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人脑由粒子构成,而粒子遵循物理规律,那人的意识还自由吗?

2021-04-06心灵

问题就恰恰出现在这儿。目前有两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

上个世纪,自从人类人工合成尿素后,打破了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的界限,说白了,就是发现我们完全就是由自然界的各种元素组成。

第一,那么这些基本元素到底是怎样构建成一个细胞的呢?无论用再复杂的手段,我们也无法直接从非生命物质创造出生命。即

各种元素→生命?

第二,不管生命如何复杂,它毕竟还是一堆化学元素的集合体,它的客观物理基础还是一堆实在的物质,那么,物质到底是怎样产生意识的?

物质→意识?

这是两个巨大的飞跃!

我们发现,人每次有心理活动时,人脑就会产生明显的生物电,也就是脑电波,对志愿者经过更精确的实验观测后,发现

是先凭空出现脑电波后,紧随其后,人才产生某种意识!!!!例如突然想起一件事,突然想吃某种东西等想做某件事,

这是物质决定意识有力的证据!!!

之前因为脑电波的出现和人某种意识的出现,这两者的时间间隔太短了,分不开,误以为两者同时发生,甚至以为是先产生了某种想法,再产生了脑电波。

继续问一下,脑电波是如何凭空产生的?是什么导致了脑电波的出现?这个地方不再是中学物理,那种单一变量因果论。

对于宏观低速时,描述单个粒子的活动,或者两个粒子的活动,我们有牛顿定律去描述。但当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相互作用时,给定他们的初始条件,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出他们的运动轨迹。

更不用说围观高速,牛顿定律已不再适用。

量子力学描述的更好。尤其是认为,正反物质是可以凭空产生,或者凭空湮灭的。

我们只能观察到各种自然现象,然后尽可能准确地去描述它们,但从来没有真正从逻辑上本质上去解释宇宙本事,因为宇宙本来就是这样。

对于单个粒子,我们有牛顿定律去描述,对于大量粒子,正是因为我们理解不了,才发明统计学去描述。注意,是描述!我们从未真正理解过这个宇宙,我们只是不断地修改自己的理论框架,让它符合现实。

我们正是由于各种物质由于复杂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存在就等价于相互作用。

意识的存在的前提,就是有相互作用,正是相互作用,才产生了生命,进而产生了意识,没有相互作用,宇宙静止,就不会有生命有意识诞生。就像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不可剥离的整体一样,意识和相互作用也是一个不可剥离的整体,既然有相互作用,那意识又何谈自由呢?

你们说的自由意识应该是,此时闭眼不闻不问不动,不输入任何刺激信号,让大脑自然地凭空地去发散、去延展是吧?可是你们能想出来什么呢?什么也想不出来,格物才能致知!

因此,我个人认为,意识并不自由,它还是带有一种初始的禀赋和惯性。————————————————————————

内个,我看有不少朋友对意识、灵魂、生物、哲学、因果、心理、唯物、唯心等词条,感兴趣,我决定再好好说说。

我们初高中培养的思考世界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你们在十几年来的成长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大多如下,你们看我说的对不对

1.单变量决定因素。典型的就是初高中函数,y=f(x)

2.单方向因果定律。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为何降水偏多?

因为山体的阻碍?继续追问下去,因为两个板块碰撞,因为地幔对流,继续溯源

.....核聚变→放热→熔融岩石→岩石对流→地幔托着冷却的地壳运动→地壳发生碰撞或者分裂→高山、海沟或者大洋中脊→降水偏多或者降水偏少→.....

我们习惯这种一环导致一环的单方向因果思维。我说「习惯」的意思是,我们大多数人也就仅能以这种方式来观察世界,说白了就是脑子不够。

3.固定模型,固定数量关系。

一个平面三角形,若给出两个角,我们能推出第三个角。如果几个角同时在变化呢?

一大一小的摞在一起的两个绝对光滑的三角斜劈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我们只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定律,得出两个斜劈最终的运动状态,那中间发生彼此滑落时的各自的速度该如何描述?

1.对于第一点,真实的世界是,事物的发展具有无数的因素推动,但是我们只是看到了我们凭借我们的生物本能所能看到的、所能听到的、所想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微子穿过人体,你感受不到。紫外线客观存在,你也看不到不到。低于大约20hz的声波,你也听不到。

我们只能无力地提出所谓的方法论「分清主次,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能分清主次就很不容易了,何况真实的世界还有无数的次矛盾,次次次矛盾....他们都存在,只是以你的理解力你看不到理解不了而已。

2.对于第二点。

我们习惯这种一环导致一环的单方向因果思维。我说「习惯」的意思是,我们大多数人也就仅能以这种方式来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如果告诉你,一环会导致多环后,且作为「果」的「多环」还能反过来运用于作为「因」的「一环」,彼此互为因果、互相反馈、互相震荡、互相迭代,在不借助逻辑和工具的帮助你,你的眼睛和你的大脑能观察得清楚、能理解透彻吗?

