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哪个瞬间让你特别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

2017-12-15心灵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哽咽了 ᵕ᷄≀ ̠˘᷅

多少年的夙愿,当实力还配不上野心时,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先用文字记录下来,故事很长,感谢你的阅读。


我,土生土长的新疆女孩,在过去的十九年里,新疆,就是唯一茁壮成长的乐土。我爸,我妈,我哥,还有我,典型的四口之家,要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我和我哥年龄相差了十五岁,这意味着自打我记事起,我哥就考上大学离开家了,没有所谓什么别人眼里每日打打闹闹又护短的兄妹情,仿佛看着也与独生子女无异。

我爸是军医,在部队里,有二胎是件绝对不被允许的事情,所以我一生下来就被送回了陕西老家,当作小姨的孩子养着,直到哥哥把户口迁走, 我开始了第一次搬家,那年我只有三岁半 ,揣着外婆给我缝制的鞋垫和枕头,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脱掉了「黑户」的帽子。部队家属院里很老式的条楼,尽管不算大的两室一厅,我还是过得很开心 ( ᐛ ) 因为交到了许许多多同龄的小伙伴,更因为终于可以不用和爸妈挤在一张床上睡了,哥哥的衣柜、写字桌、单人床,墙上的篮球海报、书架上的武林小说、门后面斜挂着的打靶牌,在我眼里便是全部的童年粉色公主房了。

直到爸爸退役,在市里买了新房,把不舍得丢掉的洋娃娃布偶和贴画玩具装进箱, 我开始了第二次搬家,那年我十一岁, 刚上小学六年级。爸爸告诉我,我有自己的卧室了,是三室两厅里最小的那间卧室,剩下两个朝南朝北的大卧室,一个给爸妈住,一个留给哥哥结婚用。其实我很知足,比起以前,至少终于有个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了,但我没想到,爸爸没有过问我的意见,想要怎样装修,甚至连最基础的家具也没有多考虑,全部清一色按照他们的意愿。这与我计划里的风格完全不同,我喜欢绿色,想把卧室布置的朝气蓬勃,充满自然的趣味,但爸爸选购了红木,古典沉闷,窗帘看着就像剧院里的幕布,连壁纸也是无聊的白底花纹。我有些许失望Ծ‸Ծ 主动提过要重新装修的要求,也不了了之,于是在平日里就自己攒零用钱,买些花花草草,贴纸海报什么的,直到被妈妈一顿清理干净,说这样影响整体美观,破坏了墙壁和家具,或许在他们眼里,我的快乐需求和创造力,根本不值一提。

收藏过很多家居装修方案,去过很多朋友家里做客,参观她们的卧室,无一不透着少女心 ଘ(੭ˊᵕˋ)੭* ੈ ✩ ‧₊˚ ⁽⁽ଘ( ˊᵕˋ )ଓ⁾⁾ 可羡慕归羡慕,还不是就这样长大了嘛,安安稳稳的,平平淡淡的。

直到09年,我哥结婚后,因为工作原因留在了北京,和我嫂子一起贷款还款买了房,爸妈也因为年纪渐长想回到陕西养老,于是在宝鸡市买了房。可买了却迟迟不住,为啥呢?我哥有了孩子,我妈得去给他带,忙不过来扯上了我爸,于是老俩口开始了「北漂」生活,这打破了原有的规律,我被迫开始了「有爸五妈,有妈无爸」的单亲生活,算了算,大多数时间是「没妈」的。初中时学校离家近,我每天回家吃饭,只有一个家长在,而另一个在祖国版图的另一端,在班里和同学们聊天, 他们抱怨着父母管教太严,时常双面夹击又啰哩啰嗦的,而我却开不了口,我最最希望的是家里有爸爸妈妈在,都在,我会很乖很乖的。

再到15年,我正读高二,住校,面临着文理分科,巨大的压力,打电话给爸妈,一听到声音便哭得说不出话 ˚‧º·(˚ ˃̣̣̥᷄⌓˂̣̣̥᷅ )‧º·˚刚开始朋友们不理解,每周六就能回家呆到周天晚上回来,有必要这么难受想家吗?于他们而言,每周六的校门口有人接,再不济家门口有人等,饭桌上有热菜。青春期最敏感叛逆的三年,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管教,他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出自己的缺憾,而我的父母呢?做了爷爷奶奶,正忙着给儿子带孩子,这个理由多么荒唐,在同龄人跟前显得扎眼、稀少、不合群。一开始爸妈会事先打电话询问我能否能离开,避开家长会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时间选在期末结束放寒暑假,我点点头说好,再然后就是打电话通知我,「女儿啊,爸妈要回北京了,你在学校好好的提高成绩,要听老师的话!...」 大人们看似是在询问你的意见,其实在你做出选择前,他们早已做好了决定 。我脾气积压久了,委屈至极的时候会去疯狂反抗,哭着喊着央求他们留下来,多陪陪我,但结果总是让我沉默 (◞‸◟;要我懂事,让我理解人之伦常,毕竟是给我哥带孩子,不是别人。我也终于明白了独生子女的意义,父母能把全部的关爱给一个人,以前觉得在家里当个幺妹可真好,不用让着弟弟妹妹,衣食无忧,可太天真了,当兄长更需要父母时,谁又有权利后悔,来选择降生的次序和时间呢?

