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深山,银装初现。
寂静蜿蜒的路上,两个埋头向上走的身影显得格外渺小,除了身后的脚印证明着有人来过,就再无其他痕迹。和梁润班长并排走向阵地,没有匆匆行人、没有车水马龙,这每天往返营区和阵地的路看起来就有些枯燥乏味,然而,梁润已经来回走了18年……
论起年龄来,梁班长可以当刚来新兵的叔叔辈了,十多年的军旅岁月磨砺出了一个质朴平实的老兵。「个子不高、平凡外貌下还是一个安静的心」,连队干部常说,把梁班长扔在人群中就很难发现他。然而只有了解了他的故事,才有可能窥探到这群守山人的些许「不一样」。
多年来,陪伴梁润的除了寂寞的大山,就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夏天是成群的蛇虫和潮热的环境,冬天是零下三十多度的凛寒和寸步难行的巡山之路。
听他说,坚持冬日巡山的动力就是不辜负组织的托付——守护好洞库里的导弹。
正是怀着这样一个朴实的念头,一待便是十余载。
从淅沥破旧的住所到温暖舒适的营房,从荒芜丛生的野地到坚实可靠的大棚房,山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岁月更迭中有了新的样子。同样梁班长的脸庞也多了一些岁月的痕迹,但不变的还是那颗「我与大山同在」的心。
今年,连队接到阵地大修任务,时间紧、设备多、施工难度大,没有经验可循。作为连队最老的兵,他带着一群骨干提前筹划、设计方案图纸、制作辅助设备等,并向机关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大山深处,夜色寂寥,一轮圆月挂在墨绿色的夜空上,洒下一道道清辉,勾勒出起伏的群山。通往阵地的山路上,梁润随便应付了几口晚饭便急匆匆地带着几人踏着月影向阵地走去……
原来是新风间风机更换遇到了阻力——施工空间狭小,人站在里边只能佝着身子,加之新风机设备尺寸型号不匹配、重量大等困难,让梁润这个专业骨干也犯了难,如何破局?一路上,梁润与战友不停地讨论着施工方案,最终到达任务现场,反复测量尺寸、推演方案,最终敲定下来。
他率先提出,「空间不够不能用设备起重,那就人抬,尺寸不匹配,就做一个软连接……」
定下方案,他便带着大家开始施工,「一、二、三,起」,一群人在一个小房间里佝着身子齐喊口令……3个小时、起抬10来次,风机安装成功。
看着头顶的风机,梁润摘下手套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笑着说道:「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咱们阵地这么多年了,这么大的任务很难得啊,必须拿下了,大家也刚好借此契机强化专业技能……」
伴着他夸张的手势和灰头土脸却飞扬的神采,笔者看到了一名老兵在完成任务时的那种坚决和激动,也许这就是被组织信任和需要的幸福,这就是一名老阵管兵的平凡荣光。
「皓如沙海的戈壁,守护国土的利剑傲然挺立在天地间,一声点火,神话里腾云驾雾传说显现在现实里,剑指千里之外,分毫不差命中目标……」
每每看到兄弟单位发射成功的消息和新闻,梁班长都会特别高兴,他说:「看,我们把导弹保管的多好,拉出去就能用,一点毛病没有!」每每有新兵到来,梁润就会充当教歌员,「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每当熟悉的旋律想起,连队的兵都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梁润的身份很多,有时他还充当文化解说员,给前来参观的官兵解说,「扎根深山、默默奉献、埋名苦干、为国护剑——这是我们结合实际总结的连队精神,以山为伴、默默无名,苦干不苦熬,大国长剑腾飞,也有我们为国护剑的平凡身影。」
此刻,这群阵管兵依旧在重复着巡山、巡库、站岗、训练等工作,不经历这个岗位,永远难以想到,在茫茫群山间,还有着这么一群可爱的官兵,把自己塑造成了独特的风景。
正如他们自己汇编的一本故事集扉页写的那样:大山无言,但见证了阵管兵的火热青春。
作者: 韩继屾、宋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