在宏观上,例如踩刹车,车停下,这样一环扣一环具有因果性。

在微观上,各种微观粒子真的就是瞎 把乱动,其中例如包括布朗运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

再微观,物质就开始有明显波动性。其实你也有波动性,就例如你有可能突然闪现在我面前,不需要坐车跑过来。只是你动量太大了,所以波动性太小。高中生理科生都懂。

再微观,直接没有所谓的波动性,粒子性,而是微观粒子,真的会在宇宙中凭空产生,凭空消失,让你找不到真正的「幕后真凶」,我们给这称为真空涨落,宇宙的产生就是个偶然事件,例如你打开你的手机听歌软件,切换出音波图,这不妨给你提供某种参考。

你可以用量子纠缠来解释你为什么孤单。

【什么叫借助逻辑和工具?

我们理解一个苹果,又一个苹果(我们起名叫2),又又一个苹果(所谓的3),

其中的思维方式是「逐一增加」,

但是我们理解不了一亿个苹果。但是,「一亿个苹果」,确实是按照之前我们归纳出的「逐一增加」的思维方式递增出来的,这一亿个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苹果确实可以想办法弄出来。这就叫做逻辑能拓宽、延伸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再说一个,铅球坠落实验。之前人们觉得重的落得快,铅球比羽毛快。但是,假设两两者连在一起,总重量大于铅球,整体应该比单纯的铅球快。但是因为羽毛落得慢,会拖累铅球,因此整体会比单纯的铅球落得慢。我们发现了「重的落得快」这个观点矛盾的地方。这就叫做用逻辑、用规矩,来修正、来延展、来深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灌溉,不过是一桶一桶地桶来提水,我们发明水车,让水车来做这重复性的动作。这叫做用工具提高我们的能力。

运用某种逻辑和工具,可以极大的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明察秋毫。】

3.对于第三点。

真实的世界万物,是处于时刻的运动状态中的。

但是我们高中只要求让我们能描述静态的现象就不错了。例如,从高空抛下一个物体。引力、阻力,同时都在变化,导致合外力时刻在变化,如何描述它在每时每刻的速度?我们恐怕只学会了恒力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吧?

例如,倾斜轨道上封闭电路,运动的铁棒切割磁感线运动,我们只要求最后稳定状态的速度,那中间的整个变化过程如何描述?

我们讨论,经济学,金融学,总是描述、强调各种平衡点、各种均衡点,并以发现某种平衡点为傲,并以为自己发现了某种一成不变的规律。

我们描述化学反应,总是计算它的最终所谓平衡状态是什么,不会去描述它的整个反应过程。

实际上宇宙就不存在什么平衡状态,或者非平衡状态,它就是这样子。而人类发明平衡、非平衡这些概念,恰恰说明,人类只能理解相对运动速度比较慢的、容易理解的现象,只能理解、描述那些几乎保持不变的状态。但实际上,万物就是这个样子,它没有平衡不平衡之说。万物时刻在运动,人们只是仅仅能理解突然出现的相对速度慢的状态而已,并赶紧抓住这个状态描述一番,提出个引以为傲的所谓的自然定律。而占据绝大大多数的持续运动状态,人类目前根本理解不了,然后发明了个统计学,发明了混沌这种词汇。

顺便说一下,在英语世界里,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句子结构。

①主系表结构和there be句型,「是」、「存在」

这个结构,主要用于描述那些看起来相对运动速度比较慢,容易被你感受到、观察到,从而显得似乎一成不变的的现象,

例如,花是红的,金子是金色的,天空是蓝色的,山上有颗树。

但实际上,万物都在变化,金原子也在衰变,人会衰老,花瓣也会褪色,骨头会风化,铁会生锈,尸体会腐烂,水果会发酵,橡胶 会老化。这些都是绝对的动态的,只不过有相对快慢,但是我们看不出金子以年为单位的变化,花瓣在一定时间段一直呈现红色,让我们产生了一成不变的认知,发明了「是」这种表达方法。

我们把这种相对运动速度比较慢的现象,粗略地称为「状态」。

②主谓结构,「做」。相对运动比较快的现象、看起来比较明显的现象、容易被我们所感受到的现象,我们将它称之为「动作」,并随即产生了「延续性动词、非延续性动词」、「快、很快、非常非常非常快」这种十分粗糙的描述方法。我们把这些相对运动比较快的现象统称为「动作」。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都在试图解释世界,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只看前半句,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在试图解释世界,都只能无限逼近世界,可是从来无法掌握宇宙本身,同时,我们只能事后马后炮似的去描述世界,无论描述得在再精确,可是我们却解释不了宇宙为什么要这样,它内在的动力是什么?即,总是慢了宇宙一步。而且我们也想象不出除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宇宙之外的其他的宇宙会什么样子,例如,高中地理问你为什么地球有生命,或者火星没有生命,答案无非是是否有适宜的阳光空气温度水,可是这只是按照目前人类的认知来推测的。万一存在其他的生命形式呢?

为什么我强调物质产生意识,并决定意识呢?

