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前,单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学历上的差距或者智力水平上的差距。
而经过大学四年学习和两次考研,见过很多极其优秀的人之后才觉得,人与人的差距,最根本是认知水平上的差距。
在电影【教父】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个人非常之认同——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认知不同的人,终究会面临不一样的命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群人在抢夺一块黄金的时候,另一个却拿起旁边的一块钻石走了。为什么那群人不拿钻石?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钻石要比黄金贵。这,就是认知不同导致的命运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是认知?在我看来,所谓认知,就是一个人在看待一件事情时所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思维模式。
所谓知识,很好理解,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一件事情的了解也就越深,做出的判断也就更靠谱。那群不拿钻石而去抢黄金的人,显然不具备「钻石比黄金贵」这个知识。
而思维方式,层次就更高一级,可以说,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比具体的知识,作用更大。
比如现在很多人觉得,上班摸鱼,是个人对抗资本的一种胜利,但有的人却认为,工作也是一种对个人的历练和成长,时间一长,这两种人在能力上的差距往往会有天壤之别。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呢?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水平是永远不够的,有待提升的,这样才能保持头脑的开放,虚心学习别人的知识和智慧。一个人最可悲的,就是过早在低层次的水平上形成了逻辑闭环。无论别人说得再有道理,他都听不进去。
其次,要保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见识水平。比如一个精通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人,发财的概率显然要比没有任何相关专业知识的人高。
最后,要保持多读书,多思考,多和高人交流。始终更新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拆掉思维里的墙。
比如,最近在读刘润的【底层逻辑】时,学习到两种对错观。一种是法律的对错观,这就不用说了,当然是谁犯法,谁有错。另一种是经济学的对错观,即谁损失最大,谁有错。这个逻辑好像有点反常识,但却能让我们避免很多损失。比如你如果在路上不看车,虽然车撞了你需付法律责任,但你却是损失最大的人。
认知的差距最终会导致行动的差距,而行动的差距会导致事情结果甚至人生命运的差距。因此,要想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要从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开始。
俗话说:「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先提出一个问题」。本文的作用,就是想要大家认识到认知水平对人生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才有可能做出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