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公司没有财务部,领导让建立完整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正规的财务流程?有没有好的建议或者书籍推荐?

2018-01-18财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外我们需要去开拓市场,对内我们需要稳定、团结、互帮互助,创建一个有文化、有规矩的氛围,才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此后,我会把我搜集整理的最适合创业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分享出来,如果您刚好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请关注 @木青松 ,以便及时收到更新!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 企业财务制度通用版汇总 】139页超完整通用word范本,大家根据自己的公司情况,复制修改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希望对您有用!

源文件都是可修改的word文档,因为目录不分复制过来不方便看,就直接贴图了,后面内容部分是文章,可直接复制!

一、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货币资金是指是指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货币资金管理的整体要求

  1. 公司所有资金收支均纳入计划及预算管理。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定期对本单位资金收支情况及余额进行总结。
  2. 在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开支限额内使用现金,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3. 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需由公司财务部统一办理,报财务总监审批。设立【银行开户登记表】,追踪记录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
  4.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 除按规定使用现金外,其他经济往来的款项收付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并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财务部指定出纳以外的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6. 指定专人管理票据,对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有明确规定;
  7. 指定专人保管财务印章,分人保管,对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资金管理人员配备和职责牵制

  1.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做到定岗、定员不定死,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以使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熟悉财会工作、扩大知识面、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加强会计工作内部监督。轮换时应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岗位轮换一般2~3年轮换一次,最长不超过5年。
  2. 公司应当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合格人员,分别担任货币资金业务的各个岗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且要定期实行财务部门内各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
  3.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4. 货币资金业务要有严格的职务分离,不能由一人完成货币资金业务的全部过程。
  5. 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人员来负责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支付前的任何现金。
  6. 登记现金出纳备查簿的人员不能同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及现金总分类账。
  7. 负责应收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货币资金收入账的工作;负责应付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货币资金支出账的工作。
  8. 负责保管支票簿的财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9. 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人不能同时担任出纳人员、支票保管员和记账人员。
  10. 负责收款的人员不能同时担任开具发票的工作。
  11. 开具支票的人员不能同时保留全部银行预留印鉴。
  12.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货币资金相关审批权限

资金支出审批矩阵 (中型企业)设计假设:总资产1000万, 年销售收入2000万, 净利润500万,员工200
资金支出类别 审批人 批准限额
采购付款(包括材料采购和一般采购) 财务经理 <=50万
财务总监 <=70万
总经理 >70万
员工支付(含备用金) 财务经理 <=5万
财务总监 <=10万
总经理 >10万
资本类支出 财务总监 <=10万
总经理 >10万
董事会 >100万
银行间转账 财务经理 <=10万
财务总监 >10万
其它支付(同资本类支出) 财务总监 <=10万
总经理 >10万
董事会 >100万
银行账户审批矩阵
审批人
银行账户开立 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
银行账户撤销 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

银行账户管理

银行账户管理

  1. 银行账户的管理由公司财务部统一规划、集中控制、分类管理,办理时需提交财务总监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2. 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不准出租、出借;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
  3. 银行账户的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4. 公司为办理结算业务、资金信贷和现金收付在相应金融机构开设基本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5. 单位需撤消银行账户,履行内部审批手续,与开户银行核实账户余额,并向银行交回各种重要空白凭证及各类票据和开户许可证,方可办理撤户手续。

网上银行管理

  1. 公司的网上银行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财经纪律、金融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章程。公司的网上银行账户在开户银行的监管之下开展工作。
  2. 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单位,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
  3. 网上银行的权限设置应遵循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进行相应的设置。

资金收支计划

  1. 本制度所称资金,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随时可变现的有价证券而言。为期编表计算及收支运用方便起见,预计资金仅指现金及银行存款,随时可变现的有价证券则归属于资金调度之列。
  2. 从编制内容上,资金收支计划可分为如下类别:
    1. 季度及年度资金预算:遵循企业全面预算的的编制要求编制,参考【预算管理制度】
    2. 季度资金预测:根据每个季度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编制
    3. 滚动资金预测: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于每周四结束前逐日预计下周的资金收支计划以及从下下周开始的3星期的逐周资金收支资料送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则应以在周五结束前完成汇编及审核,以此来管理流动性。参考【四周资金收支滚动预测表】
    4. 资金日报表及每日可用资金量预测:出纳根据前日资金余额,退票情况,当日收款及付款情况,编制每日可用资金余额表。参考【资金日报表】

资金收入计划

  1. 销售回款 :销售部门依据各种销售条件及收款期限,预计可收(兑)现数编列。
  2. 其它收入 : 如处置固定资产收入,退税,投资收回等。

资金支出计划

  1. 资本支出:
    1. 房屋:营建部门依据兴建工程进度,预计所需支付资金编列。
    2. 设备分期付款:会计部门依据分期付款偿付日期予以编列。
    3. 机械设备、什项设备、预付工程定金等:工务部门依据工程合约及进度,预定支付预算及资材部门依据外购L/C开立计划,预计支付资金编列。
  1. 采购支出: 依据采购付款制度编制支出计划
  2. 员工工资类: 由工资核算部门根据人员及开工计划斟酌预计支付数编列。
  3. 日常费用
    1. 制造费用:会计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参考制度费用有关资料及最近实际发生数,并斟酌预计支付数编列。
    2. 销售费用:营业部门依据营业计划,参照以往月份推销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推算编列。
    3. 管理费用:会计部门参照以往实际数及管理部门工作计划编列。
    4. 财务费用:会计部门依据财务部门资金调度情形,核算利息支付编列。
  1. 其他支出 :凡不属于上列各项的支出皆属之,包括偿还长期(分期)款、股息、红利等的支付。

货币资金日常管理

现金使用要求

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现金的收付。允许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有:

①职工工资、津贴;

②个人劳务报酬;

③按规定发给个人的奖金;

④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按规定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⑤向个人收购其他物资的款项;

⑥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⑦按规定支票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⑧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库存现金限额

为确保现金的安全,避免库存大量现金,应核定一定数量的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是为保证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留存的现金最高限额一般为3—5天的零星开支需要量,超过库存限额部分的现金应在当天解缴银行,以确保现金的安全。

货币资金收入管理

现金收入控制:

  1. 出纳人员在收到现金时,应仔细核对销货发票或营业收据同交来的现金金额是否一致。
  2. 各种收据必须事先按序编号,出纳人员应清点当天开出的所有收据并逐笔登记现金备查登记簿。
  3. 所有现金收入款项都应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电汇、信汇收入的控制

  1. 银行人员上门送达的电汇单和信汇单,需由出纳人员与其办理签字登记手续,注明日期、经办人、单据类别和票面金额。
  2. 出纳人员根据收到的电汇单和信汇单,登记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并将单据交给记账人员记账。
  3. 出纳人员与记账人员应定期核对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金额是否相符。

支票收入的控制:

  1. 公司业务部门送达的支票,出纳人员应认真核对支票日期、金额、收款人等要素,并与其办理签字登记手续,注明日期、经办人、单据类别和票面金额。
  2. 出纳人员应及时填写进账单,连同当日收到的支票一起交给银行上门服务人员,解入银行。交接时出纳人员应同银行人员办理签字登记手续。
  3. 出纳人员根据银行回单及时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并将回单交由记账人员记账。
  4. 出纳人员与记账人员应定期核对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金额是否相符。

银行汇票收入的控制

  1. 公司业务部门送达的银行汇票,需由出纳人员与其办理签字登记手续,注明日期、经办人、单据类别和票面金额。
  2. 出纳人员应及时填写进账单,连同当日收到的银行汇票一起交给银行上门服务人员。交接时出纳人员应同银行人员办理签字登记手续。
  3. 出纳人员应在出票金额以内,根据实际需要的款项办理结算,并将实际结算金额和多余金额准确、清晰地填入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的有关栏内。
  4. 出纳人员应根据银行回单及时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并将进账单交由记账人员记账。
  5. 出纳人员与记账人员应定期核对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金额是否相符。

银行承兑汇票收入的控制

  1. 公司业务部门送达的银行承兑汇票,需由出纳人员审核书面记载事项及背书内容的完整性,与其办理签字登记手续,注明接收日期、到期日、经办人、单据类别和票面金额。
  2. 出纳人员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之后,应留取复印件并登记相关事项备查。在汇票到期日前十天将已加盖好公司银行预留印鉴的银行承兑汇票连同托收委托书一起及时送交银行以便转账收款。
  3. 出纳人员应根据银行入账通知单及时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并将进账单交由记账人员记账。
  4. 出纳人员与记账人员应定期核对银行存款备查登记簿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金额是否相符。

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

现金支出控制:

  1. 公司支出现金的范围是:
    1. 职工工资、津贴。
    2. 个人劳务报酬。
    3. 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4. 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1. 工资的现金支出,由财务部工资及住房公积金核算岗位人员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交的【工资核定表】制作【工资发放表】,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2. 各部门(中心)、事业部的零星开支,在预借现金或报销时,必须首先由各部门(中心)、事业部经办人员填制借款单或报销单,根据公司资金使用审批权限的规定履行各项审批流程。
  3. 预借现金时,出纳人员应根据批准后的借款单支付现金。报销时,出纳人员需得到审核岗位人员签字同意的报销单后支付现金。
  4. 出纳人员应根据借款单和报销单,连续逐笔登记现金备查登记簿,记录现金支出的时间、用途和金额。


现金支票支出控制:

  1. 空白支票应妥善保管。有权签署支票人员不能保管空白支票。
  2. 提取现金时,由出纳人员填写现金支票必填事项,交由审核岗位人员审查,加盖银行预留印鉴后,送交银行上门服务人员。交接时出纳人员应同银行人员办理签字登记手续。
  3. 任何有文字或数字更改的支票应予作废,加盖「作废」戳记,登记支票作废备查簿。作废的支票应妥善保管并定期整理交回开户银行。

转账支票及银行汇款支出控制

  1. 各部门(中心)、事业部如需对外支付款项,应根据公司资金使用审批权限和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项审批流程。
  2. 出纳人员应根据经审批的合同、原始票据、报销凭证或借款单开具转账支票或办理银行汇款业务。

银行承兑汇票支出控制。

  1. 业务部门如需对外给付银行承兑汇票,需先填写工作请示报告卡,经总经理审批通过后交出纳人员办理。
  2. 业务部门需提供接收汇票方的详细账户信息、相关发票的复印件及相关合同复印件。
  3. 出纳人员应对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留取复印件并进行登记,并保证在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将足够的款项存入开票银行账户。
  4. 如需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应按照资金审批权限和合同管理办法规定,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由出纳人员将票据交由审核岗位人员加盖银行预留印鉴。财务部留复印件后将汇票交给被背书人。

稽核

  1. 现金每日盘点并编制【现金盘点表】,盘点人和监盘人需在盘点表上签字,月底汇总每日现金盘点情况并上报。
  2. 每月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对于未达账项查明原因,落实人员跟踪负责。

财务印章管理

印鉴

  1. 定义:专指财务专用章和法人代表章,共二枚,并在结算银行预留式样。
  2. 用途:主要用于各类结算票据的支付、收款。主要付款结算票据有:支票、本票申请书、汇票申请书、商票承兑和付款、贷记凭证、电汇单等;收款或背书转让时在背书人栏中盖章
  3. 使用规范:结算票据中必须同时加盖二枚印章,并保证清晰;印鉴盖章必须使用大红色,不使用得以其他颜色,否则支出或收入的票据无效
  4. 管理制度:
    1. 二枚印章必须由分处分专人保管,不可一人同时保管使用,一般情况,法人章由会计保管,印鉴及相关票据由出纳保管,出纳付出结算票据,必须由会计审核后加盖法人章。
    2. 上班时间,印鉴必须放在带锁的抽屉中,休息或离开位置时必须上锁;下班时印鉴必须放入保险柜中,不得随意摆放。
    3. 印鉴外借必须进行登记,注明用途。
    4. 印鉴必须由分公司财务经理签字批准后方可刻制。

财务专用章(圆形)

  1. 用途:作为同往来单位对账及其他与财务事项相关的证明,适用于独立核算子公司
  2. 管理制度:必须由专人保管,对于各类对账结果和财务证明必须经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核后才能加盖。

银行账号章

  1. 定义:开户名称和开户银行的身份标识
  2. 用途:用于与开户银行进行结算往来,加盖于付款结算票据(同上)及现金收款解款单、票据收款进账单,
  3. 使用规范:印章颜色根据不同票据、票据和银行要求而宜,但收款结算票据背面的「收款人」栏中必须同印鉴一样,使用大红色。对于多个开户银行的,必须正确加盖账号章,不可串号。
  4. 管理制度:
    1. 账号章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一般为出纳),防止发生遗失现象。
    2. 借用账号章必须及时归还。

委托收款章

  1. 定义:委托开户银行向付款人进行收款的证明。
  2. 用途:向开户银行解入收款的结算票据时,必须在结算票据背面的「收款人」栏加盖「委托收款」,否则会造成退票
  3. 使用规范:使用大红色印油。
  4. 管理制度:一般由出纳保管,防止发生遗失现象。

现金付讫章

  1. 用途:出纳报销付出现金后必须在自填报销凭证和原始发票上加盖「现金付讫」章。
  2. 管理制度:由出纳保管,防止发生遗失现象。

现金收讫章、支票收讫章

  1. 用途:出纳或收银收到现金或支票时在相关收款单据(收据、发票等)上加盖,作为收款证明。
  2. 管理制度:
    1. 为明确责任,必须专人专用,不得擅自借出,特别是门店收银台,对于固定收银员必须保证人手一份收讫章;
    2. 收讫章必须与收款单据分开存放,以免发生;
    3. 上班时间休息或离开位置及下班后时必须将收讫章锁入抽屉中,不得随意摆放。

