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历史、就餐环境、场景氛围等问题直接来聊味道。
广东本地的早茶也不对味,甚至很多 本地大型茶楼和外地茶楼味道根本没差, 毕竟存在这些共性:
为了味道稳定,无论在本地外地,早已广泛使用 冻品茶点 。
为了出餐高效率,后厨会把茶点上蒸架 蒸到超过最适时间 。
还有那些营销优于味道、 违背传统、创新不及 的茶楼在广东本土都遍地开花。
可以看看现在广州本地的茶点是什么样:
虾饺早就 不讲究什么「阴阳皮」、什么「十三褶」、什么「弯梳状」,甚至配料比也不讲究 。
甚至一些店 假模假样做创新 ,把虾与笋这对能互相增鲜甜的好cp拆散,混入其他不明所以的小料。
大多茶楼 并非现点现蒸 ,而是将蒸笼一直放置于蒸架上,有人点单时才取下。
平价茶楼为了加快出餐效率,如此操作也无可厚非,可惜 米其林二星也不例外。
叉烧包馅少面多是常事,馅里的肉发柴是常事。
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群众对口味的容忍下限一再放低,导致某些餐馆叉烧包的出品... 已经变本加厉到花都不开 。
想吃上酥皮层层分明的蛋挞都成了难事,多半茶楼的 挞胚不过是混合人造起酥油的半成品 。
点单率最高的四大天王都能沦落至此,店家对待其他的茶点也别想有多用心。
为了省成本费劲心思 ,虾饺里省虾,叉烧包里省叉烧,现在连 叉烧酥上刷的蛋液都要省 。
萝卜糕里的萝卜也要省。
还有大把工厂提供 已调好味的半成品茶点,拆了包装加热一下,装个盘就能拿出来卖 。
以上出品都来自广州本地「人气茶楼」、
还有更多例子就不详细举了。 『匠心』在商业面前几乎一文不值 。
在以美食出名的广州,糟糕出品的店铺不光存活得很好,还能人气爆棚。
去外地?那岂不是更好忽悠。
利口福,专做冻品茶点,1998年创立,隶属于广州酒家集团。
『广州酒家』出小包装速冻茶点是近几年的事,然而这家做冻品茶点的利口福已经成立了20余年。
补充自评论区 @Carmen
其实利口福初成立不是为了供应自家酒楼的,而是想多一条路赚钱,让酒楼点心进入家庭饭桌,我曾参观过利口福生产车间,那是的产量根本来不及供应当天全天酒楼所需,而且那时很多酒楼都有专门点心师傅,也就是之后利口福系统化生产量提高了,点心师傅难请也高价,就变成全面用冷冻点心了确实,现做和冷冻点心吃起来真的有差别。可以来我的公众号: 六一食事 ,看更多好味道分享 · 餐厅避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