零零散散五年间,我印象里家的概念愈发模糊,书中曾说, 父母在不远游,意思即为,亲人在哪,哪里就是家。 可我偏偏生于七月,漫长的暑假,爸妈远在北京,于是我每年的生日愿望,都是希望能像小时候那样,和爸妈一起过,买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吃着简简单单的家常菜,再靠着沙发看电视。少了亲情的支持与鼓励,日子格外煎熬,如果没有那几个贴心的朋友,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下去。

16年高考结束后,我什么也没有带,只想把所有的回忆都留在新疆, 我开始了第三次搬家,2700多公里,那年我十八岁。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爸爸按照我的要求装修了新房,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我不喜欢大的改变,不喜欢重新适应,不喜欢这个家。无论去哪都换汤不换药,好在我习惯了一个人,爸妈的存在与否我竟然开始无所谓,不哭也不闹了, 我忘记了自己曾是一个怎样的小孩,也忘记了自己要变成一个怎样的大人


终于, 我开始了第四次搬家,来到了天津,来到了大学宿舍, 认识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暖气不够热,衣柜也不太宽敞,很怕从床上翻下来,桌子上不收拾就会被堆的乱七八糟,小小的空间里唯一可以的放空,便是对着橱壁发呆。室友们都很想家,有人第一次住校,格外依恋父母,三天两头煲电话粥,而我离开家来的时候就很轻松,住久了也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她们反倒跟我变换了角色,成了「高中时期整日毫无安全感的我」。那宿舍算我的一个小家吗,至少到目前为止,它是令我很有归属感的温柔港湾了。

伴随着大学生活的顺利展开,最困扰着我的问题也来了 (*꒦ິ⌓꒦ີ) 周围的人提前查了校历,买好了回家的票,美滋滋地等待着放假,而我,说来可笑,在纠结回哪个家?第一个寒假因为高三毕业学了驾照没考完试,我便顺理回了新疆,与老友同学聚会,吃到了家乡的美食。可拿上本后,便再无借口回去,家中无人,第二个暑假,约上朋友四处旅行后,想顺道再回趟新疆,爸爸不放心,要求我必须回宝鸡家中,妈妈打电话来,让我回北京呆着。

虽然未曾有人问我一句,「你想要回哪?」但我自始至终都只想要爸妈跟我,一起回新疆的家里,翻翻我们以前的老相册,逛逛熟悉的街道和超市,或者说,去哪里的家都好,只要他们都在身边,退一万步讲,在我仅有的假期里,完整地陪我生活哪么些天,让我完完全全地占有他们,这个要求,真的过分吗?

时间会冲淡一切,转眼到了17年年末,快要考试了也该放假了,我在大学宿舍的桌前,听着舍友们抢票成功的好消息,码完了这篇文章。


如果能有机会回到过去改变一件事,我也许还是会选择降生在这个家庭,选择我现在的父母,选择有个年龄差十五岁的哥哥。 但我真的好想紧紧抱住那个三年前,在高中宿舍里伴着黑暗哭到泣不成声的女孩 ˃̣̣̥᷄⌓˂̣̣᷅ 帮她擦干泪水,整理好头发和校服领子,告诉她,你应该坚强起来,保持内心的善良与赤诚,但永远要记住,你本不该这么懂事的...


耳机里循环放着陈绮贞的歌,「世界上,七千个地方,我们定居哪,告诉我答案是什么...」 那一瞬间的她和我,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们都想要未来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真正充满亲情与爱的,我们的家 ⸝⸝⸝⸝ ◟̆◞̆♡ 我和你约好,养只黏人的小猫,和一只大大的、温柔的狗狗。






















题外+


在三年前,国内有几家大型调查机构,针对25-50岁,收入中等的群体做了一个调查发现:

◆ 63%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

◆ 这些人每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平均为78小时,即3天6小时。


假设你今年30岁,父母55岁,且能长命百岁。在剩下45年的时间里,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146天,不足半年。

从学生党的角度,如果你的父母已经45岁到50岁,从今天起,假设你每天都陪伴他们,在他们的余生里,你们相伴的时间,大概就是他们陪伴你直到你大学毕业的时间。

毕业后如果你很忙,每年只能回家看他们1次,每次1天。那这一辈子,你陪伴父母的时间总计剩下1个月。如果你回家的时间是春节,七天假期,除去来回路上时间各1天,剩下5天分秒不离地陪在父母身边,这个时间将延长到5个月。1个月也好,5个月也好。试想,这一辈子,和父母相伴左右的时间仅仅剩下这么点,作何感想?也许他们和我们之间有代沟,很多话题聊不到一块儿,也许他们终其一生也没给我们一套房子,也许他们没有让我们所谓赢在起跑线上...


哪里有那么多也许,当看到上面的数据时,一切都可以忽略了。 千万珍惜你和父母共处的日子,记得要时常回家,这个冬天,有家的地方应该不会太冷。打个电话,及时回个信息,尽管他们有时会唠叨、会不讲道理、会把饭菜的味道搞砸,但有个车票上坐标清晰,轨道方向明确,父母双双守候的家,我是真的很羡慕你们啊 ღ( ´・ᴗ・` )








以上 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