票据管理

有价单证管理

  1. 有价单证视同现金管理,由出纳一人保管。出纳收到单证时,应严格审查,各项目要素是否符合规定,内容是否完整;手续齐全的及时放入保险柜内。
  2. 各单位财务部门建立【收到票据登记簿】,逐笔记录每一应收票据种类、编号、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以及交易合同等资料,便于管理分析。对收取的重要票据,要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
  3. 票据保管人员工作变更时,对承兑汇票进行书面交接。
  4. 票据背书时,出纳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办理收付票据。
  5. 票据到期收清款项后,出纳应在登记簿上逐笔注销。
  6. 各单位于月末对票据进行盘点,并由专人(非出纳人员)对盘点情况进行审核。季末,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对有价单证库存数进行全面检查核对。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1. 重要空白凭证的购买需由出纳填写银行空白凭证申购单,经资金主管复核并加盖银行印鉴后,方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购买手续。
  2. 重要空白凭证从银行购入后,要建立【空白票据购买情况登记表】,按凭证种类立户记账,并登记凭证起讫号码。
  3. 重要空白凭证与银行预留印鉴必须分别保管,分人保管,不得事先将空白票据加盖银行预留印鉴和填写票据预留密码。
  4. 重要空白凭证使用人在向外单位开具票据时,必须按号码顺序开,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要建立【票据开立情况登记表】,并登记票据开立及寄送情况。
  5. 填写要求:
    1. 不得涂改,如填写有误,要另行开具,并在误写的票据上注明「作废」字样;
    2. 票面金额与实际收支的金额相符;
    3. 各项目内容正确无误;
    4. 按规定的时限开具票据;
    5. 票据加盖财务印鉴章。
  1. 公司的各种票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不得拆本使用。
  2. 公司的票据仅限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违反规定使用。
  3. 每本票据签发完后,由出纳将作废票据连同票据封面返还银行注销。
  4. 各单位财务部门须将已核销的票据存根妥善保管,保管期限为3年,需销毁存根的,由财务,审计等部门见下监销。
  5. 各单位要不定期的检查票据使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反票据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6. 票据经管人员工作变动,应办理交接手续。

收据管理

  1. 使用收据,应当建立收据购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登记簿,登记购买册数,使用和交回册数。参考【空白票据购买情况登记表】
  2. 收据每本应当按编号顺序使用。
  3. 作废的收据应将三联订在一起,盖上「作废」戳记。
  4. 收据的使用、保管、监督,应纳入财务档案统一管理

出纳岗位人员职责

出纳岗位职责

  1. 管理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
  2. 严格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规定支付款项并编制相关凭证。
  3. 及时准确编制记账凭证并逐笔登记总账及明细账,定期上交各种完整的原始凭证。
  4. 做到日清月结。库存现金余额符合管理制度规定。
  5. 按日/周编制现金收支报表。
  6. 管理银行账户、转账支票与发票。
  7. 及时与银行定期对账,并熟练掌握网上银行的运作。
  8. 配合会计人员做好每月的报税和工资的发放工作。

出纳工作清单(参考)

(一)券币的整理:

1.收入各项券币的整理均应凑成整数后封扎,其方法如下:

(1)各种面额的券币均应分别整理,同一面额每100张为1扎,每10扎为1捆。

(2)每扎应用纸签条封,每捆应加贴封,注明年月日。

(3)同一面额未满100张的钞券,得以50张折摺封扎。

(4)各扎各捆经收人员应加盖私章。

(5)各种硬币,同一面额每50枚为1卷,每1000枚为1袋,各卷名袋须如盖经收人员私章。

2.经手点钞人员对其所签封的券币负责。

(二)其他事项:

1.现金的提存:

(1)往来行库的票据及现金提送,应派适当人员充任,金额较巨或认为必要时应加派人员办理。

(2)每日营业终了时,除酌留一部分充为次日营业开时必要的支付资金外,所有款项应尽量送存行库。

2.库存:

(1)现金库存除现款外,其他一切票据、借据或取款凭条均不能抵充。营业终了结账后,如有经收(付)的款项应办妥次日收(付)款手续,经各级主管人员核章后连同传票一并保管。

(2)每日库存现金,须与「现金库存表」所载金额相符,如有不符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并应于当日查明不符缘由,如确属无法当日查明时,应以暂收款或暂付款科目整理,俟次日再继续调查。

3.金库:

(1)金库内外门应备正副钥匙各一副,内门正钥匙由出纳员负责管理使用,外门正钥匙由经理或指定副经理掌管,非两者不得启闭金库,内外门副钥匙由经理会同会计科长及主办出纳员密封缄口盖骑缝章后,交由经理另行保管。

(2)因故不能使用正钥匙需使用副钥匙时,经理须会同会计科长及主办出纳员启封,用后重行封存。

4.贵重物品的保管:

凡与业务有关的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需寄存出纳专用的金库时,应由经办人员成扎或整箱密封,并由主管人员签章后,连同保管条(写明交存的件数)交出纳员,出纳员点收后给保管条签章交经办员收执,发还保管物时,收回保管条注销后装订保管备查。

5.银行存款支票簿的使用:

(1)领用支票簿时,须由主管指派的经管员编列号码登记在「空白单据登记簿」发交经办人员签章使用。

(2)作废的支票,须盖「作废」戳记,粘贴于该同一号码的存根上,以示慎重。

(3)每日营业终了时,经办员应即查对当日签发的支票存根,结计金额在存根最后一张背面,与银行存款科目签发总数是否相符,同时查点尚未使用的空白张数是否相符。

(4)用讫的支票簿(存根),须交还经管员查核使用张数及作废张数是否相符,并在「空白单据登记簿」备注栏注明后,妥为保存(订为15年)。

附件

【银行开户汇总表】

【四周资金收支滚动预测表】

【资金日报表】

【现金盘点表】

【现金盘点汇总报告】

【银行余额调节表】

【银行余额调节表汇总报告】

【印章一览表】

【空白票据购买情况登记表】

【收到票据登记簿】

【票据开立情况登记表】

二 . 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单位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特制定本制度

采购与付款管理流程

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

仓储部门

财务部门

请购单位

采购部门

财务部门

职位不相容设计

  • 请购与审批;
  • 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 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
  • 采购与验收;
  • 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 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 采购与付款审批权限矩阵

    权限审批事项 材料采购 资本性支出 一般采购
    采购申请 生产部物料部 归口业务部门财务部总经理…… 归口业务部门财务部>=20万总经理
    采购合同 框架合同生产部物料部财务部总经理交易合同/ 订单生产部物料部财务部 交易合同归口业务部门财务部总经理…… 归口业务部门财务部>=20万总经理
    合同变更(不含订单) 同原始合同 同原始合同 同原始合同

    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采购计划的编制

  • 采购计划必须按照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的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更新及大修等专项资金计划,以及库存管理、厂商情况及采购管理的实际编制,使用单位编制需用计划,各计划编制主体审核汇总后编制公司采购年、月采购计划。
  • 请购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工程预算、参酌库存情况,真实、准确填写所需材料、设备及配件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需求日期及注意事项,需要图纸的必须提供必要的图纸,经请购单位主要领导或主要领导授权人签字后,递送至供应部门。
  • 材料采购计划

    材料采购计划包括

    1. 年度采购预算。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在对市场信息和需求信息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数据的对比指定。
    2. 月度采购预测。在对年度采购计划分解的基础上,依据上月实际采购情况、库存情况、下月度需求预测和市场行情指定。
    3. 日采购计划。在对月度采购计划分解的基础上,依据各部门每日经营所需物料的汇总审核情况指定。
    4. 日常经营需求计划。根据每日的经营情况、库存情况,以各部门的采购申请指定。

    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的步骤

    1. 明确销售计划。
      1. 销售部根据年度目标、客户订单意向、市场预测等,进行较准确的销售预测,并指定次年度的销售计划。
    1. 明确生产计划。
      1. 生产部根据销售计划,以及本年度年底预计库存与次年预计库存,指定次年度的生产预测计划。
      2. 物控人员根据生产预测计划、物料清单、库存状况,指定次年度的物料需求计划。
      3. 各单位根据年度目标、生产计划预测次年度各种消耗物品的需求量,编制采购数量计划。
    1. 确定采购计划。
    2. 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一下事项。
      1. 避免过于乐观或保守。
      2. 关注公司年度目标达成的可能性,预留采购执行空间。
      3. 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预见性。
      4. 物料需求信息与物料清单、库存状况的确定性。
      5. 物料采购价格和市场供需变动的可能性。

    一般采购

    一般采购包括:

    1. 事务用品采购(办公用品、礼品、纪念品等)
    2. 促销产品采购(奖励物品,海报折页等POP用品)
    3. 服务采购(办公设备维修、维护,会议,邮费,酒店,机票,培训、信息系统,等)
    4. 媒体采购(在期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出版商、手机、互联网等等传播广告信息)

    礼品采购由公司行政部每年8月负责组织召开「礼品采购计划会」统一汇总需求并创建采购申请提交采购部,需求计划需提前至少2个月提交采购部。市场部促销品的需求计划同样需提前至少2个月提交采购部。办公用品的采购,各部门应汇总到行政部门,批准后由行政部门创建申请,交采购部门创建总括订单。

    资本性支出

    参考【预算管理制度】中关于资本性支出计划的预算编制以及资本性支出控制制度。

    采购计划的调整

    由于生产任务变动、工程或设计变动、计划不周、需用材料发生变化,使用单位要及时对已报出的计划提出补充和调整,一般应在报送计划后10天内提出,否则,供应部门不保证供应。计划的补充和调整需要说明原因,并经过原申报计划审批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计划的补充和调整。

    采购执行

    供应商甄选

    1. 供应商必须证照齐全,具有相关资质。
    2. 对于经常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采购部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供应商的管理状况、质量控制、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供应商档案,做好记录,会同客服、销售、市场、行政部门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估和审计。
    3. 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进行询议价程序和综合评估。供应商为中间商时,应调查其信誉、技术服务能力、资信和以往的服务对象,供应商的报价不能作为唯一决定的因素。
      严格执行询议价程序: 物品采购,必须有三家以上供应商提供报价,在权衡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资信、客户群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并与供应商进一步议定最终价格(紧急采购的物品除外),参考 【供应商评估表】
    4. 为确保供应渠道的畅通,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应有两家或两家以上供应商作为后备供应商或在其间进行交互采购。

    采购合同订立

    1. 采购合同 :公司与供应商,经过双方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供需关系」的法律性文件。
    2. 总括订单(框架合同) :在某固定时期内会重复购买的物品,可签订一张总订单,在订单中规定总金额限制,单价及条款等。在此固定时期内,可随时通知供应商送货,从而降低此类物品的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一般采用年度限制。例如:办公用品的采购。
    3. 采购合同的具体管理条款参见【合同管理制度

    采购申请及订单

    采购申请单: 采购申请单为一式四联的序号表格,包括:财务联、采购联、收货联、申请人联。

    采购订单: 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的,要求在特定时间提供一定数量的物料或服务的正式需求,并附有相应条款的合法文件(采购合同)。采购订单为一式四联的序号表格,包括:供应商联、采购联、财务联、储运联。

    申请及审批流程

    1. 需求部门应有指定的申请人根据批准的最终产品规范,填写采购申请。采购申请上应注明所采购的产品名称、数量、单位、规格、编号、估价、需用日期。需用日期不应少于采购部制定的采购交货期。如果申请的数量低于最低订货量,必须备注可能增加的成本。
    2. 部门经理审查采购申请,并根据审批权限批准或传至更高级别审批人。
    3. 采购申请人将审批后的采购申请交采购部。采购部审核采购申请(合格供应商、 起订量、采购周期、批准权限)。对不合格的采购申请给予退回,并明确指出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4. 采购按采购申请的规格、数量及交货期限准备采购订单。若采购订单内容与采购申请单内容在规格、规范要求上有出入或价格超出时,必须通知申请部门更改申请。
    5. 采购经理审阅批准采购订单,并根据审批权限批准或传至更高级别审批人。
    6. 采购将批准的采购订单发给供应商签字后,反馈采购部,采购员据此在采购申请上填写订单号码。并在采购申请上注明「订单已下」。作废的订单需注明「作废」,和其他订单一起保存。将采购申请和采购订单分送相关部门。(采购合同原件与采购订单财务联一起由财务部保存,保存期为三年。)
    7. 采购跟踪未完成的订单及到货情况,制定清单,并将未完成的订单清单交采购经理审核。必要时申请部门可以与供应商直接沟通到货信息。
    8. 采购经理每月审核未完成的订单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处理。1)对未能在订单时限内完成的订单,及时中止,并分析其中原因,如有特殊原因需要继续的订单,需要有明确的解释;2)对涉及到争议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未完成订单,要在每个月的月报中汇报给财务总监,共同解决问题。

    紧急采购

    紧急采购定义

    紧急采购是指在采购申请审批人因故缺席而暂时无法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时或非工作时间采购员无法及时签订采购订单时,所采取的非常措施。因采购申请提交日期短于采购所需时限,致使正常采购程序无法实施的情况属于申请人违反采购章程,不属于紧急采购。

    制度适用

    如运营紧急需要否则将造成重大损失或其它特殊情况的紧急服务需求,而因被授权人无法执行正常批准手续,或采购员不在等原因无法执行正常采购程序时可参考紧急采购制度执行。所有紧急采购均需即时通知采购部。

