正常状态(normal condition)「,乳糖不耐才是,这完完全全是个被创造出来的病。

西方白人创造出这么个病来合理化种族歧视,和当年法国人类学家跑到非洲说人家都是原始信仰是fetish拜物教,是落后的没有宗教信仰的需要被拯救的地方,本质上没什么差异。

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专家们日常让大家多喝奶是受了乳品企业多少钱(直接让人想到哈佛臭名昭著的糖脂之争),还各种说努力少量多次喝,配合食用些碳水化合物(牛奶➕面包),加热煮沸喝什么的,也是挺无语。

其实比起中国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在第三世界那些接受食物援助的国家。原本就营养不足的孩子们在接受牛奶/奶粉作为援助后因为乳糖不耐受上吐下泻 [5] ,加重痢疾和其他疾病,大量失水甚至造成死亡。 [6] 联合国蛋白质公告小组(The United Nations' Protein Advisory Group,我自己随便翻的)早在1972就开始为牛奶背书,「牛奶能够提供全面营养,而在发展中地区蛋白质匮乏和蛋白质-卡路里营养不良是儿童成长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所有营养专家都建议在儿童喂养项目中使用牛奶。」 [7] 说难听点就是美国牛奶产多了就给大家发点奶,告诉你这是最健康的,美国不怎么产的东西就不健康,要不然资本主义社会怎么运行下去呢(同理,那些玉米/玉米糖浆做出来的垃圾麦片也是美国宣传为健康的早餐食物)。

最后说一点儿中国人的牛奶史,下次再有人逼迫喝奶的时候可以学术地告诉他/她,「坚决不喝奶,做个中国人。」 乳酪在中医典籍中为寒物,例如唐代【食疗本草】言,「牛乳<寒>(一)患热风人宜服之。患冷气人不宜服之。(二)乌牛乳酪:寒。主热毒,止渴,除胸中热。」除此之外,书中还记载了系列复合药比如「石蜜(乳糖)」用于祛除上心腹胀热口干渴。而对于伤寒理论记载更全面的【外台秘药方】中,对于「消渴」这一体内热气积滞之病,亦开出乳汁入药。汉民族在长久的饮食发展中都没有乳制品入菜的习惯, [8] 直到被游牧民族统治时期才有乳酪,奶酥食材入菜的状态,并且也基本局限在点心里面(不着了【随园食单】大家随便搜索下就能发现),这大概也是海外中餐成为犹太人圣诞夜传统的原因吧。

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重庆江北区光大奶牛科技园养殖基地考察,并在那里留言:「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

那我不如说, 「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想喝酸奶喝酸奶,想喝豆浆喝豆浆,每个人都喝得到喝得起无乳糖鲜奶豆奶杏仁奶燕麦奶,每个人都能吃起鸡蛋豆腐买得起肉,每个人都不担心食品安全想吃什么吃什么。」

参考

  1. ^ Rachel Laudan, Cuisine and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3): 255–257.
  2. ^ Smith, Hilary A. 「Good Food, Bad Bodies: Lactose Intolerance and the Rise of Milk Culture in China.」 Moral Food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2020, pp. 262–284.
  3. ^ 【黄帝内经】.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4. ^ Jackson K A, Savaiano D A. Lactose Maldigestion, Calcium Intake and Osteoporosis in African-, Asian-, and Hispanic-American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01, 20(2):198S-207S.
  5. ^ David M. Paige, Theodore M. Bayless, and George G. Graham, 「Milk Programs: Helpful or Harmful to Negro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62, no. 11 (November, 1972): 1486–1488.
  6. ^ Robert B. Bradfield, D. B. Jelliffe, and Aaron Ifekwunigwe, 「Milk Intolerance and Malnutrition,」 Lancet 2, no. 7929 (August 16, 1975): 325.
  7. ^ Quoted in a letter to the editor by R. L. Strock, Baltimore Sun, November 12, 1972, C6.
  8. ^ H. T. Huang, 「Hypolactasia and the Chinese Diet,」 Current Anthropology 43, no. 5 (December 2002): 816. Frederick J. Simoons frames the topic in much the same way in Food in China: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nquiry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1991),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