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颁发的证书有用吗?

2020-03-26心灵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篓子被捅出来……

老老实实搞一些心理健康的课程服务,然后发一些证明不就可以了,非要搞心理咨询的技能证书。没准还希望建立一个产业链呢,初级,中级,高级,再搞个督导班……

老是出这档事,这说明中国的来访者和初级咨询师始终得不到合理的「照顾」。本来应该去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但是找不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咨询。那么只能自己去报个班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希望得到自愈,毕竟报班的费用也才3000多块,如果用这些钱来做心理咨询,大概只能做5~6次。

还是那个老问题:心理咨询,也包括心理治疗,目前在中国还比较边缘,爹不亲娘不爱,亲爹,亲妈都忙着挣钱搞学术,没空理这个孩子。即使是这个协会,那个学会想要管这个摊子,也没有相应的资源,聚不齐人心。大咖和资深咨询师什么都不缺,名声,金钱,个案都不缺,真正需要培训,培养的是大量的初级咨询师和一般咨询师。知识传授比较容易,但后续的技能训练,再后边的督导,个人体验等等一系列工作,需要非常多的资源和时间。

大量想入这行的人可谓报国无门,只能闭着眼睛瞎撞。倒是几个和资本结合的平台做得有模有样。但是和资本结合就有这样的特点,参照西方的标准,没有中国的特色。照顾不到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只能给一些有钱又有动力的白领服务。而咨询师也需要前期砸入很多的钱,后期也要持续的投入,总体算下来怎么也要十几万,这样的费用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十几万和3000,5000比起来,我想很多人明知道这样的证书没有什么用,也会动心去试一试吧。

这样搞来搞去,即使原先心态不浮躁,花了这样的钱,拿了这样的证,也会变得很浮躁。最后就是搞点陪聊服务算了。而那些花了大笔钱持续投入的咨询师也没好到哪里去。可能始终也找不到稳定的职业发展,只能不断的持续投入……个案接的不多,却要找督导;个案做的不多,却要做个人体验。没办法呀,硬着头皮也要被当韭菜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