    紧急采购管理

    1. 财务部负责建立【紧急采购登记簿】,申请人应首先在【紧急采购登记簿】上登记采购事项。
    2. 如果采购员接到紧急采购申请,可执行口头订货; 如果申请人不能联系到采购员,申请人须得到有合理授权的主管批准后,才能联系供应商,但应在第二个工作日补齐申请并完成审批。
    3. 紧急采购时,若有预付款需求,必须填写采购申请并由采购经理审核签字后提交财务部。采购申请中须填写确切的订货金额并与发票一致。发票时间不得早于提交采购申请的时间。
    4. 紧急采购时,若采购员无法在要求的时间内购买到所需物品而需要需求部门自行采购时,需提交采购申请并由采购经理审核签字后方可执行。
    5. 紧急采购订单的收货人应在实物收货时保存好收货单据,在【紧急采购登记簿】上记录收货信息。
    6. 紧急采购申请人应在当天或第二个工作日填写【紧急采购说明单】,详细说明紧急采购的原因,并报采购申请审批人后交采购经理审批。【紧急采购说明单】应在采购部门保存,保存期为3年。同时紧急采购申请人应按正常流程补建采购申请并由采购经理审批,采购员根据批准后的【紧急采购说明单】,按照【紧急采购登记簿】上的订单号来创建采购订单。
    7. 收货人应在采购订单创建之后及时将收货信息填写收货报告。收货时间应填入实际收货日期,此日期有可能是在订单创建日期之前。
    8. 采购经理每月应对紧急采购订单的合理性进行检查。每个部门每月不得启动此程序多于两次。

    入库验收

    参考【存货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发票校验

    参考【发票管理制度】

    付款

    对于所有付款,企业实行经济业务审批和支付审批的「双审批制」:

    1. 经济业务审批,是指企业业务经办单位依据业务审批权限根据企业批准的计划预算、经济合同及该业务完成进度进行审批。
    2. 支付审批,是指企业各级财务部在接到付款申请后,核对经济业务的批准文件,根据资金支付程序的规定逐级审核,并最终由具有批准权限的负责人批准付款或拒绝付款。
    3. 经济业务的审批不能代替资金支付的审批。

    所有的付款须按要求填制付款申请单,根据资金支付批准权限,逐级进行资金支付审批。签字人须对付款的必要性、凭据的真实性和付款时间负责。付款经办人员须与企业月度用款计划核对,再依据合同条款、会计法规和有关制度进行审核。如无特殊原因,应在规定的可能最晚的付款日期发起支付,不得提前付款。

    申请付款

    1. 款项结算时必须取得以下原始凭证: 采购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营业税发票等)、 运输发票 到货验收单 一式两份(如物资不经过货仓而直达采购申请单位则必须加盖财务印章)、 采购合同 及其它公司规定的证明文档。
    2. 申请付款时需根据取得的合法原始凭证,编制【付款申请单】。 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包含: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税法及有关规定;与合同条款及到货验收单是否符合。
    3. 在填写【付款申请单】过程中,如发现产品的品名、规格、单位、质量、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问题时,应及时退还供货单位进行更换,凡未按规定办理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追究经办人责任。
    4. 【付款申请单】应在取得原始凭证后三日内完成并及时上交财务部门进入付款流程。
    5. 增值税专用发票及运输发票必须在发票开出日三个月内交财务部门。
    6. 财务部门收到【付款申请单】及相关的原始凭证后,要按规定逐笔审查核对,核对无误后,进入财务付款流程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同时财务部需要在留底的合同上注明执行情况,合同全部执行完毕后盖 「完毕」章。

    款项支付

    预付账款和定金

    1. 原则上不予预付货款或者定金,只有采购生产急需、国内独家生产、国家统一调拨、市场紧缺等物资、进口设备配件等确须预付时,在对供应商偿债能力进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预付。
    2. 论证供应商的偿债能力过程中,必须取得对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资格证等有效证明。
    3. 预付款的审批遵循采购审批权限执行。
    4. 预付的货款应按合同约定在交货后及时清理,否则下次不予预付。

    有票应付款

    1. 财务部门收到【付款申请单】及相关的原始凭证后,要按规定逐笔审查核对,核对无误后,进入财务付款流程,制作记账凭证并按照会计复核、批准程序入账。
    2. 有关部门对合同、订单的修改原件,应及时传递到财务部。

    无票应付款

    1. 仓库管理员在收到供应商的合格来货(经检验合格)后,填写入库单并将入库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未经质量检验合格的货物应存放在待验收区域,不得入库。
    2. 财务部核对每一张入库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将无票入库货物作为暂估入库进行核算。
    3. 对货物入库后超过1个月发票未到的无票应付款,财务部应及时与采购部联系并跟踪。参见账龄分析
    4. 对在多开票、重开票的供应商应提出警告,情节严重的,要考虑给予处罚或更换。
    5. 生产部门应在每月28日前将供应商因质量退货及向供应商索赔的资料传递到财务部,财务部应于当月据之调整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调整

    1. 任何供应商应付账款的调整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并经财务经理及相关人员的书面批准。

    供应商更名

    1. 更改供应商名称必须得到供应商提供的合法的资料,并经过财务部经理的批准。这些资料应附在相应的调整凭证后。
    2. 涉及到退票及发票重新开具的,财务部需协调好发票开具工作。

    账龄分析

    1. 财务部每个月进行一次应付账款的账龄分析,并分析资金安排和使用的合理性。参见【账龄分析表】和【四周资金滚动预测】
    2. 对于存在借方余额的应付账款,对于暂估入账的存货(在途应付账款),或者是暂估入账的发票(在途存货), 需要进行账龄分析并及时解决【在途分析表】
    3. 对于超龄应付账款,存在借方余额的应付账款,超龄在途存货或者在途发票,财务部应在核查数字后及时联系采购部及相关部门。采购部及有关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并将结果在一周内反馈财务部。财务部视情节上报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并召集采购部及有关部门商谈解决方案。

    对账管理

    1. 财务部每月应核对应付账款总账与明细账,对存在的差异及明细账中的异常项目和长期未达项目,财务部应会同商务部采购人员进行调查,并经财务经理书面批准后及时处理。
    2. 财务部每月应获得一次供应商对账单,对发现的差异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
    3. 在对账过程中,因我方原因造成账户差错的或对账时间超过20天的,应向供应商发送致歉函,并对不按时完成对账的主要责任人员处于500元以下罚款。
    4. 由于账户不清,但必须账扣某项费用的,必须发出暂扣款通知书,说明扣款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对账。
    5. 在和供应商所有往来时,必须坚持公司财务原则,不得接收供应商的各种形式的赠品、购买折价商品和参与供应商宴请。一经证实,对相关财务人员作除名处理。
    6. 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合同进行结算,不得无故刁难供应商,确保财务人员在供应商方面优良的形象。

    单据凭证管理

    参考【文档单据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

    1. 公司设置「应付票据」科目核算公司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 公司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资料。应付票据到期结清时,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3. 公司设置「在途应付账款」科目核算暂估入库的材料、商品和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科目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
    4. 公司设置「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公司因购买材料、商品和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科目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
    5. 公司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核算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本科目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账。如果期末本科目出现借方余额,反映公司应由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应转入「应收账款」科目。
    6. 应交增值税。在该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并按规定进行核算。

    相关表单

    【供应商评估表】

    【采购申请单】

    【采购订单】

    【紧急采购登记簿】

    【付款申请单】

    【往来对账单】

    【往来对账报告】

    【往来重点客户报告】

    【账龄分析表】

    【未达分析表】

    三. 存货管理制度

    存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库存管理流程

  • 仓储部门负责验收的人员对物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单,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并登记入帐。如验收不合格则报告采购部门协调处理。
  • 仓库保管人员对库存物资进行保管、保养,并定期盘点。
  • 需用单位领用物资需要填写领用单,经过审批后到仓库领取。
  • 仓储部门在认真核对领用手续后,按照物资发放原则给予领用单位所需物资。
  • 如果存货发生损坏、灭失、变质和长期积压等情况,保管人员应及时上报。
  • 根据审批权限规定,相关领导对存货处置进行审批
  • 不相容岗位设置

    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 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
    2. 存货的保管与清查
    3. 存货的销售与收款
    4. 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5. 存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存货管理审批权限矩阵

    审批级次审批事项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验收 / / / /
    入库 / / / /
    保管 / / / /
    出库 / / / /
    盘盈盘亏的入账 盘点负责人 物料部负责人 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报废 盘点负责人 物料部负责人 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验收入库

    验收

    外购材料的验收

    外购材料购回时,先有负责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包含:

  • 检查订货合同、验收(入库)单、供货企业提供的材质证明、合格证、运单、随货同行单据与待检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 对拟入库存货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货物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期是否一致;
  • 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
  • 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货物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对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及时通知采购部办理退货或索赔;
  • 对非外购材料的验收

  • 对不经仓储直接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存货,由生产部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验收;
  • 拟入库的自制存货,生产部应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产成品才可以作为存货办理入库手续;
  • 由生产车间直接发给客户的不入库产成品,有生产部办理出库手续;
  • 采购后实物不入库而直接发至使用部门的外购存货,由使用部门办理入库手续。
  • 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经过中介机构评估和检查,并与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相一致。
  • 取得的存货为对方单位抵顶债务的,该类存货的取得应经过公司采购部门、质检部门、财务部门和管理层审核批准,对大额抵债应经过董事会审核批准,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符合双方的有关协
  • 设备配件验收

  • 设备直达使用单位的,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到总库的由总库验收,验收后,出具验收报告,送交分管人员作为付款,索赔依据。
  • 大型专用设备,不管到使用单位或到总库的,都要经有关部门按技术协议和合同进行验收。
  • 配件入库前实行订货人、工程技术人员、配件管理人员「三结合」的验收办法进行验收
  • 验收时间控制

  • 一般材料、设备及配件入库后3日内验收完毕。
  • 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和大宗材料,及重要设备及配件入库后7日内验收完毕。
  • 进口材料原则上当日验收完毕,遇特殊情况,可2日内验收完毕。
  • 数量验收控制

  • 计重材料一律按净重验收。按重量供货的,要进行过磅称重;按理论换算供货的,应采取与供方同样换算方式进行计重,并作好验收记录。对关系稳定,供货信誉可靠,证件齐全,包装完整,拆包易损的,可抽查总数的10%—20%,最低不少于5%。
  • 计件材料全部拆包清点件数。对包装一致,包装完整的,其箱(包)内数量,不少于抽查总数的5%—15%。
  • 特殊材料的数量验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 质量验收控制

  • 通过感觉器官或使用一般测试仪器检验就可决定质量的材料,验收人员自行检验。
  • 技术复杂、性能要求高的材料,由专职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 因检测条件所限,自己不能检验的或需进行物理化学试验的材料,可请用料单位或专业检验部门代验,并提供检验报告。
  • 进口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政策、办法进行检验。

    仓库的验收登记和报告制度

  • 设立【到货验收记录簿】。 记录物资到货验收情况。
  • 库房设置「待验收区」。 待检、检后待判定、不合格材料存放在「待验收区」内,并分别做好标识。
  • 建立验收报告制度。验收员要在规定时间填写【验收报告单】,上报供应部门计划员(采购员),并分别做好标识。
  • 验收单据必须格式统一,印章齐全。
  • 验收问题处理

  •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数量(扣除国家规定误差范围部分)或质量问题,验收员在【验收报告单】上加注说明,上报供应部门计划员(采购员),由计划员(采购员)和监控管理员会同供货厂商共同处理。
  • 保管员按处理意见对不合格物资做好处置。
  • 入库

    1. 验收完毕后,按实际质量认真填写「入库单」,对「入库单」的外购地、入库时间、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交货人、承包人和验收入库等应逐一填写,不得漏项。
    2. 入库单至少一式四份,第一联、存根,第二联、库房留存,第三联、财务核算,第四联、申请人留存。
    3. 公司仓库设置实物明细账,详细登记经验收合格入库的存货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单价等内容,并定期与公司财务部核对。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记录,避免与公司自有存货相混淆。入库时要求严把质量关,做好各项记录,以备查用。
    4. 财务部门按照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入库单、验收证明及发票对验收合格的存货及时办理入账手续,正确登记入库存货的数量与金额。对 月末货物已到、发票未到的存货 ,采购部门应统计采购数量,提供采购合同及运输单证等采购信息交财务部门进行材料暂估入账,财务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单价或其他合理的不含税价格暂估材料成本入帐。

    其它

    1. 运费结算必须在运输发票后附有一次复写的「入库单」的「运费结算联」,如无运费,应将该联连同「入库单」的「财务联」一起附于购货发票后交财务入账。
    2. 对于外购物资数量短缺、品种质量不符合,由采购人负责更换,更换费用或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由采购人个人承担,生产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返修,销售退回所发生的损失由生产部门承担。

    仓储与保管

    1. 材料入库保管,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工艺性质以及材料之间的可容性、防火安全要求等,分区分类分库房存放。
    2. 存货储存遵循防火、防水、防压的原则,库内存货应定点、定位、定量,严格执行「5S」管理,查出变质物资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3. 储存区域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区、和报废品区,各类物资严格按区域存储。
    4. 仓库必须根据上级和公安、安监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仓库规模的大小和储存材料的特点,组建安全组织,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设置专职或兼保卫人员。
    5. 材料入库分类储存应符合以下条件。
      1. 优质钢材、有色金属、水泥、油脂、橡胶、皮革制品、油毛毡等怕雨露侵袭、怕潮湿、怕尘土的材料应存入封闭式库房。
      2. 仪器、仪表、工具、锡锭等要求保持一定温度的材料,应存入具有保温装置的库房中。
      3. 液体燃料、硝酸、硫酸、火药、雷管等易燃、易爆、有毒的材料应存入危险品库房。
      4. 大型钢材、钢轨、铸铁管、生铁锭块等,对雨淋日晒、严寒暑热的作用不发生或较少发生影响的材料一般可以露天存放,但要做好上盖下垫。
      5. 中小型钢材、木材、电缆、胶带等,怕雨淋日晒,但受温湿度以及风尘的影响不大的材料,可存放在料棚中。
    1. 库房的货架、货位和货区,料棚、料场的料区,要根据库房、料棚、料场的结构情况,按照「四号定位」、「五五摆放」的保管方法,科学的布置和安排,充分利用仓容面积,力求做到库尽其用,物尽其所,便于收发保管、装卸搬运和安全作业。
    2. 供应部门及各生产单位,应当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在值班轮班、入库检查、货物调运、出入库登记、仓场清理、安全保卫、情况记录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3. 保管员应坚持每日巡仓和物资抽样检查,定期清理仓库呆、废料,对于储存期已满的物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重新检验。
    4.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门指定的库房,按有关部门规定又专人负责管理,贵重物品要入箱上锁。
    5. 材料保养要根据材料的各种性能、技术要求(如怕热、怕晒、怕冷、怕潮、怕震、怕光等),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采取防热降温、防寒保暖、驱热降潮、防于保湿、防霉变、防虫害、防锈蚀、防尘砂等科学的合理的养护方法进行。
    6. 重视生产现场的材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控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7. 仓储部对入库的存货设立存货明细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并按月与财务部就存货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
    8. 对于已售退回的入库产品,仓储部应根据销售部填写的产品退货凭证办理入库验收手续,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退货,应通知检验部门检验缺陷所在,妥善处理

