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肉第一次烧是越炖越酥烂,但是烧完之后加热却会越来越老?

2021-12-20心灵

肉的质地一直是个神奇的命题。

有的人烧出来的肉软硬适中,有的人照着同样的菜谱却死活做不出来。烧菜的火力、时间,甚至油、淀粉的使用都对肉的质地产生重要的影响。

肉是嫩还是老,核心点是温度, 因为它决定了熟肉的2个核心要素: 肌纤维的状态和水含量

回到上面这个提问来,我们先来看看肉越炖越烂、越炒越硬背后的原因。

也就是说,温度是怎么影响肉里面肌纤维状态和水含量的?

肉其实是个「水货」 ,肉重量的70-80%都是水。

生肉里水占了3/4-4/5的重量 (图片来源pixabay)

可是这个「水货」伪装的特别好,即使它里面大部分是水,你却看不出来。

因为水不会流出来。

为什么不流出来呢?这就跟肌肉的结构有关系了。

骨骼肌结构 (网图,Ref 1)

肌肉是由一束束肌原纤维组成的,就是上图右上角的Myofibril, 水就存在肌原纤维里面

一般情况下,水是被紧紧包裹在里面的,即使你用力挤也挤不出来。

「时间就像肌肉里的水,你怎么挤也挤不出来」--开尔文

但是,如果 肉的温度上升的话,里面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就会因为聚集而失去弹性 (蛋白变性) ,这种强悍的储水能力就消失了。

牛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来源:ThermoWorks)

上图是牛肉在不同温度下逐步失水和变硬的过程,总的来说是有两轮的变化。

第一轮变化是在115-120°F (46-49°C)开始的,肉的体积开始缩小,因为肌球蛋白开始变性聚集了;

第二轮变化是在150-163°F (66-73°C) 开始,肉的体积开始进一步缩小,这回是肌动蛋白变性聚集了。

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牛肉中的肌纤维在持续的聚集、收缩,把里面储存的水「挤」了出来。

原来被肌纤维包裹的「非自由水」变成了可以流动的「自由水」。

所以我们在用筷子捅一下半熟的牛排,能看到红色的血水渗出来。

鸡肉在生肉(A),水煮后(B)和焙烤(C)后的截面图

就像上图一样,鸡肉的纤维在加热前是比较饱满的,在水煮或者焙烤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皱缩。

也就是说,在温度上升时肉在同时经历变熟和变老的过程。

在原理上,食品安全和美味似乎是无法兼得的。

但努力的吃货们总有办法把这两种冲突错开。

比如我们针对肉片的大火爆炒。

在肌肉纤维收缩之前把肉煮熟了,然后在肉汁大量流出之前熄火,尽可能地保留肉片的口感。

但是对于厚度比较大的肉块,这样会增大肉块内外部的温差。

比如,大火煎一块厚牛排的时候,内外部的温差可能会达到40度以上,煎完时可能会出现下图中Blue rare这样的情况。

牛排不同熟度的示意图 (网图,Ref 2)

如果想做成左下角Medium rare这种效果呢?

那就得小火慢煎,将内外部的温差控制在15度以内,这样才比较好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

但是,对于炖煮了一两个小时的肉来说,上面的原理好像不完全适用。

明明已经长时间加热的肉,为什么还能保持不变老呢?

一是因为炖煮时候火候控制的比较好,水的损失比较少;

二是有一种新的物质代替了水,赋予了肉润滑的口感。

它就是肉筋(结缔组织)溶解后产生的明胶。

炖煮的肉类也尽量选择肉筋(结缔组织)比较多的部位

在长时间的炖煮中,捆绑住肌纤维束的肉筋溶解成明胶.

这些新生成的明胶给我们的口腔提供了一种润滑的口感。

但是,被过度加热的明胶同样会被煮干,润滑的作用也会消失。

为什么烧完的肉反复加热会越来越老?

那是因为水和明胶被煮干了,肉变柴了,润滑的口感也消失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微波炉加热剩菜。

因为微波炉加热的速度太快、过程中也没法观察,所以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过度加热的情况。

用微波炉热好的肉菜,尤其是不带汤那种,拿出来时候容易会变得又干又硬。

所以,二次加热时候同样需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过度加热。

这也是烧完的肉反复加热会变老的原因。

总结

  • 温度是影响肉质地的关键,因为它决定这肌纤维的状态和肉的含水量。
  • 温度上升时,肉在同时地变熟和变老。
  • 大火爆炒、小火慢煎、炖煮等方法的恰当使用可以减少肉质变老。
  • 二度加热时候要同样注意,避免过度加热把肉煮硬。
  • 对烹饪中的「锅气」有兴趣的可以看这篇:

    Reference

    1. https:// open.oregonstate.education /aandp/chapter/10-2-skeletal-muscle/
    2. How Rare Is Too Rare When Eating A Steak? - Prime 13 Woodfire Grill
    3. How Heat Affects Muscle Fibers in Meat
    4. 哈洛德. 马基. (2019).食物与厨艺.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pp365.
    5. Wanwisa Chumngoen, Chih-Feng Chen and Fa-Jui Tan. (2017). Effects of moist- and dry-heat cooking on the meat quality, microstructure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chicken meat. Animal Science Jour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