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存在,本身就有象征意义。来访在选择咨询师的性别时,已经在表露出来访想解决哪些方向的议题。
会有看到有些来访公开分享心得时会暂时觉得:「 再也不找男咨了!不细腻! 」 —— 如果没有涉及到伦理问题,往往,这些都是负移情,且是对爸爸的控诉转移到男性咨询师那里。如果咨访匹配度够好,咨询师的稳定性够稳固,来访知识储备量足够、目标感明确,那这段负移情阶段就有可能通过。其实对爸爸的控诉也就是对爸爸的欲求:我希望理想爸爸是怎样的。
来访就可以在这段对异性咨询师的负移情中理解自己对异性父母的感情,在这个过程里体验对自己诚实,并体验与自己诚实面对时的勇敢。
来访借咨询师看到自己对父母的渴求,借这份对父母的渴求看到自己真实的欲求。
孔子提供的父子、母子相处之道很有意思,东方的哲学思想是直接打包好一个解决方案给人的:「色难」 —— 子女做到尊重父母就好,孔子点明了子女和父母的这段心理距离不是爱,不是纠缠,是尊重,是保持一段尊重的心理距离,显然孔子认为这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心理距离的最优解。也就是其实孔子认为的是,父母是不可能如子女所愿的,子女也很难如父母所愿的。
因此来访通过咨询工作理解到自己的欲求,开始不经由他人:咨询师、父母,而是经由自己去满足自己的各色欲求。
对咨询师的愤怒应该是绝大多数有经验的咨询师很熟悉的「来访者套路」了。这并非来访的有意为之,这就是移情的力量。注意力即生命力,生命力libido需要一个客体去投注。当我们爱眼前人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用过去的方式爱。就像有咨询师科普时的分享,说拉康指出当来访选择咨询师时,移情就已经发生了。诚不我欺。
这种对咨询师的愤怒 —— 负移情,不仅仅会发生在男咨询师身上,同样也会被来访投射到同性别的女咨询师那里:因为人对妈妈也有欲求,我们心里有个理想的完美妈妈。
所以,咨询师的性别,那份存在本身就有象征意义,存在本身就有疗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