    出库管理

    存货领用

    1. 公司各业务部门因生产、管理、基本建设等需要领用原材料等存货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填制领料凭证。
    2. 领料单位领用材料时,填制【材料领用单】,领用单要有领料单位领导和领料人签字或盖章。
    3. 供应部门计划员按照批准的计划对领料单进行审批,领料人持经过审批的领料单到总库领料。
    4. 仓库保管员按经过审批后的「材料领用单」进行审核发料,实际发料数量、规格必须与仓库主管审核后的「材料领料单」一致。

    存货发出

    1. 仓库应根据经过审批的【材料移拨单】、【材料领料单】和【物资调拨(代让售)单】凭证进行发料。
    2. 仓库发放材料要坚持按照核对发放凭证、备料、复核、点交和清理的步骤进行。
    3. 仓库保管员发放材料,要认真审核发放凭证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批示等内容。对名称规格型号不清、用途不明、凭证涂改、非专职人员领料和无正式发放凭证等均不准发放。
    4. 仓库要坚持交旧领新和先发旧后发新的制度,对规定交旧领新的材料实行以旧换新,对有修复的材料实行先旧后新。
    5. 仓库发放材料,要坚持执行先进先出、易损先发的原则;对于有保管期限的材料要在有效期内发出;积压材料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优先发放;实发数量必须等于或小于批准数量,不得大于批准数量。
    6. 材料发放计量方法要与验收的计量方法相一致,过磅计量验收入库的过磅计量发放,理论计量验收入库的理论计量发放,量方计量验收入库的量方计量发放。
    7. 仓库根据供应部门计划员签批的退料凭证接收退库材料。坚持在哪个库领的在哪个库退的原则,按照【材料仓库管理办法】中的入库验收有关规定验收接收材料并审核退库凭证。
    8. 领用手续不全或不合规的,仓库拒绝发放材料。特殊情况使用白条的应由供应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并在3日内补全手续。
    9. 仓库对入库验收发现数量或质量问题的材料,在未处理以前禁止发放。特殊情况需要发放的由供应部门主管领导批准。
    10. 仓库保管员发放材料结束后,必须认真做好填写发放凭证、加盖印章、登记台帐、清理凭证等项工作。
    11. 仓库的发放凭证必须格式统一、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印章齐全。

    销售发货

    参考【销售收款制度】

    存货处置

    1. 对外捐赠存货,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签订捐赠协议。捐赠对象应当明确,捐赠方式应当合理,捐赠程序应当可监督检查。
    2. 存货进行对外投资,执行【投资管理制度】,履行审批手续。
    3. 公司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 对于残次存货的处置,由供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共同提出处置方案,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对于重大处置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公司审计部门对存货的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足额收取并入账。
    5. 库存损耗处理: 库存损耗比率每年由公司财务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一次核定,确定损耗比率,在损耗比率以内据实核销,超过损耗比率对销售部门进行处罚,出现盈余给予奖励。

    存货的清查盘点

    盘点范围

    根据企业特点确定公司内部的存货流转环节,从而确定存货盘点范围。

    例: 原片、半成品及成品等存货流转图如下,由此确定盘点范围涵盖:原片仓、隔离仓、封存仓、半成品仓、收集片仓、成品仓、外发仓(外发仓指外发加工存货)、生产在线存货、CT在线、CT成品仓、备品备件仓库

    盘点程序

    1. 成立盘点工作指导组,明确盘点和清查的目的、范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分工负责核对账物、账卡、账账,并对存货加以整理,确定具体的盘点清查方法及程序。
    2. 存货盘点应填制「存货盘点表」,以反映盘点结果,并根据盘点结果计算溢余和短缺数。
    3. 及时对存货的溢余或短缺及残损变质情况进行处理。
    盘点方式
    月度盘点 仓库全盘,财务抽盘约30%; 每月仓库在财务月结日前打印盘点表进行全盘,财务视具体情况选取个别品种进行抽盘,抽盘数量约点总库存量的30%
    季度盘点 仓库与财务全盘 每个季度末在财务月结日前仓库打印盘点表进行盘点,仓库与财务部共同实行全盘,商务部报关组视具体情况可选择参与盘点
    年度大盘 仓库预盘,与财务、审计公司一起全盘 每年底,财务视关账日和审计时间的安排,通知仓库预盘及全盘时间,预盘日由仓库进行全盘,全盘日由财务部和仓库共同进行全面盘点,并视具体情况可能与财务年度审计事务所一起盘点

    盘点结果管理

    1. 仓库盘点完成后需提交财务部完整的【盘点平衡表】(见附件二),【盘点平衡表】不仅记录月末结存数,还需包括月初数以及本月各仓库的进出、外发、报废等等具体数据;
    2. 【盘点平衡表】需按存货分布统计数据
    3. 所有盘点报表仓库须在盘点后三个工作日内提供给财务部

    盘点差异处理

    1. 对于盘点发现实物与账务存在差异,首先对于盘点有差异的部分进行复盘,如确定实物数量的准确性,需详细查询账务数据有无错误;
    2. 如通过反复核实,可以消除差异或找到原因,按照具体情况处理;
    3. 如经过核实,确认差异存在,并无法找到明确原因,应填写【盘盈(盘亏)调整单】(附件三)审批后交财务做账务处理

    存货报废管理

    1. 每月盘点后,对于需报废的存货,由仓库、品质部及销售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认定后提交【存货报废申请单】,并说明存货报废原因及数量,交公司相关领导审批;
    2. 在【存货报废申请单】审批下来之前,仓库需对报废存货单独存放,但财务无需处理账务,报废申请单核准后,仓库统计报废存货数量金额交商务部,待商务部办理完海关手续(做废料或内销处理)后,仓库准确登记进入存货盘点表,交财务入账;
    3. 已报废存货进行销售处理的,销售款交财务进行账务处理;
    4. 以上报废过程需详细保存相关单证,仓库还需对报废存货进行拍照留存,报废全程需按相关规定报海关及税局

    仓库、财务及海关数据的一致性管理

    1. 仓库须严格按照公司库存管理控制程序对存货进行管理,并依据本制度,对存货进行盘点和报告;
    2. 通过对本制度的切实执行,仓库与财务部保证公司内部账务的一致性,即财务账上数据、仓库账上数据、存货实际库存三者的无差异;
    3. 财务部每月初提供财务账上存货数据(此数据与仓库实存一致)给进出口部门核对海关数据,如有差异需查明原因并纠正,直至双方数据一致。

    会计核算

    存货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各种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核算科目设置

    1. 公司的存货通过「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
    2. 「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公司购入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在途物资包括各种材料、商品等。公司购入的自建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机器设备等,应在「工程物资」科目核算,不包括在本科目的核算范围内。本科目应按供货单位设置明细账。
    3. 「原材料」科目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燃料等的实际成本。本科目应按原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原材料明细账(或原材料卡片)。原材料明细账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逐笔登记。
    4.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月份终了,按照发出各种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股东投入的原材料,按照评估并被确认的价值入账,盘盈的存货以重置价值入账,接受捐赠存货,按照该实物的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及同类实物的国内、国际市场价格等资料而确定的价值入账。
    5. 「包装物」科目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按包装物的种类设置明细账。包装物于领用时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
    6. 「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公司库存的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按低值易耗品的类别、品种规格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明细核算。低值易耗品于领用时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
    7. 「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商品产品、自制半成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等。公司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公司的产品,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按商品种类、名称、规格设置明细账。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8.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公司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本科目按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加工单位的名称、加工合同号数,发出加工物资的名称、数量发生的加工费用和运杂费,退回剩余物资的数量、实际成本,以及加工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等资料。
    9. 「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公司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的实际成本。本科目按受托单位设置明细账。
    10. 「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公司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本科目按委托单位设置明细账。

    存货计价

    1. 企业购入存货按照买价加上各种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以及交纳的税金等计价(按规定应抵扣的增值税额不包括在内),即:存货的价值=买价+各项杂费+途中合理损耗+整理挑选费用+交纳税金
    2. 企业对于自行制造的存货,其价值为:自制存货价值=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实际支出
    3. 企业对于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其价值为:外委加工存货价值=委托加工材料或半成品的价值+委托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其他杂费
    4. 企业对于投资者收入的存货,其价值为:
      1. 投资者用实物投资应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确认的价值如果双方认可,即按评估确认价值计价。
      2. 如果投资作价与评估确认价值不一致,则按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1. 企业对于盘盈的存货,其价值为:
      1. 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
      2. 按照重置价值进行计价。
    1. 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其价值为:
      1. 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上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交纳的税金计价。
    1. (2 )如果没有发票账单的,则按同类存货的市价计价。
    2. 企业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可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使用:
      1.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原材料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对发出货物和期末存货计价。
      2. 加权平均法,是在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以本期各批收货数量和期初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其计算公式:期末存货金额=期末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3. 移动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货物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再将随后发出的货物数量按这一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发出货物成本,以求得每次发出后的存货价值。
      4. 后进先出法,是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对于发出的存货,按存货中最后进货的那批价格进行计价。
      5. 个别计价法,又称具体辨认法,是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种特定物品或每一批特定商品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方法。
    1. 存货采用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应按照配比原则,按期结转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予变动。

    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结存的存货,按比例计提存货变现损失准备。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公司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1. 存货跌价准备确认标准:期末由于存货遭受损毁、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部分,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存货跌价准备按期末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当期存货跌价损失。已确认跌价损失的存货价值又得以恢复时,应在原已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的金额内转回。
      盘盈盘亏的处理
      各种存货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损毁等需要报废的应及时进行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表单
      【入库单】
      【材料移拨单】
      【材料领料单】
      【验收报告单】
      【存货明细表】
      【库龄分析表】
      【盘点清册】
      【报废统计】
      低值易耗品管理
      1. 根据公司的情况,规定2000以下,使用年限较短,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以及在经营中使用的包装物、周转材料等,为低值易耗品。
      2. 低值易耗品在购买之前应根据需要填写购买申请单,经有关部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方能选购。一次性购买低值易耗品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由申请部门的部门经理同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主管副总经理审批;一次性购买低值易耗品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申请部门的部门经理同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及公司总经理双签批准。
      3. 非生产用低值易耗品实行归口管理,计算机类低值易耗品由信息资源部管理,其他非生产用低值易耗品由行政管理部负责管理.
        各归口管理部门在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中应进行以下工作:
        (1)参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
        (2)参与品种、型号、规格、价格的选择
        (3)负责验收
        (4)提出转移、报废处理意见及参与清理
        (5)参与组织资产清查等
      4. 非生产用低值易耗品由行政管理部统一购买.
      5. 为了加强对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应按使用单位和部门设置低值易耗品登记簿。
      6. 使用部门向仓库领用低值易耗品,应填制一式三份的领用凭证,一份留存仓库,作为登记「库存低值易耗品卡片」的依据:一份交给使用部门为实物管理的依据。一份交给会计部门作为记账的依据;除此以外,各部门应建立「低值易耗品卡片」由归口管理部门保管,控制各使用部门在用低值易耗品。
      7. 要建立以旧换新的赔偿制度,并及时按照制度的规定办理凭证,进行会计处理,按各使用部门设置在用低值耗品明细账(包括数量和金额),定期与实物核对.在用低值易耗品以及使用部门退回仓库的低值易耗品,应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8. 公司的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应由负责使用部门及时填制低值易耗品报废单,填明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数量和原价。入库残料按照规定作价。由于员工丢失损坏,照章应由员工赔偿的,还要注明应由员工赔偿的金额和员工姓名及签章,会计部门应根据报废单进行查审核对,并计算报废低值易耗品的已提摊销额和应补提的摊销额。
      9. 所有离开公司的人员,应办理低值易耗品的退库手续,同时,管理低值易耗的人员应监督低值易耗品的实物管理。

    四.销售收款制度

    销售与收款管理流程

    接触客户 –---> 商业谈判 –---> 合同签署 –---> 组织销售 –---> 收款 –--->
    客户评估 定价控制信用审核合同条款 合同管理 备货发货开票 应收款管理早期催收危机处理

    销售定价控制制度

    产品定价制度

    1. 财务部会同市场部、运营中心、营销中心及其相关部门人员收集成本费用数据,计算产品生产的各种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
    2. 市场部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价格调研分析,主要包括生产厂家、产品型号、市场价格、销售情况、顾客心理价位等方面,尤其是本公司竞争对手的情况。
    3. 市场部会同营销中心对新产品的销量进行分析预测,综合考虑各种定价因素,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营销组合策略,提出新产品的几种定价方案。
    4. 由市场部组织,销售中心、财务部、运营中心等部门参加,会同公司高层最终确定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审批制度

