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之所以发生大致是因为三类人群恐慌。
第一类是求入型恐慌。高密度人群在入口的地方容易发生踩踏。大家都被某种东西吸引,可能是为了拼抢商品,也可能是着急观看比赛、参加活动。比如1989年的英国希尔斯堡踩踏事故,出事当天是一场足球比赛的半决赛,比赛开始还有大批球迷未能入场,入口开放后又没有及时分流。人群大量涌入,后进入的人把先进入的人挤压在最前面的铁丝网上,最终酿成悲剧。
第二种是求出型恐慌。剧场火灾是导致求出型恐慌的典型案例。在19世纪的欧洲,人们都喜欢去剧场看戏。那时候剧场还没有电灯,只能用明火照明,因此失火的频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失火,大家四散逃命,经常在出口发生拥挤和踩踏。
这两种踩踏都和场地、环境的关系更大一些。只要环境有所改善,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就比较容易预防。
第三种类型被称为扰流型恐慌,与人群的规模有关,在近年的事故中比例不断上升。如2010年德国爱游行(Love Parade)音乐节上发生的踩踏事故,事后研究人员分析现场画面,发现当人群密度到达一定数值后,人群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发生不由自主的摆动,出现「人群浪涌」现象。此次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也可以归为此类扰流型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