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是「本自具足」,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的自信建立在「从外面抓取」.其实你所遇到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你自己。传说中的「佛眼看佛」若是明白这个佛理,那些植根于你内心的自卑感,会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当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反而会活得更好更自在,而一旦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父母知道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反而会不断的陷入到各种的困境之中。这种现象在【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网球的内心游戏 】中有具体描述.教练言语过多的指正学员并不能让学员网球技术有所提高。
自我1(个人评判)和自我2(个人身体)的互相信任才能达成完美的心流, 大致意思是,一旦有人了解你的目标,原本势如破竹的状态就会瞬间被打破。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心智的占据。当有一些观众存在时,我们不得不将一部分心智分离出来,以适应这些观众。我们本能地希望在别人眼中表现得不错。
因为你正在运用多重评价体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更生动地说明这一观点,我们以电影【荒野求生】中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角色为例。设想一下,主人公(我们可以称之为汉克斯)在一次意外中被困在一片荒无人烟的野外地区。在这片荒野中,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也不会过分担心自己做了什么看起来很蠢的事情,亦或是自己在钻木取火时失败了多少次。
然而,如果他参加的是一个野外生存的真人秀【原始小哥】,他会意识到灌木丛中隐藏了大量摄像头。在这种情境下,他的心智将面对至少两套评价体系。第一套体系要求他成功逃离荒岛,而第二套则要求他在摄像头前显得聪明而不愚蠢。因为观众群体多元,比如粉丝可能会关心汉克斯是否有独特的求生技巧,黑粉则可能挑剔他是否做出了违背常识的事情,而汉克斯的父母爱人也是观众,他可能会担心儿子在求生过程中所受的困苦。爱人可能会思考,这个男人在这个生存过程中是否展现出了一些值得信赖的意志品质。随着观众的多元化,占据心智的因素也会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最终的表现变得越来越糟糕。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智将不得不同时满足不同群体的期望。
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个情境呢?大部分老生常谈的建议是「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要做真实的自己,敢于引起他人的不满」巴拉巴拉之类的。我给你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就像我一开始提到的:佛眼看佛,因为你所遇到的每个人看到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你自己。
实际上,在生活的各种场合中,你会发现始终只有你自己在场。这其中有趣的一点是,我们之前提到关注可能带来压力,但实际上关注本身并非是压力的源头。压力的触发点在于知道有人在关注你,这才会引发这种压力。
更加离奇的是,你是否意识到?那个一直在关注你的观众实际上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自我1)。这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镜子,反映的并不是外界的目光,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关切和期待。
有一句话叫做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怎么理解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眼中的你实际上并非真实的你,反而是他们对你的投射和理解。与此相反,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真正看待他们的视角。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来解释:想象一下,地铁里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不同的事情。尽管他们都在狭小的同一个空间,但实际上你无法真正了解每个人的内心和背后的故事。
比如你皱着眉头看见熊孩子在大声喧哗,实际上你对熊孩子一无所知。你看到的实际上是你自我的投射,叫做「你无法忍受当众喧哗」。
再比如现在你看到了漂亮文艺妹子在安静的读书,但是有可能这其实是她今年第一次读书,我是说你依旧对这个妹子一无所知,你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价值观的投射,叫做「你欣赏喜欢读书的人」。
实际上你发现了吗?人类就像手电筒一样,发出的光芒最终在别人身上反射回来。这个光芒从我们自身发出,然后在他人身上映照出我们的影子。理解这个比喻,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人在崇拜某样东西时,却可能因此感到自卑。因为自卑的光芒一旦照到别人身上,就变成了崇拜。
以对学历的崇拜为例,一个人之所以会对学历有着深刻的崇拜,往往是因为长时间以来对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因此,只要有人拿出一本博士证书,就能轻松压制他。同理,对金钱的疯狂追求也可能源于童年时对金钱强烈的匮乏感,因此稍微显露一点财富就足以左右他的行为。
看,人类总是在玩一场只适合自己的游戏。所以,我们所谈论的那些关注你的观众实际上并不真实,那些让你崇拜的人也只是你自己的投影。他们一直都只存在于你的内心。就像参加真人秀的汉克斯一样,他从未意识到他并不是被外界影响,而是被自己内在的思想所控制。同样,对于那些感到自卑的人而言,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他们崇拜的对象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因为先前感受到了内心的怯懦和不满。
然而,一旦你意识到本自具足,一旦你能够透视那虚幻的「别人」,一旦你意识到在这段旅程中,你一直都是独一无二的主角,那么你就真正迎来了解脱与自由。毕竟,此时你所阅读的这篇文章里的「我」,或许实际上也只是你自己庞大内心的一部分罢了。
万物都是合一的存在,其实没有人在关注你,只有你自己。大脑是投影源,我们眼睛里看到只是自我的意识投射。我们之所以在乎他人眼光,只是没有接纳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另一个解释:别人对你的看法是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他自己在世界上的映射。所以,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用王阳明的话就是: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则花有百般颜色,花已入我心。
用佛法说,心外无物,万法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