    1. 产品价格体系包含产品列表价及授权折扣层级。
    2. 营销员可以自行决定订货价格的范围包括:
      1. 以列表价接受订货。
      2. 订货额在××万元至××万元之间,且折扣率×%的订货。
      3. 订货额在××万元以内,且折扣率×%的订货
    1. 下列各项营销人员无权自行决定订货价格,须分级由营销总监、财务部、总经理决定:
      1. 定制产品/非标准品折价销售。
      2. 框架采购协议。
      3. 新产品定货。
      4. 采购条款偏离公司标准买卖合同
      5. 公司有特别规定的产品
      6. 促销定价策略
      7. 其它情形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1. 客户信用风险是指与公司存在业务关系的客户,其在自身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素质、管理方法、资本运营、生产水平、经营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其在资金支付、商品交付过程中出现危机,使公司对其的预付款项、赊销款项无法安全回收,致使公司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2. 公司与客户在交易结算过程中采用预付款、赊销方式时使用客户信用单据评定指标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公司按客户信用评定等级设定预付、赊销额度或比例,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越高,与其交易的安全性越低,公司对其信用额度越低;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越低,与其交易的安全性越高,公司对其信用额度越高。

    客户资信管理

    1. 信息管理基础工作的建立由业务部门完成。
    2. 公司业务部应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客户信息档案一式两份,由业务经理复核签字后一份保存于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一份保存于公司业务部,业务经理为该档案的最终责任人,客户信息档案包括:
      1. 客户基础资料:即有关客户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法人代表及他们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学历、年龄、能力、经历背景,与本公司交往的时间,业务种类等。这些资料是客户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由负责市场产品销售的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访问收集来的。
      2. 客户特征:主要包括市场区域、销售能力、发展潜力、经营观念、经营方向、经营政策、经营特点等。
      3. 业务状况:包括客户的销售实绩、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与竞争者的关系及于本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合作情况。
      4. 交易现状:主要包括客户的销售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客户公司的战略、未来的展望及客户公司的市场形象、声誉、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
    1. 客户的基础信息资料由负责各区域、片的业务员负责收集,凡于本公司交易次数在2次以上,且单次交易额达到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均为资料收集的范围,时间期限为达到上述交易额第二次交易后的一月内完成并交业务经理汇总建档。
    2. 客户的信息资料为公司的重要档案,所有经管人员须妥善保管,确保不得遗失,如因公司部分岗位人员的调整和离职,该资料的移交作为工作交接的主要部分,凡资料交接不清的,不予办理离岗、离职手续。
    3. 客户的信息资料应根据业务员与相关客户的交往中所了解的情况,随时汇总整理后交业务经理定期予以更新或补充。
    4. 实行对客户资信额度的定期确定制,成立由负责各市场区域的业务主管、业务经理、财务经理、在总经理(或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的主持下成立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按季度对客户的资信额度、信用期限进行一次确定。
    5. 「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客户的资信状况和销售能力在业务人员跟踪调查、记录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每个客户可以享有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建立【信用额度、期限表】,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备存一份。
    6. 初期信用额度的确定应遵循保守原则,根据过去与该客户的交往情况(是否通常按期回款),及其净资产情况(经济实力如何),以及其有没有对外提供担保或者跟其他企业之间有没有法律上的债务关系(潜在或有负债)等因素。凡初次赊销信用的新客户信用度通常确定在正常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50%,如新客户确实资信状况良好,须提高信用额度和延长信用期限的,必须经「市场管理委员会」形成一致意见报请总经理批准后方可。
    7. 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核和调整,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反馈的有关客户的经营状况、付款情况随时予以跟踪调整。

    客户授信管理

    1. 各业务部在编制业务合同预算时,若对客户需预付款或赊销,由业务员提出使用额度申请,报业务部总经理审核。业务部总经理审核后,报风险管理部进行额度使用复核。
    2. 业务员可在信用额度内,与客户进行涉及信用额度的结算和交易。在业务进行中,按公司付款审批流程进行款项支付的申请,在额度内的信用付款,经有权审批人同意后可以付款。该授信额度如未使用完毕,可以在下次交易中继续使用,但实际占用时点数不能超过额度总额。
    3. 如因业务需要,对客户的信用支付超过信用额度,由业务部提出申请,经业务部总经理同意后报风险管理部,由风险管理部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客户历史交易情况等提出意见,报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
    4. 同一客户只能申请一个授信额度,如公司内多个业务部与同一客户有业务关系,则信用额度的使用按优先原则。若某一业务部门申请使用时,客户信用额度使用完闭,则参照本制度第十八条执行。
    5. 对客户预付款采购货物入库、赊销的货款入帐后,客户使用的信用额度即清除。某一客户的信用额度的使用在时点上不能超过其信用额度余额。超额使用需经过特别批准。
    6. 客户信用额度原则上每年审批一次,中间不作调整。

    信用审批制度

    审批级次事项 一级 二级 三级额度>5%销售收入 四级额度>10%销售收入
    新客户信用额度审批 客户经理 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总经理
    老客户信用额度续批 客户经理 财务经理 / /
    额度增加 客户经理 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总经理
    超信用额度发货 客户经理 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总经理
    非标准信用条款审批 客户经理 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总经理

    客户信息管理

    附:客户基本信息采集表

    一、客户基本情况

    1、客户名称(国别):

    注册地点/执照号: 通讯地址/邮编:

    法人代表: 注册资本:

    电话: E- mail: 传真:

    2、客户所有制性质:

    中国: 国务院主管企业( ) 中外合作企业 ( )

    外商合资企业 ( ) 外商独资企业 ( )

    政府、事业单位( ) 民营、乡镇企业( )

    国外: 国有 ( ) 上市公司( ) 私有( )

    世界五百强企业( ) 与公司业务密切企业( )

    3、是否政策性业务 是( ) 否( )

    4、已营业年限: 年

    二、客户财务情况

    1、财务报表年份: 报表是否审计:是( )否( )

    2、总资产= 所有者权益= 销售收入总额=

    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4、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 所有者权益=

    6、经营性现金流量=

    部门: 业务员: 部门总经理:

    附:客户信用风险客观评估表

    客户名称:

    评价要素 指标 分值 权重 分值*权重
    财务数据 流动比率 10%
    资产负债率 10%
    净资产收益率 10%
    资产总额 5%
    销售收入总额 10%
    经营现金流量 5%
    合计 50%
    非财务数据 国别 5%
    经营年限 5%
    所有制 7%
    质量认证 4%
    公司品牌 4%
    政策业务 5%
    合计 30%
    主观数据 经营稳定性 4%
    人员总体素质 3%
    对本企业依存度 3%
    合同履约率 4%
    市场知名度 3%
    经营发展趋势 3%
    合计 20%

    业务员: 部门总经理: 风险管理部经理:

    *分值为10分制

    销售及发货管理

    销售合同管理

    销售合同审批矩阵

    合同/ PO交易金额 框架合同(预估金额) 合同变更 批准人
    <=5万元 无权限 无权限 区域销售经理
    <=10万元 <=20万元 无权限 大区销售经理
    <=25万元 <=50万元 <=50万元 销售总监
    >25万元 >50万元 >50万元 总经理

    * 销售合同管理参考【合同管理制度】; 信用条款审批参考【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定价审批参考【销售定价控制】;

    安排发货及交付

    1. 合同签订后,销售人员应及时与客户沟通发货时间
    2. 联系仓库确定库存
    3. 业务员或者销售助理开具【发货申请单】。
    4. 销售经理批准【发货申请单】
    5. 财务部检查根据【销售合同】相关条款和客户信贷额度后签字【发货申请单】;或转总经理特批。
    6. 货仓依据批准的【发货申请单】备货。
    7. 货仓开具【发货单】并安排物流运送。【发货单】至少一式四联,第一联、库房联,第二联、财务联,第三联、发运联,第四联、回执联。
    8. 仓库根据【发货单】登记【库存商品收付存明细帐】。
    9. 【发货单】的发运联和回执联由运输公司送达到客户,发运联交给客户,客户在回执联上签字确认,再由运输公司将回执联交回公司财务部。
    10. 财务部根据【发货单】和【销售合同】开具销售发票,并安排发票寄送。
    11. 财务部根据返回的【发货单】回执联以及销售发票记账联,进行账簿登记。
    12. 财务部根据返回的【发货单】回执联与运输公司结算运费。

    销售收款管理

    销售收款管理

    对账管理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和外部往来账的管理工作,明晰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杜绝因往来清理、对账不及时、对账后无确认等原因而导致公司利益受到损失等情况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应收款账龄分析及催收制度

    1. 财务部门应于月后5日前提供一份当月尚未收款的【应收账款账龄明细表】,提交给业务部门、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由相关业务人员核对无误后报经主管及总经理批准进行账款回收工作。该表由业务员在出门收账前核对其正确性,不可到客户处才发现,不得有损公司形象。
    2. 业务部门应严格对照【信用额度表】和财务部门报来的【账龄明细表】,及时核对、跟踪赊销客户的回款情况,对未按期结算回款的客户及时联络和反馈信息给主管副总经理。
    3. 业务人员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协议书时,应按照【信用额度表】中对应客户的信用额度和期限约定单次销售金额和结算期限,并在期限内负责经手相关账款的催收和联络。如超过信用期限者,按以下规定处理:
      1. 超过1~10天时,由经办人上报部门经理,并电话催收。
      2. 超过11~60天时,由部门经理上报主管副总经理,派员上门催收,并扣经办人该票金额20%的计奖成绩。
      3. 超过61~90天时,并经催收无效的,由业务主管报总经理批准后作个案处理(如提请公司法律顾问考虑通过法院起诉等催收方式),并扣经办人该票金额50%的计奖成绩。
    1. 业务员外出收账的安排
      1. 业务员在外出收账前要仔细核对客户欠款的正确性,不可到客户处才发现数据差错,有损公司形象。外出前需预先安排好路线,经业务主管同意后才可出去收款;款项收回时业务员需整理已收的账款,并填写应收账款回款明细表,若有折扣时需在授权范围内执行,并书面陈述原因,由业务经理签字后及时向财务交纳相关款项并销账。
      2. 清收账款由业务部门统一安排路线和客户,并确定返回时间,业务员在外清收账款,每到一客户处,无论是否清结完毕,均需随时向业务经理电话汇报工作进度和行程。任何人不得借机游山玩水。
      3. 业务员收账时应收取现金或票据,若收取银行票据时应注意开票日期、票据抬头及其金额是否正确无误,如不符时应及时联系退票并重新办理。若收汇票时需客户背面签名,并查询银行确认汇票的真伪性;如为汇票背书时要注意背书是否清楚,注意一次背书时背书印章是否与汇票抬头一致,背书印章是否为发票印章。
      4. 收取的汇票金额大于应收账款时非经业务经理同意,现场不得以现金找还客户,而应作为暂收款收回,并抵扣下次账款。
      5. 收款时客户现场反映价格、交货期限、质量、运输问题,在业务权限内时可立即同意,若在权限外时需立即汇报主管,并在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给客户以答复。如属价格调整,回公司应立即填写价格调整表告知相关部门并在相关资料中做好记录。
    1. 公司负责应收账款的财务人员应经常与信用客户保持联系,按期填制并发送催账通知单,与业务人员合作进行账款的催收,对业务人员催收账款进行督促和监督

    坏账管理

    1. 业务人员全权负责对自己经手赊销业务的账款回收,为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客户进行访问(电话或上门访问,每季度不得少于两次),访问客户时,如发现客户有异常现象,应自发现问题之日起1日内填写「问题客户报告单」,并建议应采取的措施,或视情况填写「坏账申请书」呈请批准,由业务主管审查后提出处理意见,凡确定为坏账的须报经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后按相关财务规定处理。
    2. 业务人员因疏于访问,未能及时掌握客户的情况变化和通知公司,致公司蒙受损失时,业务人员应负责赔偿该项损失25%以上的金额(注:疏于访问意谓未依公司规定的次数,按期访问客户者)。
    3. 业务部门应全盘掌握公司全体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来往情况,业务人员对于所有的逾期应收账款,应由各个经办人将未收款的理由,详细陈述于账龄分析表的备注栏上,以供公司参考,对大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应特别以书面说明,并提出清收建议,否则此类账款将来因故无法收回形成呆账时,业务人员应负责赔偿 x%以上的金额。
    4. 业务员发现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时应争取时效速报业务主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客户有其他财产可供作抵价时,征得客户同意立即协商抵价物价值,妥为处理避免更大损失发生。但不得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再次向该客户发货。否则相关损失由业务员负责全额赔偿。
    5. 「坏账申请书」填写一式三份,有关客户的名称、号码、负责人姓名、营业地址、电话号码等,均应一一填写清楚,并将申请理由的事实,不能收回的原因等,做简明扼要的叙述,经业务部门及经理批准后,连同账单或差额票据转交业务主管处理。
    6. 凡发生坏账的,应查明原因,如属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于当月份计算业务人员销售成绩时,应按坏账金额的 %先予扣减业务员的业务提成。

