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中国为什么会诞生出那么多高认知的穷人?

2024-04-28心灵

这个问题隐含前置假设设条件是:高认知的人本不该穷。很遗憾,这是不对的。

穷不穷,第一相关不是认知高不高,而是——干不干。

别说什么有人天天花天酒地也有钱。你看着花天酒地,其实人家是在广交人脉,但凡会捕捉关键和机遇的,从这些看似不掏心的逢场作戏中也能找到机遇。这个也是实干。不是只有被规定好科目的学习、制造、创作和研究才是实干。在花花世界中精准捕捉时机也是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就有咱师,术业有专攻,是个很朴素的道理,但很多人体察不了这个道理。高认知的人,也可能会有另一些缺陷。比如逢场作戏这种事,有些高认知的人要么拉不下脸,要么根本就不屑于这么做,要么反应不够机敏。

不屑于这么做的,那是只在乎自己的情绪。提供不了情绪价值的交际,有物质价值也不稀罕。拉不下脸的,性格内敛,你让他做,他别扭,他痛苦。

反应不够机敏的,推心置腹可以。但酒桌调侃,他就是随机应变差,说不到点子上。没人说高认知也必须高机变。有些反应快,社交能力强的,初中毕业就去当笑面虎、很会说甜言蜜语、特会顺耳话的,那还成了诈骗犯锒铛入狱了,这种认知也不一定高。

所谓高认知,很多就是坐而论道。君子之谈,淡如清水。他也不是为了利啊。比如在知乎上写东西这事,它绝对是个咂摸认知的事,但有几个钱?如果一个人把这份精力都用在琢磨怎么挣钱上,至少它比在知乎挣钱吧?但玩知乎的人,不就图个认知交流吗?不就是为了换点情绪价值吗?

有些人,我们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个挣钱的料。因为他的所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自我激励方式,都是在为得到更多的财富服务。一分一厘的增长都能相应激励他。他们这种他有干劲儿。那些高认知闷头伏案的老教授,就没这干劲儿。可如果实干的人,认知低一些,我们也早早看出,上限就是个小老板。如果他机运好,获取了超过他本身层次的财富,这种也很容易最后又赔光。因为「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暴发户如果自身圈子和后代教育环境不跟进,没有不没落的。

很多人真得认知低,才会找不到认知界限,以为有钱人都是高认知,高认知都是有钱人。

所谓的有钱人就高认知,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物质资源,能交下来一群愿意跟他分享信息的认知还不错的朋友。

真得就是你有钱,只要你不无礼,只要你有耐心听,你能听到更多的消息。因为交际平台层次高。然后这些从别人那里获取的消息,这些听来的分析,这些可能是鹦鹉学舌又去跟别人说一遍的道理,就会让有些本身就云里雾里的人觉得——啊,他的认知好高啊,怪不得他有钱。但同样的话,你穷,你有没有耐心和能力自己去搜寻和提炼这些信息,那么你就一无所知,就容易被那些三板斧的话唬住。又因为你下意识带着仰望,给对方加着成功光环,就会觉得对方认知高。但是如果你再鹦鹉学舌,把这段话照搬给别人,除非是一般人也不会拿出来分享的有物质价值的小道信息,你可能会被同层次的人认为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牛吹说大话。因为你没这个主角光环。现实就是这么讽刺。所以稍微老实点的,也不出去乱说那些所谓「高认知」的话,和不够亲近的人,不分场合情景,不分关系定位,去说这些带有个人立场和价值观的话,本身也是认知混乱的表现。交浅言深是大忌。

所谓高认知都是有钱人。真得也要看人家愿意认知哪一块。你要把认知点都加到投资理财方向上,肯定比都加到哲学文学上来钱更快。可能只要加一点点挣钱属性点,就可以远远超过两袖清风的穷书生。就像以前的炒房客,也炒成千万身家,但除了楼市政策相关知识、渠道和见识之外,你看那些人和市侩嘴脸的市井之流他有什么区别,一群钻钱眼儿里的高中学历老汉有高认知?但人家就是富啊。你以为你一个大学生坐在公交车上,从车窗看旁边那辆宝马,就幻想着黑乎乎的玻璃里驾驶座坐着得是什么高人,其实里边可能就是个初中毕业,连东汉和西汉哪个在前边都不知道,连中常会有几个人都不知道的包工头。可人家就是富啊。富,要什么认知?

肯干,你就会相对自己纵向而言,更富。

横向怎么办?横向靠自己是没办法的。横向的话要看上限了,不能仅凭一两个因素就一概而论。确实,认知差、眼界窄妨碍着财富上限的扩容,哪怕特别能干能吃苦的把下限拉很高。每个人天赋和出身是不同的,起点不一样,运势也不同。但这个时候,想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上限不足,你要有胸襟。认知和先天和早年教育有关,补起来不容易。但你剩下有限的认知属性点都往一个方向上绝对没问题,杠杆扩大效应很强,那就是——从善如流。

有些人为什么一辈子小老板到头?因为他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别人的认知无法为他服务。道理不复杂,就是你认知不够,用别人认知来凑。正好你也有些资源能获取别人认知。按说你有了一点点钱,还想往上走,应该求贤若渴,见贤思齐,爱才如命,闻道勤行。但很多人,嫉贤妒能。自己有了些钱,却奔着做葛朗台去抠,去享受,而不去用这些财富资源扩大、扩张自己的根基,获取更多更高的平台与人际资源。势利眼儿们见到有才能却资源不如自己的人,不想着从那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获取这些有能力的人的帮助,却要和人家比才能,要压人家的才能,以证明自己之所以有钱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自己的才能,维护内在的自尊心,这种就触顶到头了。断自己的机会。

干不干,决定下限。不干就不富,认知顶多换点情绪价值。有些人的情绪价值说真的就是和挣钱这事无关。人人都说自己不愿做穷人,但做富人要付出的那些,比如敞开了自尊心任由风吹雨打,比如舍弃自由和个人空间,比如一定程度放下健康、舒适的生活,甚至有些其实是牺牲了家庭生活的,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的。有的人觉得自己很苦很累,那是身体上。但可能精神上在逃避,躲在当和尚撞钟的舒适区,浑水摸鱼混日子,麻痹自己。不去冲击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那不叫干。真正的干,是把自己投出去,什么都不在乎,铁了心要占据一个在某个方面周围的人取代不了自己的位置,就为了挣钱。但人的潜意识指引和意愿,并不重合。一说辛苦都在诉苦,一遇困难有人先找理由。扭扭捏捏,怨天尤人,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这几路,其实不明白什么叫全身心的投入,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过。

很多认知不高不低的最能挣钱,恰恰是因为他们最放得开,收放自如,内心天然平衡。

干了,纵向比自己就不会穷,这个社会饿不死任何人。但横向比,瞎干和会干的人差距是巨大的。认知,会影响财富上限,尤其是自知之明。就干个最最最简单的快递驿站,两家挨一块,你都能看出一家排大队,一家没有人。差劲的人,你说他干吧,他觉得自己也干了,但没一点自知之明,连为什么得罪只需递个东西的顾客他都想不明白。你说穷吧,他也不穷,手忙脚乱也很辛苦,他都到达自己财富极限了。但他的极限确实就这么可怜巴巴的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