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有疏离感?

2024-04-12心灵

我是 @哄哄 欢迎大家耐心阅读完全文,评论区留言支持!谢谢大家!

疏离感(Alienation) 在哲学上一般翻译成异化,而心理学意义的「疏离」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他认为疏离感是一个包含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的复杂概念。客观成分主要指劳工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失控感;主观成分主要包括社会分离感(Social estrangement)和个性丧失(depersonalization)。

概念界定

疏离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字的 Alienatio (异化、外化、脱离)和Alienare (转让、异化、分离、让异己的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在英文中是 Alienation (疏远 、转让、 异化、 精神错乱 ),德文使用的是 Entfremdung (疏远 、异化 )。

Alienation 在不同的学科, 包括社会学、 社会政治哲学 、精神分析学 、存在主义哲学等中出现,在哲学上 它一般翻译成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分离出对立面的客体,这个客体逐渐跟主体疏远,从而成为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反对主体本身。在社会学中,广义上说, Alienation 是指个人同他的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相离异。从经济学来说,它是指人们在经济领域中所产生的各种对立关系。Alienation 这个概念有较大的发展, 即它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是越来越丰富的概念。

相关理论

Seeman.M从社会心理角度把疏离感构建为五个维度,

即(1)劳动疏离感:在劳动中丧失了目的;

(2)无力感:不能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影响的感觉;

(3)社会孤立感: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失去亲密接触的感觉;

(4)价值疏外感:在活动中丧失了意义的感觉;

(5)自己疏外感:感觉到自己和自己是陌生的。

中国台湾学者张春兴对疏离感的定义为:由于社会变迁和都市工业化的影响,使人与其生活环境间失去了原有的和谐,终而形成现代人面对其生活时的疏离感。它包括四种情感成分,即社会孤立感,无意义感,自我分离感,无能为力感。

疏离感与人相处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疏离感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与人相处时的表达方式,导致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情感淡漠和焦虑:

可能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有关。

建议寻求心理疏导和治疗,培养兴趣爱好,进行户外运动,以放松心情并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自我价值感低:

提升内在力量,不要过度内归因,学会在不舒服的感觉中停留。

强化自己,遇到困难时告诉自己愿意与对方相处。

沟通技巧不足:

练习与他人交流,寻找共同话题,建立信任和亲近感。

参加兴趣小组或社交活动,寻找性格、兴趣相似的人。

建立深层关系困难:

可能因为害怕在关系中受伤或成长经历中缺乏亲密感。

尝试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共通点,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自我保护机制:

疏离感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个人边界被侵犯和真实需要被忽略。

考虑文化、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对人际模式的影响。

总之,面对疏离感,重要的是自我反思、寻求帮助、培养沟通技巧,并尝试建立更深层的人际关系。通过这些努力,可以逐渐改善与人相处的困难,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上

我是@哄哄一个专注情感生活以及美食和旅游的知友,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支持!

作者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疏离感(心理学概念)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百度智能精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