    坏账审批

    1. 公司对符合下列标准的应收款项可确认为坏账:
      1. 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 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3. 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4. 催收的最低成本大于应收款额的款项。
    1. 坏账损失核销申请由业务经办部门提出。
    2. 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销申请,并对申请进行审核。
    3. 坏账损失核销审批,在每年第四季度办理。
    4. 审批权限。
      1. 股东大会。负责单笔损失达到公司净资产1%或年度累计金额达5%及关联方的审批。
      2. 董事会。除须经股东大会批准的事项和授权总经理批准的外,由董事会批准。
      3. 总经理。单笔金额在1万元以内,或年度累计金额在50万元以内。
    1. 坏账损失核销审批要求。
      1. 核销申请报告。
      2. 收集证据。经济业务的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应向债务人或有关部门获得下列证据:
      3. 债务人破产证明。
      4. 债务人死亡证明。
      5. 催收最低成本估算表。
      6. 具有明显特征能表明无法收回应收款的其他证明。
    1. 核销申请报告的内容。公司出现坏账损失时,在会计年度末,由经济业务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向有关方获取有关证据,由承办部门提交书面核销申请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1. 核销数据和相应的书面证明。
      2. 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3. 追踪催讨过程。
      4. 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1. 核销审批要求。
      1. 财务部汇总和审核。财务部对坏账损失的核销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并汇总连同汇总表报财务总监审查,财务部应对申请报告核销申请的金额、业务发生的时间、追踪催讨的过程和形成原因进行核实。
      2. 财务总监审查。财务总监对申请报告并财务部门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建议(包括对涉及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的处理建议),报公司总经理审查。
      3. 总经理审查和审批。公司总经理审查后并根据财务总监提出的处理建议,作出处理意见,在总经理授权范围内,经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后,对申请报告签批;超过总经理授权范围的,经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后,由公司总经理或公司总经理委托财务总监向董事会提交核销坏账损失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核销数额和相应的书面证据。
        2. 坏账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3. 追踪催讨和改进措施。
        4. 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5. 涉及的有关责任人员处理意见。
        6. 董事会认为必要的其他书面材料。
      1. 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的坏账核销事项,董事会根据总经理或授权财务总监提交的书面报告,审议后逐项表决,表决通过后,由董事长签批后,财务部门按会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需经股东大会审批的坏账审批事项,在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时,由公司董事会向股东大会提交核销坏账损失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核销数额。
        2. 坏账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3. 追踪催讨和改进措施。
        4. 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5. 对涉及的有关责任人员处理结果或意见。
        6. 核销坏账涉及的关联方偿付能力以及是否会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说明。
        7. 董事会的书面报告由股东大会逐项表决通过并形成决议。如股东大会决议与董事会决议不一致,财务部对决议不一致的坏账,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调整。
        8. 公司监事会列席董事会审议核销坏账损失的会议,必要时,可要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就核销的坏账损失情况提供书面报告。监事会对董事会有关核销坏账损失的决议程序是否合法、依据是否充分等方面提出书面意见,并形成决议向股东大会报告。
    1. 财务处理和核销后催收。
      1. 财务部根据董事会决议进行账务处理。
      2. 坏账损失如在会计年度末结账前尚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由财务部按公司计提坏账损失准备的规定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3. 坏账经批准核销后,财务部及时将审批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4. 坏账核销后,财务部应将已核销的应收款项设立备查簿逐项进行登记,并及时向负有赔偿责任的有关责任人收取赔偿款。
      5. 核销后催收。除已破产的企业外,公司财务部门、经济业务承办部门和承办人,仍应继续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关注,发现债务人有偿还能力时及时催收。
    坏 账 审 批 表
    供应商: 品类: 时间:
    序号 科目 余额 业务发生时间 经办业务员 已采取措施 未收回原因 处理意见
    借方 金额 责任人赔 坏账准备
    1 应收账款
    2 商品采购
    3 其他应收款
    4 预付账款
    5 应付账款
    6 其他应付款
    7 应收返利
    8 应收费用
    9 其他
    小计
    财务部审核
    时间:
    营销部审核
    时间:
    财务中心审批/审批
    时间:
    总裁审批
    时间:

    应收账款交接

    1. 业务人员岗位调换、离职,必须对经手的应收账款进行交接,凡业务人员调岗,必须先办理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工作交接,交接未完的,不得离岗,交接不清的,责任由交者负责,交接清楚后,责任由接替者负责;凡离职的,应在30日向公司提出申请,批准后办理交接手续,未办理交接手续而自行离开者其薪资和离职补贴不予发放,由此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离职交接依最后在交接单上批示的生效日期为准,在生效日期前要交接完成,若交接不清又离职时,仍将依照法律程序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 业务员提出离职后须把经手的应收账款全部收回或取得客户付款的承诺担保,若在1个月内未能收回或取得客户付款承诺担保的就不予办理离职。
    3. 离职业务员经手的坏账理赔事宜如已取得客户的书面确认,则不影响离职手续的办理,其追诉工作由接替人员接办。理赔不因经手人的离职而无效。
    4. 「离职移交清单」至少一式三份,由移交、接交人核对内容无误后双方签字,并经监交人签字后,保存在移交人一份,接交人一份,公司档案存留一份。
    5. 业务人员接交时,应与客户核对账单,遇有疑问或账目不清时应立即向主管反映,未立即呈报,有意代为隐瞒者应与离职人员同负全部责任。
    6. 公司各级人员移交时,应与完成移交手续并经主管认可后,方可发放该移交人员最后任职月份的薪金,未经主管同意而自行发放由出纳人员负责。
    7. 业务人员办理交接时由业务主管监督;移交时发现有贪污公款、短缺物品、现金、票据或其他凭证者,除限期赔还外,情节严重的依法追诉民、刑事责任。
    8. 应收账款交接后1个月内应全部逐一核对,无异议的账款由接交人负责接手清收(财务部应随意对客户办理通讯或实地对账,以确定业务人员手中账单的真实性)。交接前应核对全部账目报表,有关交接项目概以交接清单为准,交接清单若经交、接、监三方签署盖章即视为完成交接,日后若发现账目不符时由接交人负责
      销售发票管理
      参考【发票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
      销售收入的会计核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企业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收入。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减让;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有关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数字。

    提供劳务的总收入,应按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应当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

    3.1.1 公司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来核算公司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公司经营按照营业执照上规定的主营业务内容所发生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附带经营的业务收入,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下核算。

    3.1.2「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3.1.3 公司应按以下规定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按已实现的收入记账,记入当期损益。

    (1)商品销售,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公司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的收入已经收到或取得了收款的证据,并且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2)提供劳务(不包括长期合同),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如果提供的劳务合同在同一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也可在劳务完成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折扣与折让

    3.3.1 公司设置「折扣与折让」科目核算公司销售商品时按合同规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给予买方的销货折扣和因商品品种质量原因而给予买方的销货折让。

    3.3.2 在销售时,销售货款中已经扣除的折扣与折让不在本科目核算。

    3.3.3 本科目设置以下2个明细科目:

    ①销货折扣。

    ②销货折让。

    销售收款的会计核算

    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科目核算公司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公司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票面利率、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公司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向订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该科目应按不同的订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设置明细账。应收账款计价采用总价法,即直接以发票价格为依据对应收账款入账。

    坏账准备科目

    公司提取的坏账准备通过「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坏账损失确认标准:

    ——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超过3年,仍无法收回造成的债权损失,可确认为坏账损失。

    公司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进行账龄分析,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计提标准为:

    五、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持有这项财产的目的是为了长期使用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相容岗位设置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2.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3. 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4. 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固定资产管理审批权限矩阵

    类别 审批授权
    生产用固定资产 总投资额<=2万 归口业务部门<=5万 财务总监<=10万 总经理>10万 董事会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总投资额<=5千 归口业务部门<=1万 财务总监<=5万 总经理>5万 董事会
    固定资产处置 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董事会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审批制度

    单位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

    单位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应当符合单位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规模、资金占用成本、预计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投资进度和资金投放量。

    参见【预算管理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前控制

    参考【预算管理制度】中【资本性支出前控制】

    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和付款

    外购固定资产的取得

    设备购置

    1. 使用单位每年在11月份提出下年度设备购置建议计划,计划部门审查后统一制定采购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设备租赁部按计划进行采购,采购的设备经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后,财务部门审核有关手续并执行付款结算。
    2. 设备购置的内控要求按照【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更新

    1. 使用单位提出设备更新申请及方案,计划部门组织机电技术部、设备租赁部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审查并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上报总工程师审批后,按设备采购程序进行。
    2. 设备更新的内控要求按照【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建造固定资产的取得

    1. 在建工程项目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财务部办理工程项目结转固定资产手续。
    2. 自行建造内控要求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评估或合同协议价格,经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后,送财务部门办理。
    2.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各受赠部门不得隐瞒,应如实向有关部门申报,经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后,送财务部门办理。
    3.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由财务部门办理固定资产结转手续。
    4. 经抹账、清欠回收构成固定资产的,由相关部门办理入库手续,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使用。经公司有关部门批准后,再按有关程序,经财务部门办理转增固定资产手续。
    5. 盘盈的固定资产,各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盘点结果,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明细表」,并上报董事会研究批准,经评估后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固定资产验收制度

    1. 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工作
    2. 单位应当区别固定资产的不同取得方式,对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外单位调入以及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单),并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投资方、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
    3. 单位在办理固定资产验收手续的同时,应当完整地取得产品说明书反其他相关说明资料。
    4. 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当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登记固定资产账簿。对于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当设立备查登记簿进行专门登记,避免与本单位固定资产相混淆。

    固定资产款项支付

    单位支付外购、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款项,应当符合采购与付款相关制度,工程项目的相关制度,以及货币资金支付的相关制度。

    固定资产保险制度

    1. 资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房屋建筑物、动产和其他重要固定资产进行投保,防范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意外风险。
    2. 资产管理部门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提出投保申请,经有关领导审批后,办理投保手续。
    3. 固定资产投保时,若有必要可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公司,具体操作程序按公司招投标有关规定执行。
    4. 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因增减、转移及处置等原因而发生变动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提出变更申请,经公司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办理投保、转移、解除等相关保险手续。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实物管理与记录

    1. 固定资产卡片是与固定资产实物相配套的管理,公司所属各单位固定资产卡片必须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和实际调查的资料进行登记,一般应根据下列资料登记:
      1. 固定资产原有卡片、台账及有关历史资料;
      2. 固定资产盘点、鉴定和估价等有关资料;
      3. 固定资产新增有关手续;
      4. 固定资产调拨、报废等有关资料。
    1. 固定资产卡片按房屋建筑物类和机电设备类进行分类登记,并进行分类编号。
    2. 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进行卡片登记,卡片内容、签字、盖章等要齐全,一式两份填写后,使用单位、财务部门各一份。
    3. 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要经常与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实物与卡片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
    4. 公司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避免与本公司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
    5. 资产主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控制维修保养费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大修管理见「固定资产大修」。
    6. 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资产使用部门与资产主管部门发现固定资产毁损以及资产发生变化等状况应及时通知财务部,财务部应及时掌握资产的价值变动以及使用状况变动情况,并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规定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固定 资产管理权贵明晰、责任到人。

    1. 机器设备
    2. 厂房
    3. IT设备

    固定资产大修

    1. 固定资产大修的范围包括:
      1. 机器设备进行全部拆卸、检修和更换主要部件、配件等;
      2. 房屋和地面建筑物的挑顶、换梁、山墙倒塌重建,以及增加隔墙、增开门窗,改善地面、屋面等工程;
      3. 房屋、地面建筑物以及传导设备就原有规模、原有地点、原有结构,进行局部翻修。
    1. 由于整体规划需要或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及井下采空、地面塌陷等确实无法利用的房屋和地面建筑物,需移地重建,同时扩大面积、增加层次等,不属于固定资产大修范围。
    2. 各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以大修名义购置和新建固定资产,造成公司资产的流失。
    3. 固定资产改良、固定资产装修不属于固定资产大修范围,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执行,具体规定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4. 各使用单位应结合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和使用状态,提出年度大修计划,计划部门根据固定资产大修范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审查并汇总,报总工程师审批,审批后由计划部门统筹安排实施。

    固定资产封存

    单位启封使用固定资产或将固定资产由使用状态转入封存状态,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单位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状态,涉及变更固定资产保管地点的,应当登记在案。

    出租、出借固定资产

    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拟定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合同应当明确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的修缮保养、税赋缴纳、租金及运杂费的收付、归还期限等事项

    内部调拨固定资产

    1. 使用部门有固定资产需要调拨时,固定资产管理员填写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经使用部门领导审核后,提交固定资产主管部门。
    2. 固定资产管理员根据主管部门领导审批的调拨申请,安排固定资产的调拨,并将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分发给固定资产转出部门、固定资产转入部门和财务部。
    3. 固定资产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变更固定资产台帐。
    4. 固定资产转出部门根据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转出实物并变更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帐。
    5. 固定资产转入部门根据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转入实物并变更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帐。
    6. 会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

    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 固定资产盘点前,应当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2. 财务部负责组织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根据财产盘点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规定每年十二月为固定资产盘点时间,由各单位自行组织盘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特殊情况可随时进行不定期盘点和个别盘点。
    3. 固定资产盘点的主要内容:
      1. 固定资产的账、卡、物是否相符,有无丢失、损坏及未经批准擅自外调、外借、外售等情况;
      2. 设备保管是否完整,有无拆套、拆件等现象;
      3. 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设备检修是否及时,有无带病运转现象;
      4. 房屋建筑物是否完整,有无随意拆除或改建等现象;
      5.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及时办理手续,计提折旧是否正确。
    1. 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资产盘点,应完整准确填写盘点表;资产主管部门应对资产量大的部门进行复盘,检查盘点表的准确性;财务部应对资产盘点结果进行复核,对资产盘点差异应编制报告。
    2. 固定资产盘点完毕后,如发现盘盈、盘亏、毁损、淘汰、不适用或不需用等固定资产,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弄清责任,并编制<<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按规定程序办理。
    3. 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完整状态。

    固定资产处置

    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固定资产可申请报废

    1. 固定资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逐步耗损,最后完全丧失使用能力,确实不能修复使用的,包括已提足折旧的正常报废和未提足折旧的提前报废;
    2. 虽可以修复使用,但修理费用超过其重值价值80%以上的固定资产;
    3. 因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而毁损,经鉴定确实无法修复利用的固定资产;
    4.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 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6. 因地面塌陷等原因而易造成危险事故的房屋、建筑物;
    7. 确系阻碍生产建设的进行而需要拆除的房屋、建筑物;
    8. 因整体规划需要拆除的房屋、建筑物;
    9. 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或使用会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程序

