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主要依赖于舌头上的味蕾,它们能够感知甜、酸、苦、咸、鲜等不同味道。然而,对于接受过手术的舌癌患者来说,味觉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因为手术通常会移除部分舌头,而移植的组织通常来自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组织不具备味蕾的功能,因此也就无法尝出不同的味道。
味觉能感知到的味道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近日,我们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周志涛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杨驰、白果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电子舌头」,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舌癌是如何让患者失去味觉的?
人类的味觉感知依赖于舌头上的味蕾,它们如同小型「感应器」,专门用来检测食物的味道。味蕾集中分布在舌头表面的味蕾乳突中,每个味蕾内包含味觉感受细胞。当我们进食时,食物中的化学分子会溶解在唾液中,并接触到味蕾内的感受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识别甜、酸、咸、苦、鲜五种基本味觉。
随后,味觉感受细胞将这些味觉信号传递给舌头上的神经,最终通过神经通路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负责解码这些信号,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味觉体验,例如「这个蛋糕很甜」或「这个柠檬很酸」。正是这种高度复杂的味觉感知机制,为味觉识别的技术发展带来了更高的门槛。
味蕾
(图片来源:Wikiwand)
在影响味觉的诸多因素中,舌癌及其治疗对味觉的破坏尤为直接且不可逆。舌癌的治疗通常涉及舌瓣切除和移植手术,而被切除的部分往往包含大量味蕾,这直接削弱了患者的味觉感知能力。
此外,用于修复舌头的移植组织通常来自手臂或腿部的皮肤,这些组织不具备味蕾功能,因此无法感知味觉。
对舌癌患者而言,味觉的丧失不仅影响饮食体验,还严重损害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都在致力于开发一种「电子舌头」,帮助患者在术后重新「尝」到味道。
AI早已具备视觉与听觉,味觉的开发为何姗姗来迟?
味觉与视觉、听觉都是人类感知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感官。在人工智能的感官识别研究中,视觉与听觉的技术发展遥遥领先,而味觉识别则明显落后。
回顾AI在视觉识别领域的进展,最早的突破来自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图像并用算法分析物体、风景等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视觉识别的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比如能够精准地进行人脸识别。
而在听觉识别方面,AI同样起步较早,从早期能识别人类声音并作出简单回应的语音助手,到如今能够在复杂背景噪声中清晰分辨人声,听觉识别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比之下,味觉识别的发展却明显滞后。尽管已有一些化学传感器能够检测液体中的特定物质,但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检测或药品质量控制领域。
为何味觉识别的进展远不及视觉和听觉?这主要与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有关。图像和音频数据的采集相对简单,且数据量丰富,非常适合用于AI的训练和计算。 而味觉信息的获取则依赖能够贴附于舌头上的特定传感器,不仅采集过程复杂,而且味觉感知机制多样化 ,信号的复杂程度远高于图像、视频和音频。因此,从这些复杂信号中解析出有效信息的过程更具挑战性,导致味觉识别的发展步伐缓慢。
此次研发的「电子舌头」可成功模拟人舌部分功能!
受到人类味觉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启发,我们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周志涛团队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高通道、能够与舌头表面完全贴合的柔性电极。 这种电极可以安全、无创地记录患者移植舌瓣的电生理信号,并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同时,团队结合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多模态电生理特征融合算法,从患者味觉障碍侧的舌瓣中解码出甜、酸、咸、苦、鲜五种基本味觉。
「电子舌头」示意图(左)
「电子舌头」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实现跨被试高鲁棒性的味觉解码(右)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不同于人类舌头通过味蕾直接接收食物的味道信息,「电子舌头」通过采集舌癌患者移植自身体其他部位的重建舌瓣的电信号,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对信号进行解码,从中提取出患者本身无法感知的味道信息。
研究人员将五位舌癌患者采集的信号数据结合起来训练模型,使 「电子舌头」的「尝」味准确度达到了97.8%,接近人类舌头的精确水平 。
目前,「电子舌头」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舌癌的诊断和治疗领域,不仅能够帮助术后舌癌患者重建味觉功能,还可以为因其他原因导致味觉丧失的人群提供解决方案。通过采集味觉刺激引发的电信号,它还能够辅助医生定位舌癌病灶的中心部位,为术前切除安全缘的规划提供安全、无创、无辐射的电生理新参考,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
此外,对于已完成舌瓣切除和重建手术的患者,「电子舌头」相比传统的目视观察方法,能够更客观有效地监测重建舌瓣与真实舌头的融合程度,帮助评估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情况,从而为术后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电子舌头」还将继续升级
尽管「电子舌头」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它仅具备单向采集能力。且与人类舌头相比,人类舌头不仅可以尝味道,还能结合嗅觉、质地、温度等多种信息,形成复杂而独特的味觉体验,而这一综合感知目前仍是「电子舌头」无法完全复制的领域。
未来,研究人员希望为其赋予实时分析与即时反馈的功能,结合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 实现实时味觉解码 ,并通过电刺激反馈帮助患者实现味觉感知的仿生重建。
不仅如此,「电子舌头」的应用前景还远不止于医疗领域。在健康管理方面,它可用于味觉健康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在娱乐和元宇宙领域,它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 让人们远程体验不同地区的美食味道 。
要实现这些愿景,「电子舌头」需要在硬件、算法和应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技术迭代。例如,开发无线采集系统,推动设备小型化和可穿戴化,以提升便携性和舒适性;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分析精度,从而应对更复杂的场景需求。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电子舌头」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为医疗、健康和娱乐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周志涛,王馨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