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一开始就想回答了,但一直没想清楚,想了很久,今天来试答一下吧。
infp的道德,是一种开了局外视角,站在整体看个人的人文道德观。
在判断一个情境时,infp也会考察眼前的事实,但事实只是信息的一部分,ta更在意的是这些信息背后人的感受和动机。这是影响infp决策的首要标准。
「人」,是第一宝贵的。infp是16人格中,最关注「人」,最在意「人」本身的。
但infp所在意的,并不只是某一个人,也不只是自己,而是所有的「个人」。
这就是造成外界对infp「道德非人观感」的主要原因——ta们用整体观点来处理人际问题。不止考虑一个人,而是所有人。
这就使得ta们在同一时间考虑问题的视角非常多,非常远,甚至远远超过了客观事实本身。
比如,在班级群体中,infp不想成为被注意的中心。第一名,最好的或是最被期待的人。有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还会适当地自我矮化。
这并不是infp不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是ta非常清楚,当一个人高调地展示自己时,其他人可能就不会那么舒服,进而破坏整个场子的和谐。这就违背了infp追求整体融洽的愿景,所以会下意识避免自己成为引发紧张关系的导火索。这时,如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infp又会再加上老师的想法一起考虑,压力就更大。。。infp真正在意的是,在群体中,与自己互动的每个人,内心是否得到了满足。如果只有自己满足,别人都不高兴,infp是不会开心的。这是天性。
如果被infp察觉到,朋友和自己在一起并不是很高兴,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勉强。infp也会放大这些勉强的蛛丝马迹,越来越不安。这时,如果再没有其他的正面证据扭转这个感觉,无论infp自己多么享受这段关系,也会非常自觉地后退,给朋友留出没有自己打扰的空间。
infp这种对「整体里的个体」的关注,可谓是「去远而使之近」。ta从越远的视角去了解人,ta对人的动机,感受和应对方式的理解就越清晰。
也因为这种整体视角,在人际关系中,infp可能会被外界认为满不在乎,心不在焉,漠不关心。
比如朋友在向我诉苦的时候,我就不会顺着她的意思,只说她想听的话,而是会说我认为对的,真正对全局有帮助的话。她可能因此生气我不与她共情。
但事实上,infp被称为「治愈者」「调停者」,就是因为ta们关注人的问题的出发点,是一种治愈和完善心灵世界的内在冲动。
infp们所期望的人间和谐,是系统性的,整体性的,不该有任何的缺角。
如果有缺角,ta们会更加注意那个缺角。
比如有一次,去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好相处的长辈家送年货。
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她虽然对我们很热情,但时不时总会指责家人。比如,当某位家庭成员跟我寒暄,放假了?她会突然打断,人家不放假能回来吗?尽说些没营养的话。。。
就这样被莫名卷入战场。她会说,人家木木都不爱听,都觉得如何如何。。。这种话让人很难接。明明我没有任何想法,好像突然就必须选择一个立场似的。。。
我想,她是不是希望我赶快离开,但告辞时她又热情挽留,不像虚情假意。
但第二次去我就发现,这个家里的气氛,实际上很冰冷。
为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女主人的强势形象?因为这个家里,似乎只有她在忙内忙外,其他家庭成员却很抽离。
客人来了,他们也只是礼节性地出现一下。但实际上,完全没有那种家庭共同体的感觉。
或许,他们采取的策略,是麻木。既不与她发生冲突,也不关注她的情绪。
我不知道这个家庭发生了什么。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家里的人面对彼此是不会开心的。
我立刻为自己对女主人之前的看法感到一丝抱歉。任何情绪都有原因。或许,她很渴望家人的关心,但对方传递出的信息却让她伤心。或许在她的心里,早已积压了太多的情绪,却无处宣泄。或许在日常中,连与家人心平气和交流的机会都少有。当客人来了,她看到对方「无辜」的样子,勾连起内心的情绪。于是,采用了指责的方法让自己感到好受一些。
。。。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infp天生就有一种治愈的本能。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第六感,或者其他的什么,尽管我没有任何事实证明我了解这些容易被大众所「误解」的人。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了解那是「误解」,但我就是了解。
infp能看到那些性格怪异的人内心善良的火花。
或者说,ta们可以忽视某人性格上的古怪,是因为如此相信他们的内心中柔软善良的一面,没有被大家看到,而自己看到了。
如果infp认定自己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善良,就会特别执着于去保护那个时刻。
有时infp在外界看来表现得很「圣母」,甚至不断忽略对方的冒犯行为,就是因为ta如此相信根植于内心的价值观,这几乎是一种先验的直觉。
如此相信他人内在的善意,特别是那些对人群充满戒备的人。infp对那种「被深埋的温柔」的重新出现,始终充满了希望。
infp对「人」的整体性的信任和期待,都在这里。
但这种执着也会常常使infp陷入一厢情愿的危险,无法及时看清事态的真相和自己的位置。这也是infp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