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个性理论学家叫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3-1994年)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名的理论,是关于人类发展生命阶段的理论。
他认为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面对一个重要的心理社会困境(psychosocial dilemma)或「危机」,心理社会困境是指个人冲动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无法解决这个阶段的问题,就会使人失去平衡,应对以后的危机会更加困难,生活之路更加坎坷,个人成长将受到阻碍。
他从人出生到死亡共分成八个阶段:
- 出生---1岁,面临的阶段问题:信任VS不信任。
- 1---3岁,面临的阶段问题:自主VS羞耻怀疑。
- 3---3岁,面临的阶段问题:主动对内疚。
- 6---12岁,面临的阶段问题:勤奋对自卑。
- 青少年期,面临的阶段问题:角色统一VS角色混乱。
- 成年早期:面临的阶段问题:亲近感VS孤立感。
- 成年中期,面临的阶段问题:普遍关注VS自我专注。
- 成年晚期,面临的阶段问题:圆满感VS绝望感。
这里重点说下一下成年期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心理是不成熟的。
判断标准1:是否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有亲近他人都需要。
因为刚步入成年,一个人会有强烈的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或深厚友谊的倾向,这些是正常的心理诉求。如果没有类似诉求,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我们会陷入深深的孤立感,这对后期我们的成长很不利。
判断标准2:是否关注自己的孩子、后代或者某个自己在意的人。
成熟的成年期,让人保持平衡的动力来自于指导下一代的兴趣,即普遍关注的能力是通过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孩子或后代来体现的。
这种对他人的关注未必通过家庭,你可以去当教师、教练或者儿科医生等,也可以通过有成果或有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这个目的。
人到中年,心理成熟的标准,并不是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舒适,而是要放眼整个社会,关心他人幸福并为之贡献自己的能量。
判断标准3: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感到遗憾。
步入老年后,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有一种圆满感,这种充实的感觉可以让他们坦然面对自己跌衰老和死亡。
而如果我们带着遗憾看待年轻时的生活,就会有这种绝望感,背负痛心和悔恨,觉得自己在年轻时实在不懂事,白白错过了很多机会,造成了很多缺憾,而且无法弥补。随着自己的死亡,遗憾感会随着自己一起进入坟墓。
这是我在知乎坚持每天答题的第145天,目标是坚持到60岁(还有5693天)。如果觉得回答对您有些许帮助,可以给我点赞支持。您的认可,是我在知乎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