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影响范围广、程度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或纲要先后出台,以党章和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为基本框架,不断强化党内法规的内部协调、衔接配套
新时代新征程,应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之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文 | 刘秀安
1月6日至8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的重大课题。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三次全会、四次全会以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均对这项重要任务作出系统部署。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影响范围广、程度深。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运用系统思维谋划、科学布局实施、协同措施推进管党治党,不断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度广度,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联互动、向纵深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在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梅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参与「清廉」主题剪纸活动(2024年7月4日摄) 李博摄 / 本刊
创新理念引领变革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出一系列基础性、创制性、战略性举措,构建起具有科学理论指导、丰富实践内容、完备制度机制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发挥了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我们党创造性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深刻阐释其主要经验、目标任务、基本要求、科学方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提出,进一步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明确强调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并从内容涵盖、对象覆盖、责任链条、制度贯通等层面提出一整套「全」的体系化标准。这些创新理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精准把握,为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包括党纪学习教育在内的7次党内集中教育,全方位锻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纪律。深刻把握党性党风党纪内在联系,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将纪律教育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和选育管用各环节,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严肃精准追责问责。不断完善反腐败工具箱,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坚决惩治「蝇贪蚁腐」,严查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持续深入的正风肃纪反腐为现代化建设不断清除「拦路虎」「绊脚石」。
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或纲要先后出台,以党章和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为基本框架,不断强化党内法规的内部协调、衔接配套。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新的部署。近年来,纪律处分条例、纪委工作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以及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国家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或修订,将全面从严治党积累的最新经验及时转化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法律法规制度,初步形成具有系统集成性和现实针对性的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发展。
一体落实「全」「严」「治」
新时代新征程,应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之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全」「严」「治」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必须贯通起来一体落实。「全」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基础,只有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抓实从严治党,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严」是关键,只有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抓出习惯、抓出自觉;「治」是要害,只有运用系统思维、治理观念,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发挥更大功效。
——系统落实全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整合多方力量、融合多种要素。
做到内容上全涵盖,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基本框架,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自觉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
做到对象上全覆盖,面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既管全党、治全党,又突出抓好「关键少数」,管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把手」。
做到责任上全链条,压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的管党治党责任以及党员干部的具体责任,推动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考核问责到位。
做到制度上全贯通,不断健全各位阶、各领域的制度法规,使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管党治党需要相适应、与党的各项建设相配套,用制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贯通联动。
——长期坚持严的基调。作风和腐败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和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条件,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
坚持抓思想从严,常补钙固本培元,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坚持抓监督从严,完善从严管理干部机制,紧紧盯住重点人和重点事增强日常监督严肃性;坚持抓执纪从严,重拳出击、高压惩治、形成震慑;坚持抓治吏从严,严把党员入口,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质量;坚持抓作风从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专项整治违规吃喝,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决贯彻治的理念。各类腐败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措施必须具有多样性和系统性。推动从个案查处、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转变,构建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完整闭环,实现严厉惩治、权力规范、觉悟提高一体发力,着力减少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阻断新问题蔓延扩散。
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后半篇文章」,加强个案解剖、类案分析,弄清腐败滋生蔓延的内在机理,紧盯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切实推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优化机制。进一步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分层分类强化警示震慑,让党员干部在身边人身边事中受警醒。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协同高效推进系统工程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完善党全面领导的工作格局和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将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把思想建党的成功经验升华固化为制度,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坚持思想教育先行,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执行制度过程中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同向发力。既登高望远,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谋划工作;又直面问题,在补短板、除盲区上持续用力。紧紧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长远目标和具体任务,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优化责任落实考评机制;同时找准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现实风险,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紧迫问题入手,牵住「牛鼻子」,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中向着既定方向前进,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坚持整体优化和重点推进同向发力。既运用辩证思维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整体性谋划,研究厘清各层次、各要素、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内在逻辑,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连点成线、聚沙成塔,增强各子系统间的聚合效应;又抓住管党治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科学推进阶段性重点,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整体推进。
坚持经验传承和创新发展同向发力。始终坚守正道、遵循规律,准确把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按照党中央部署不断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不断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特别是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持续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
坚持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同向发力。着力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制度机制,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流程环节,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方便群众更好提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举报各类违纪违法和作风问题。着力抓好政治监督、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监督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探索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形成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效能叠加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