    1. 房屋建筑物(含建筑物性质传导设备)的报废审批程序。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生产技术部房产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详细技术鉴定,对符合报废条件的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2. 机电设备(含设备性质的传导设备)的报废审批程序。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机电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和机电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鉴定,对符合报废条件的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3. 各单位财务部门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中相关数据时,要认真组织核算、填报,并符合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
    4. 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批准前,各使用单位必须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拆卸,更不准私人赠送、变卖或换置其他物品等。
    5. 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后须填制报废通知单,报废通知单一式三份。主管部门根据报废通知单销毁固定资产卡片,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使用单位根据报废通知单销毁固定资产卡片后对报废物进行清理、处置;财务部根据报废通知单销毁固定资产卡片,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并将残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6. 经批准报废的房屋建筑物,其拆除、清理费用由各单位自行解决,与清理回收的废旧残料相抵。房屋建筑物报废后其净值直接按净损失处理,由财务部门报请税务机关批准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核算科目设置

    公司通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科目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公司固定资产的原值

    1. 公司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主要设备、器具工具等列作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公司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2. 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原价,登记入账:
      1. 购入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记账。
      2.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在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原价记账。
      4.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
      5. 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发生的支出,减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记账。
      6.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7.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1. 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其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如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时间较长的,其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直到购建重新开始,但如中断是使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程序,则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仍应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2. 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行调整。
    3.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1.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 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 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 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 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1. 固定资产大修理可以采取预提或待摊方法进行核算。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办法的其预提数额按预计发生数和大修理周期确定。实际发生数超过预提的部分,可以计入成本,费用少于预提的部分,冲减当年的成本。采用待摊方法的,其摊销期限与大修理周期相同。

    「累计折旧」科目

    公司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

    公司一般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仍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当月增减的固定资产相应在下一月份增减折旧额。

    公司的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采用个别折旧率。具体的固定资产分类及使用年限列示如下:

    公司设置「工程物资」科目来核算公司库存的用于建造或修理本公司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购入的工程物资按实际成本记账。

    盘盈、盘亏、报废、损毁的工程物资,扣除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项目已经完工的,计入营业外收支。

    「在建工程」科目

    公司设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公司为建造或修理固定资产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和安装工程,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以及改扩建工程等转入的固定资产净值。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应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公司自营工程所发生的有关支出,包括工程领用工程物资、工程应负担的职工工资、工程领用本公司的原材料、公司进行工程而使用本公司的商品、生产车间或经营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电、安装、修理和运输等劳务,均按实际发生额或实际成本记入该科目,包括应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和应交纳的增值税销项税,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和外币折合差额计入在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建工程在交付使用前所取得的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在建工程于交付使用之时转作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损毁,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为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损毁,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损毁,其净损失,在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在投入生产经营后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公司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公司因出售报废和损毁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

    固定资产计价

    公司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

    固定资产折旧

    1. 下列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2. 房屋和建筑物;
    3. 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
    4. 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5. 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6. 公司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确定。
    7. 除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外所有固定资产均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8. 已经提足折旧后,仍然继续使用的逾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逾龄固定资产卡片应单独做出标记;毁损或其他原因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应将每年已提取的折旧额填记在固定资产卡片上。
    9. 对于固定资产已完工投产,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暂估价计提折旧。
    10. 土地出让金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按照土地出让年度计算的年分摊额计入对应的房屋建筑物应计折旧额,出让金分摊年限多于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的部分作为房屋、建筑物的残值计入新建房屋、建筑物的价值,若无新建房屋、建筑物,则转入无形资产继续分摊。

    固定资产减值

    1. 公司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年末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将固定资产卡片、维护记录、盘点资料等报备财务部门,提供减值准备依据。
    3. 财务部门根据以上资料,初步判断当期固定资产减值情况,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明细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明细表】经财务部经理审核和总经理审批后,作为减值准备的核算依据。

    附件

    【固定资产登记表】 (【固定资产卡片】)

    资产编号 资产名称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牌名称 规格型号
    增加方式 存放地点
    原 值 净 值
    购置时间 购置数量
    使用部门 存放地点
    使用年限
    经办人签字
    使用人签字
    附属设备
    备注

    七、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预算制度

    成本费用预算制定

    成本费用预算是进行成本费用决策和编制成本费用计划的基础,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第一环节。 根据公司全面预算下销售收入及利润指标,由公司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拟定并提交下个预算年度成本费用预算方案。

    成本费用预算的制定参考【预算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预算分解

    预算批准后,成本预算的有关成本指标应逐级分解到最小执行单元:

    1. 对基本生产线应下达各种产品(或分步)责任成本指标。
    2. 对辅助生产线应下达辅助生产成本计划指标,或按计划单价下达成本降低额指标。
    3. 对市场部物资采购中心应下达采购成本降低额或降低率指标。
    4. 对市场部产品销售应下达销售费用限额指标。
    5. 对各个经费开支部门应下达经费预算控制指标。

    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要素的数量定额管理

    1. 成本控制的基础是加强定额管理,要认真制订各项定额,包括生产消耗、劳动力、费用定额,定期修订完善定额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提高定额标准。
    2. 按照成本要素的构成,定额的制定可按产品细分,同时每种产品的定额又可以细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的用量;人工工时消耗; 机器及工具的工时消耗; 辅助生产费用开支等,接着再按材料、机器、工序细分每一类的定额消耗数量。
  • 比如在公路建设企业,产品可以从每千米工程作业成本细分为每千米材料费,每千米机械费和每千米人工费三个大项,再对每个大项进一步细分。如每千米材料费可以细分为工程环节一每千米材料费,工程环节二每千米材料费等。针对工程环节一每千米材料费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物料消耗数量定额和物料计划单价,如下图所示:
    1. 定额的制定,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一般应先建立健全主要料、工、费的消耗定额,再逐步健全辅助材料、人工、机器工时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消耗定额。
    2. 定额的制定和修改应结合产品生产技术和企业生产计划;要根据生产工程进行调查研究和专业测定;要发动员工,认真进行讨论。定额既要先进,又要切实可行,有利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促进生产发展。
    3. 定额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按定额编制计划,按定额用工、用料、用款,按定额分析考核成本完成情况。

    产品标准成本制定

    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可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其主要特点是把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结合起来。

    1. 标准成本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控制标准,是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准绳,它应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
    2. 在确定生产成本控制标准时,必须先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计算。
    3. 应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生产成本控制标准。企业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计划指标分解法、预算法和定额法三种。
      1. 计划指标分解法,即通过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的方法来确定。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零部件或工序进行分解。指标可以来源于预算分解,也可以是人为制定的某个计划。
      2. 预算法,即用编制预算的方法来确定成本控制标准,如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确定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3. 定额法,即确定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
      4. 制定产品标准成本的时候,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
    1. 在确定生产成本标准时,需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的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进行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

    成本中心设置

    日常成本控制

    在生产经营中根据成本控制标准,核发原材料,合理调整人力、控制费用支出,力争实际成本的发生不超过标准。

    1. 健全的原始记录:公司各部门要做好生产经营原始记录的登记、汇集、保管和整理工作,建立起传递、报送、审核制度。
      1. 原始记录是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本资料,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依据。
      2. 对于产品的数量、质量,各项作业的工程量和工作量,材料的领发、退库及耗用,职工的出勤和工时的消耗,产品、半成品的转移和设备的运输等,都应有正确的记录。
        1. 直接材料费用主要通过【领料单】来统计、估算,据此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
        2. 人工工时的消耗主要通过【工时卡】、【计工单】来统计、估算,并据以编制【人工费用汇总表】
        3. 机器工时的消耗主要通过【机器开工记录】来统计、估算,并据以编制【机器开工汇总表】
        4.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转移主要通过【材料入库单】,【材料领用单】,【产品入库单】来统计估算。
        5. 依据费用开支及审批程序归集制造费用,并按照规定的比率结转至各产品成本
      1. 各部门必须有专人负责原始记录,根据工作和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记录表格,做到记录完整、准确、及时,并要有严格的签署审核、传递和汇集程序,按月、按年、按规定的办法装订成册。
    1. 健全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物资的发放、转移有计量、验收等手续。计量和验收工作是核定原材料、产品、半成品、在产品等实物数量和质量的工作,包括:
      1. 建立计量验收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落实责任制;
      2. 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库存物资要定期盘点;
      3. 凡需用仪表计量(如水、电)的,要装备齐全,经常进行检查、校正和维修,以保证计量准确。
    1. 生产单位应采用「成本买断」、「费用包干」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依靠员工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内部承包必须与员工的责、权、利相结合,必须与技术经济指标相结合。要根据公司下达的产量、质量、成本等指标,制定措施,使指标上下挂钩,层层落实。
    2. 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
      1. 车间质量检查员要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
      2. 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不能开工生产。
      3. 仓储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4. 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保证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情况。
      5. 生产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具体职责包括经常收集材料消耗资料文件,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1. 人工费用的日常控制:
      1. 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并负责对上述有关指标进行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2. 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
    1. 制造费用的日常控制:
      1. 核查生产部的各项管理费用、车间经费等,设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未设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
      2. 核查生产及非生产部门制造费用发生数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有无超支情形。
      3. 核查制造费用报支,应依财务管理规定及范围报支。
      4. 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公司各部门应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定额、预算、审核等手段,对料、工、费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应根据各自负担的成本管理责任及时解决影响成本升高的各种问题,保证责任成本的完成,做到成本费用在哪里发生,就由哪里负责。

    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1.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2.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3. 这两种差异又可以进一步细化:
      1.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表
    差异计算 差异形成原因 责任归属
    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产部门的原因,也有非生产部门的原因 材料用量差异的责任需要通过具体分析才能确定,但主要责任往往应由生产部门承担
    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 由于它与采购部门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其主要责任部门是采购部门
      1.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
    差异计算 差异形成原因 责任归属
    用量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包括工人技术状况、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的好坏等 多数情况下主要责任部门为生产部
    价格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包括工资制度的变动、工人的升降级、加班或临时工的增减等都将导致工资率差异 一般而言,这种差异的责任不在生产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更应对其承担责任
      1.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计算和分析
    差异计算 差异形成原因
    用量差异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价格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差异的形成原因必较复杂
      1.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其中:

    1.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 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的标准工时。
    3.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在计算时采取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这两种计算方法

    差异追踪及考核

    1. 公司成本分析会议应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主持,计划财务部等有关业务部门提供资料,并分别对分管的指标进行分析。对分析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要经过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做出决议,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 各生产线每月应根据定额的具体规定与实际发生额进行比较,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编制成本完成分类情况明细表,及详细的成本执行情况分析说明书,经生产线负责人审核后报计划财务部。
    3. 财务部根据公司要求的定额标准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结合生产线报送的分析报告,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编制成本完成分类情况明细表,及详细的成本执行情况分析说明书,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公司财务总监审批。
    4. 兑现成本责任制,对成本控制成绩显著的单位要加以表扬和奖励,成功经验要加以推广,对因主观原因造成严重成本失控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成本责任制兑现处罚。
    5. 成本考核时间为次年一月,各部门要做好考核前的准备工作,成本考核指标必须与决算一致,对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乱挤乱摊成本、成本报表填报不真实的单位和个人,要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费用控制制度

    一般费用开支范围、标准

    1. 业务招待费
      1. 招待费用在1 000元以上的应事先填写【费用申请单】,报总经理审核签字后交财务部,财务人员审核时应对照已收到的特批单。
      2. 报销要求:员工因工作需要所支付的业务招待费在报销时须向部门经理、审核人员主动说明,并由经办人及部门经理在该张发票背后签字。
    1. 午餐补助费
      1. 报销标准:员工因工作需要不能回企业就餐的,可凭发票每人每餐报销 元。
      2. 报销要求:外出联系工作,应乘坐公交车辆,按实报销;若有特殊情况,经部门经理事先同意方可乘坐出租车,报销时须在发票上写明出发地、目的地。
    1. 零星物品采购费
      1. 申购物品须事先填制【物品申购单】,经部门经理、办公室签字后交财务部,物品单价在300元以上(含300元)须总经理审核签字,未经审批,擅自购买者不得报销。
      2. 财务人员审核时应对照已收到的申购单。购买物品原则上由办公室办理,专业用品自行购买后至办公室办理登记后交财务核报。
    1. 其他费用
      1. 员工参加有关本职工作的进修需经部门经理、总经理同意,并至管理部登记备案,所发生培训费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给予报销。
      2. 手机通信费用:凡企业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产生的通信费用,采购专员的报销标准为 元,采购主管的报销标准为 元,超出部分由领用人自行承担,遇特殊情况需提高额度,应填制【特批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给予报销。

    差旅费用开支范围、标准

    1. 差旅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每年财务部会同各部门进行企业差旅费用的年度预算,一般情况下,年度差旅费预算的增长额不得超过上年的5%,经总经理签字后生效。在预算总额范围内,各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安排出差人员,统筹使用差旅费用。若差旅费超过预算指标,财务部不予报销。费用报销实行不同职级,制定不同差旅费控制标准的办法。
    2. 交通费用:标准控制,超支不补
    职 位 报销标准
    部门经理以上职务人员 1.前往有飞机通航地区出差,交通费按双程飞机普通经济舱的标准价控制2.前往无飞机通航的地区出差,交通费按火车硬卧的标准价控制
    部门主管及同类职务 1.前往有飞机通航的地区出差,交通费按单程飞机普通经济舱的标准价和单程火车硬卧的标准价控制2.前往无飞机通航的地区出差,则按双程火车硬卧的标准价控制3.一次到多个地点出差的,可选择一个地点乘坐飞机,其余各点只能乘坐火车,交通费按上述相应标准控制
    基层人员 无论前往地区是否有飞机通航,均按双程火车硬卧的标准价控制
    特殊情况 出差人员前往既无飞机通航也无火车开通的地区出差,交通费据实报销未使用单位交通工具,因公务出差发生的往返机场、车站交通费据实报销
    各职级人员出差报销交通费时,财务计划部按上述标准予以控制。超过控制标准的,应填制【特批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给予报销。
    1. 住宿费:限额控制、凭票报销、超支不补
    职 位 报销标准 目的地市内交通补助
    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职务人员 出差一般地区住宿费限额标准为 元/天 每天市内交通费补助标准为 元
    其他人员 出差一般地区住宿费限额标准为 元/天 每天市内交通费补助标准为 元
    特殊情况说明 可根据出差目的地物价水平的高低进行报销标准的适当调整,但上下调整幅度不得超过10%
    1. 伙食和交通补助费:包干使用、节约归己
      企业员工出差不分途中和住勤,一般地区(不含近、远郊区)每人每天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企业员工在本市内出差,每人每天补助30元。
    2. 其他杂费:实行实报实销

