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工作八年的HR,必须要说明国企并非不涨薪,国企基本年年都有涨薪,关键点在于两点:第一,涨薪涨多涨少;第二,到底是谁涨薪了。
国企尤其是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国企央企,一般每年都由国资委下达工资总额,即给你设置个工资帽。但只要当年做到「无触犯红线指标」、「基本完成全年指标任务」这两点,国资委基本在批复工资总额时都会在上年度的基础上略有增涨,至于是在上年度基础上核增0.1个点or1个点,亦或10个点,就是涨多涨少的问题了,这就看上面的综合考量和博弈了。
各大国企央企拿到「圣旨」后,就要做工资总额分配了,也就是该「分蛋糕」了,蛋糕怎么分呢?这个时候考量的因素就更多了,红线指标、经营指标、年度绩效、区域平衡、关系亲疏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蛋糕,而二级单位拿到「蛋糕」后,按照同理进行操作,最终各级单位收到的蛋糕就是专业术语中的「工资总额计划」。
说完「涨多涨少」的问题,我们再来说「谁涨了」。这时候就是各级单位内部「分蛋糕」的过程了。
通常呢,各单位的领导都会给人力资源部一个大的原则:管理层优先,其次是骨干,最后是全员。说的通俗点就是,管理层分得的蛋糕最大,然后是骨干,而到全员头上的时候就看剩余蛋糕的大小。
比如在电力的时候,通常的原则是,处级及以上干部单独划蛋糕,他们的收入水平就不说了;其次是科级及以上干部、四级及以上职员、高级专家,年底分年终奖的时候会优先给他们涨薪,蛋糕越大,他们涨的就越多;再者是骨干,把班组长、供电所所长、专责定义、五六级职员、省公司级专家为骨干,给他们的涨幅会比管理层低一些,低的程度嘛,差不多能少一半吧;最后是全员,至于全员的时候一般不干涉,由人事按照岗位层级来分,工作负责人、地市级专家、七级职员会偏高,剩下的嘛,基本就看各单位二次分配了。
因此不是一般不涨薪,而是涨薪优先涨到少数群体上去了,对于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来说,只要保证核心人员的薪酬就足够了,这就是收入向骨干倾斜、向重点人员倾斜的集中体现,不仅符合三项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符合绩效指挥棒的作用,对领导来说简直完美~
那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如果混了十来年你要还是个班员或者助手,那你可能本身就志不在此,或许你早已选择了躺平,既然都躺平了,也就无所谓了,就看普涨能不能惠及到你了。至于如何抵御通胀,不好意思,国企主打就一个稳定,福利待遇齐全,只要在国企老老实实摸鱼一辈子,说实话用得着你消费的地方并不多。
好了,今个儿咱就先聊到这,烦请各位小主把那帅气的小赞点起来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