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年轻时在厂里当组长,月薪近400,普通工人月薪200。
基本不加班,记得夏天回到家时太阳还很刺眼,偶尔加夜班值班,上到晚上12点。
老家瓦房带院子,200多平,一共6000元。
我老爸那会,不吃不喝,一年半能买到一个普通农家瓦房。
工作相对轻松,不存在过劳,90年代国营企业改革,老爸下岗了,近40岁开始务农,干活麻溜的,到如今60多岁,闲不下来,还在厂里工作,身体硬朗。
那会结婚,讲究3转:凤凰牌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再加上黑白电视,松下半导体收音机,一万以内配齐,我妈就嫁过来了,普通家庭的妇女,大多就图个过日子,少部分风流的或容貌特别出众的,能上嫁官或富家庭。
教育孩子,有口饭吃就算合格,小学放学,我就捧着本破书,在院子里看书写字。
育儿成本也就口粮+学费。
学费一学期200多,后来家里贫困+成绩霸榜第一,老师给免了杂费。一学期也就100多。
村里有钱的富豪,都搬出去了,剩下的也都差不多。
现在镇上年轻人,小领导月薪5000多,普通工人月薪3000。
农村的房子,均价7000,街道的房子均价9000(20年数据,口罩后房价虽然跌了,工资也跌了)
农村200平,总价140万。相当于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工作近40年,如果是街道的房子,价格更高。
互联网的普及,普通女儿家庭要求也水涨船高,有房无贷,彩礼,车子,家电,一应俱全,满配加起来200万。
这一条,就让无数人普通人被迫绝后,同时也要面对父母得唠叨。
如果运气好父母能支持,以及遇到善解人意的妻子,顺利结婚了,生娃之后各种辅导班接踵而至,
少部分混的好的家长炫耀,秀优越感,自己又得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
我们镇,和我差不多的一个,之前抑郁差点出家了。后来想通了,被迫和父母口头上断绝亲子关系,之后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躺平,开始给自己花钱。
父母那辈,虽然清贫,但世俗定义的基本需求还是没问题的,如吃饱饭,有住所,有家庭,有孩子,有工作。
现在的情况是,除了金字塔顶尖的少部分,绝大多数被房子婚姻孩子掏空了现在和未来,别说诗和远方了,这辈子能还清债务,很多人就烧高香了。这种情况下,你让年轻人怎么不消极。
一方面是不断被撩拨的欲望,一方面是求而不得的失望,和债务缠身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