因为,我们的意识就是一种比草履虫的应激性更高级的应激性。我们就是一面镜子。既然我们是宇宙的产物,那我们就是宇宙本身,我们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应激反应、应激习惯,就是宇宙在我们这个宏观尺度上的各种作用力的表现。太小我们感受不到,太大也感受不到。我们只能感受到我们所处的尺度上的各种规律。

我们如果真的解释了世界,那说明,这个宇宙是有始有终的,那说明就不存在圆,π会被算尽,我们能预测所有的事,宇宙是线性的。

关于人造细胞?人造生命?

目前,所谓的人造细胞,不过是把一些非常低级的细胞,细胞核去掉,打入一些自己编辑的基因片段,这些其实都是自然界现成的模块。但是,有的人非得说这是人造的。我呵呵。

人,只是加速了事物在某些特定方向的发展而已,故意提高了某件事在某个方向上的发生的频率。例如,做实验,做成百上千次实验。其实,我们就是不做实验,大自然也在进行着实验。例如一只狗踩过一滩水,身上携带的病毒可能感染了水中的某种细菌,产生了新的变异菌株,这是不是狗造细胞?

我强调的人造生命。是从元素开始,重新来造,无论是多少原子,都提供给你,要多少给多少,但你照样造不出来。我们只不过还是用了自然界一些现成的生物碎片和模块来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以期产生什么结果。再说了,我们做的工作最多是把各种因素放在一起而已,各种因素在一起后,他们之间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不还是依靠宇宙的各种规律吗?难道是按照人造的宇宙规律在重新演绎吗?不是吧。因此,对于我们做的工作,其实宇宙本身就时刻在进行。再说了,宇宙把我们演化出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奇迹,最牛逼的「宇宙造生命」,而我们这个宇宙的产物却想回过头来重复宇宙本身,我......

有人把理解不了的都推到宗教体系这个大杂烩里,宗教咋成了垃圾桶了,哈哈哈

(简单说两句,宗教其中一个作用,是用来管理人口的。

1.奖罚机制。大多数宗教世界观里,都有奖罚机制,鼓励你做某事,不做某事,宏观上看起来,人类社会变得相对有序。

2.无穷的世界观。无穷无尽的事物,无穷无尽的世界观,自相矛盾的世界观。

无穷的和自相矛盾的世界观,目的是消耗信徒的精力,让信徒内耗,达到管理人们的目的。

3.同时绝大多数人不喜欢自我定义什么,人们不喜欢做决定,不喜欢思考,人们更喜欢被别人分配任务,人们更喜欢循规蹈矩地重复做一件事以期获得安全感稳定感。可以说,选择宗教,是当事人的一种自愿的自欺欺人。我不否认我可能也会喜欢某种宗教,以时刻能过得奖罚带来的反馈,而不是整天质疑这个窒息那个,毕竟这太累了。

我对宗教,我对原始崇拜的理解。我之前经常一个人去爬深山。深山里,没有人,没有村庄,没有物理,没有法律,没有国家,只有我和周围的大自然,和无处安放的双手和双脚。坦白说,我真的被震撼住了,我开始觉得,那棵大树,那座山,可能真的是某种神的化身,我开始感到被征服,或者害怕,这就是我的本能。但是我回到文明世界,仍然会抛弃这些想法。再次回到野外,仍然可能重新拾起来。

人们总是对一些永恒的、存留时间比较久的事物有一种偏爱、尊重和敬畏,并喜欢生活在他们周围。例如几百年的一个大树,几百年不变的一座大山。话说你们在工作或者教室自习室占座学习的时候,是选择四周靠墙靠窗的边缘,还是喜欢坐在无所依的正中间呢?)

打字很累,明明在脑子里可以瞬间意会的事,却要用逻辑用分析的方法,一句一句展开。可是,真实的世界哪需要什么逻辑呢?因为它本来就是这样。

其实我非常喜欢数学和物理,但我觉得跟生物这种系统相比,差远了,毕竟生物太复杂了。尽管我们建立了大量的微分方程,大量的模型来描述细胞的变化,就算是先不说描述得准不准确,即便是非常准确,我们也只是在描述,我们却永远解释不了它为什么这样,它内在的动力是什么。当问为什么人在早期会越来越健康,因为酶活性强,为什么越来越衰老,因为酶活性下降,因为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这句吃遍三界的不负责任的话,我真的很无语。就跟废话一样。不同的现象,居然用了想用的理由来解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却把这个问句改成陈述句当做答案回复我,我.....

我一开始选择生物相关专业,是想弄明白,普通的元素是怎么构建出如此一个精巧的细胞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人们会越来越成熟,却又会越来越老?

初高中课本只会说,A→B,大学生物不过是A→C→D→E→.....→.....→B,只是从更微观上来重新描述一遍而已,仅此而已。没有解释意识如何产生,没有介绍如何真正制造细胞,当然也不可能,我们只需要观察并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去生产即可,不需要完全弄明白具体怎么回事,upset。至少在国内,大环境是这样。

写崩了,想说更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