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艺作品只描述了变坏的动机,
缺乏变好的动机。
犯罪心理学都得研究犯罪动机,
凡事有原因,要讲逻辑讲动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所谓科学,就是讲因果。
不会因为你种的是西瓜,就靠求神拜佛祈祷它长出玉米。
比如大多数文艺作品中,好人为什么要坚持当好人?
基本上就没有去塑造和铺垫当好人的动机。
他选择当好人,通常仅仅只是因为他觉得当好人是对的,当坏人是错的。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理由,能塑造出信念感的魅力?
这跟迷信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你可以认为你是对的,难道我不能认为我是对的?
都不讲道理,只讲感觉和立场,跟耍流氓无异。
而反派为什么当坏人呢?
不仅是有千变万化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动机,而且一个个呈现的都非常具象化具体化,非常细节和立体。
比如【狂飙】的高启强,因为当好人的话,日子没法过下去了,是被逼上这条路的,以他当时手上的资源条件,他如果想让弟弟妹妹的日子过得好,他只能去当坏人。
比如【水浒传】的林冲,当土匪是被朝廷逼的,是逼上梁山,完全没得选的,哪怕身在梁山,依然不忘报效国家。
比如【使命召唤】,阿拉法特的动员誓词:「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勇士,不该被称为恐怖分子!」哪怕你西方主流世界把人家批成魔鬼恶棍,穆斯林的战士却觉得这是在当殉道者,在做圣战士。
比如【绝命毒师】的老白,贩毒是为了家庭,为了让老婆和孩子能够岁月静好。为了让世人了解化学的魅力,为了他所信仰的化学变得再次伟大。为了把误入歧途的小混混小粉教育成正直勇敢的年轻人。
比如【风骚律师】的索尔,不仅帮毒贩打赢官司,还帮社会底层的流氓坏蛋打官司。是因为他坚信美国是法制国家。法制国家就该讲法条第一,讲程序正义。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身份和立场,就违规使用法律程序。
比如【插翅难逃】的张世豪,人生信条是绝不受穷,珍惜时间的宝贵,又感叹人生苦短,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给人打工挣钱,所以才铤而走险。
塑造正派人物,需要充足的动机逻辑,需要更多的细节让人物形象立体化。
大多数创作者直接摆烂。
你让人怎么接受这种正派人物?
与之相反的,比如归顺天庭后的孙悟空,遇到妖怪阻扰,他第一反应是先走正规的法律程序,先问出背景,交给背后大佬处理。
没有背景的,他再用自己的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单挑,喊师兄弟群挑,变法术智取等等。
如果打不过,也不放弃,去天庭去西天摇人。
比如黑猫警长,面对一只耳找来的强力对手吃猫鼠,黑猫警长会斗志也会斗勇。查阅资料研究出吃猫鼠的特性,提前准备防毒道具对症下药。
比如葫芦娃七兄弟救爷爷,一个个轮流送,最后终于知道要团结才能力量大。
假如正派人物都是靠念经,都是靠所谓的政治正确,连自己为什么而战,连自己为什么而坚持,为什么而牺牲的动机都不需要,仅仅只需要迷信正义必胜。
那这种宗教片看得能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