    费用申请

    1. 各部门费用使用人按照费用开支标准填写【费用申请表】,包含差旅费申请。
    2. 部门经理在权限范围内对【费用申请表】进行审批
    3. 总经理对超过部门权限范围的【费用申请表】进行审批
    4. 财务部对【费用申请表】进行复核签字,主要是复核费用使用的合法性和费用金额
    5. 财务部复核确认后,办理费用借款
    6. 费用申请人领取借款并对借款数额进行确认

    费用报销流程

    1. 填写【费用报销申请单】。出差人员应在出差返回后10天内(节假日顺延)报销完毕,超过报销期限又没有特殊原因者不予报销。特殊情况下的报销,应经部门经理和行政总监签字确认,由财务部予以报销,但最长不得超过20天。其它报销单据均需在费用发生后5天内提出报销要求,填写【费用报销申请单】。
    2. 【费用报销申请单】内部审核。部门主管和经理对【费用报销申请单】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费用类别、费用额度、费用期限等,并在【费用报销申请单】的相关位置签字,审核期限为1天。针对差旅报销,出差人员所在部门经理审核还需确认出差人员的职务(职称)、出差天数和地点,并在相应位置签字确认。
    3. 【费用报销申请单】财务审核。财务部对【费用报销申请单】进行财务审核,包括费用的合理性、费用标准等,审核期限为1天; 对于【特批单】,在财务部审核后,需报总经理签字方为有效。
    4. 支领销售费用。 财务部出纳通知报销人员领取报销费用,费用领取人员需在领取单上签字。
    5. 对报销费用进行登记。财务部出纳要对费用的报销情况进行登记,填写【费用报销登记表】,【费用报销登记表】的样式如下表所示。
    6. 费用报销登记表
    报销日期 报销人 费用种类 其他 合计金额 领款人签名
    备 注
    1. 报销单据的入账和保存。财务部对报销单据根据企业财务会计规定及时入账,并按照分类汇总的方法,对各类费用单据和原始凭证进行分类保存。

    期间费用控制

    销售费用及其控制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1. 销售费用的控制标准是企业与销售部每年签订的【产品销售责任书】中有关销售费用的计划支出总额,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标准。
      1. 实行销售费用包干控制。
      2. 按照销售费用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即销售费用率进行控制。
      3. 按照产品销售收入货款回收额进行比例提成。
    1. 日常控制办法如下。
      1. 财务部核算会计要严格审核每一笔销售费用支出,正确划分应列支的明细科目。
      2. 财务部除了按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外,还应根据销售部门的要求,对销售费用进行分销售机构、区域、人员的分类核算。
      3. 财务部核算会计于每月12日前,根据上月销售部门发生的销售费用制作月度【销售费用明细表】及【销售费用分析报告】上报企业财务部经理。

    管理费用及其控制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董事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企业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咨询费等。

    1. 管理费用按年度、月度编制【管理费用预算表】由各部门经理、企业财务总监及财务部共同控制开支。
    2. 财务部核算会计应于每月12日前,按照上月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总额及各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及【管理费用分析报告】并上报财务部经理

    财务费用及其控制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手续费等,不包括应当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

    财务部负责财务费用的支付与管理,企业同财务部签订【承包协议】,促使财务部控制财务费用支出。

    专项控制 - 会议费用

    费用开支范围、标准

    会议费用按照会议规模实行分类管理:

    1. 第一类:期限 5-7天,企业年度综合工作会议、重要用户座谈会及其他企业级重要会议。可以选择四星或同等级酒店宾馆。
    2. 第二类:期限 3-5天,年度营销工作会、财务工作会等专业年度工作会及企业内部项目评审会、鉴定会等。可以选择三星或同等级酒店宾馆。
    3. 第三类:期限 2-3天,企业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企业专业部门组织的各项专题内部会议等。一般安排在本企业会议室。

    会议费用的内容包括下列七个方面:

    1. 会议代表的住宿费及会务用房费用
    2. 会议用餐费用、会间茶点费用
    3. 召开会议的会场租金、设备租金及布置会场费用
    4. 会议资料印刷费
    5. 会议必要文具费用
    6. 专家费
    7. 杂费(代表证、会标、印刷)

    费用审批

    各部门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均需向经营计划部报送会议预算,报总经理批准实施。会议费用应本着节约的原则使用,不得超支。

    1. 企业级会议费用审批
      1. 会议主办部门在开会前1周根据会议的规格、规模、时间等要求填写企业【会议登记表】,并交企业行政部。
      2. 行政部综合比较各会议场所的地理位置、场地条件、服务承诺、优惠承诺等因素,选择办会宾馆。
      3. 因特殊情况现有协议宾馆不能满足需要的,由主办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主管领导批示,经核准后,经理办公室可以选择协议范围之外的宾馆。
    1. 部门会议和临时会议的费用审批
      1. 各部门每月需按年度会议计划安排,按有关预算管理的要求,向计划部报送会议预算计划,计划部汇总月度会议计划。
      2. 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召开的临时会议(包括承办上级会议),需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查,经企业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召开,并报计划部备案,否则财务部不予付款或报销。

    费用报销

    对会议费用在预算范围内由承办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控制使用,不得超支。各部门会议费实行一会一报销,报销时需提供会议预算、发票等相关证明文件。财务部对会议费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会议费用报销应及时,原则上在会议结束后7天之内办理完毕。报销费用时需严格遵循企业费用报销程序,并需经企业总经理签字后统一报销。

    专项控制 – 人工成本控制

    专项控制 – 材料成本控制

    会计核算

    附件

    【损益结构报告】

    【产品收入成本报表】

    【每月产品成本明细表】

    【部门费用报表】

    【部门费用报表明细报告】

    【个人费用前10名】

    【薪酬报告】

    【薪酬前10名报告】

    八、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对外投资管理流程

    1. 根据公司年度预算计划拟定投资预算,提交董事会,形成决议后,交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2. 对外投资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立项申请,由投资管理部门上报总经理办公会,总经理办公会委托投资管理部或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上报董事会决策审批。
    3. 投资管理部门分别执行投资谈判和合同签订作业,财务部按照投资合同中投资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结算、支付投资款项,或者移交投资实物资产。
    4. 投资管理部门及产权代表对投资项目全过程实行跟踪监管,掌握被投资企业的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公司财务部及时收取应获得的股利、利息及其他各项权益,定期与被投资企业核对有关账目。
    5. 公司管理层提出投资处置建议,财务部会同投资管理部门拟订处置方案,报董事会审批,重大投资处置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不相容岗位设置

    1. 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人员与评估人员在职责上必须分离;
    2. 对外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不能同时控制计划的审批权;
    3. 对外投资的决策人员与对外投资的执行人员必须由不同的人员负责;
    4. 负责证券购入或出售的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会计记录工作;
    5. 证券的保管人员必须同负责投资交易账务处理的职员在职责上分离;
    6. 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
    7. 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不能由相同的人员负责;
    8. 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绩效评估的人员与执行人员在职责上必须分离

    投资管理审批权限矩阵

    单笔 累计 批准人
    <=50万元 <= 200万元 财务总监
    <=净资产的1%且不超过500万元 <=净资产的3% 总经理
    >净资产的1%并且<=净资产的5% <=净资产的10% 董事长
    >净资产的5%并且<=净资产的20% <=净资产的30% 董事会
    >净资产的30% 股东大会

    *净资产按上一年终审计过的资产负债表计算

    年度投资计划制定

    参考 【预算管理制度】

    投资决策主体

    公司所有的对外投资都由总部统一运作,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对外投资业务。

    资本结构安全性

    公司对外投资总量须与资产总量相适应,累计对外投资总规模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

    支出前控制

    参考【预算管理制度】中【资本性支出前控制】

    投资执行管理

    投资执行

    1. 根据公司投资决策机构的审批意见,公司投资管理部门会同项目承办单位制定对外投资实施方案,明确出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及责任人员等内容:
    2. 投资管理部门分别执行投资谈判和合同签订作业。
    3. 财务部按照投资合同中投资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结算、支付投资款项,或者移交投资实物资产。
    4. 对外投资业务合同需由公司法律部门或相关专家提出评审意见,并经公司法定代表人授权后签订。
    5. 以委托投资方式进行的对外投资,由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对受托企业的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签订委托投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6. 公司可以用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向其他单位投资,但不得以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其他财产进行投资。
    7. 投资管理部门应做好对外投资项目的备案工作。
    8. 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及方案的变更,应当按照授权审批程序重新进行审批。

    投资协议/合同审批

    审批权限参考投资管理审批权限矩阵

    协议起草及合同管理参考【合同管理制度】

    投后管理

    1. 投后管理实行投资、经营、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前派出产权代表,建立对外投资项目的产权代表责任制度,并建立产权代表适时报告、业绩考评与轮岗制度。
    2. 产权代表对投资项目全过程实行跟踪监管,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定期组织对外投资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和汇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产权代表对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3. 投资管理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向总经理办公会和董事会提交报告。董事会认为必要时,可直接听取项目承办单位的汇报。
    4. 公司建立对外投资项目后续跟踪评价管理制度,由投资管理部门对公司和所属企业的重要投资项目,有重点地开展后续跟踪评价工作,并作为进行投资奖励和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

    对外投资处置制度

    1. 对外投资的处置包括对外投资的收回、转让、核销,由公司管理层提出处置建议,财务部会同投资管理部门拟订处置方案,经决策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2. 公司对外转让投资时应由财务部会同投资管理部门合理确定转让价格,并报公司决策层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会计师或评估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评估后确认。
    3. 公司财务部对应收回的对外投资资产,要及时足额收取并及时入账,收到的金额超过投资账面价值部分确认为处置收益。
    4. 公司核销对外投资,应取得因被投资企业破产等原因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证明文件。
    5. 公司财务部应当认真审核与对外投资处置有关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资产回收清单等相关资料,并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对外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确保资产处置真实、合法。
    6. 公司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及对外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按规定履行立项、论证、审批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各项管理规章的机构、部门及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
    7. 公司结合对外投资经济损失的程度,对投资主体负责人、其他责任人做出经济赔偿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对负有审核责任的单位负责人、其他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处分。

    证券投资

    1. 经董事会授权,公司证券部为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的专门部门,公司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得从事证券投资业务。
    2. 公司证券投资范围仅限于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3. 证券部负责提供投资依据和具体管理运作资金。重大证券投资项目聘请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参与评定,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4. 证券部对所发生的交易业务,办理相关手续后必须及时将有关资料移交财务部;财务部设库保管、专人负责、定期盘点。
    5. 证券部在每季度结束后的15日内,向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汇报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状况,如遇重大事项及时向董事会做出汇报。

    核算制度

    科目设置

    公司拥有的各种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的投资归为短期投资;反之,为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又可分为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 公司的短期投资通过「 短期投资 」科目进行核算,「短期投资」科目应按短期投资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1. 短期投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即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计价。
    2. 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收到的、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和利息除外。
  •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科目核算公司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确认标准:持有的短期投资,在期末时应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方法:期末单个投资项目的市价低于成本的,按其差额分别提取,计入当期损益。已确认跌价损失的短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金额内转回。
  • 公司的长期债权投资通过「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进行核算,长期债权投资指公司购入的在1年内(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他债权投资。公司进行债券投资支付的税金和手续费等各项费用不通过本科目核算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投资收益采取成本法核算。
    1. 「长期债权投资」设置」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进行核算:
    2. 公司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支付款项入账,实际支付款项中包括应计利息的,应当将这部分利息单独记账。
    3. 溢价或者折价购入的债券,其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债券面值的差额,应当在债券到期前分期摊销;债券投资在存续期内的应计利息,以及出售时收回的本息与债券账面成本及尚未收回应计利息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4. 其他债权投资按期计算的应收利息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5. 一次还本付息的债权投资,应计未收利息应于确认时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分期付息的债权投资,应计未收利息应于确认时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
  • 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进行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指公司投出的在1年以上(不含1年)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
    1.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2. 公司的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中,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加经纪人的佣金计价;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虽占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不足20%但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超过50%(含)或者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时,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记录的投资额与按比例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差额,在「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进行核算,按10年平均摊销。
    4. 公司对外投资的资产重新估值后,估价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属于短期投资的,作为当期损益;属于长期投资的,作为递延投资损益,在投资期内逐年摊销。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核算公司提取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确认标准: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预计不可收回部分应计提持有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期末按长期投资个别项目的估计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已确认跌价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金额内转回。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流动资产下单列项目反映。
  • 核算要求

    1. 公司财务部负责对外投资有关权益证书的管理,指定专门人员保管权益证书,建立详细的记录。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权益证书。财会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清点核对有关权益证书。
    2. 公司财务部及时收取应获得的股利、利息及其他各项权益;定期与被投资企业核对有关账目,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完整。
    3. 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以及其他收益,均纳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
    4. 被投资企业股权结构等发生变化的,公司财务部应及时取得被投资企业的相关文件,办理相关产权变更手续,反映股权变更对本企业的影响。
    5. 公司财务部加强对投资项目减值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归口管理,及时准确足额的计提减值准备。

    附件

    九、融资管理制度

    本制度所指的融资,是指债务资本融资和权益资本融资。债务资本融资指企业以负债方式借入并到期偿还的资金拨款,包括短时间借款、长久借款、应付债券、长久应付款等方式融资;权益资本融资是由企业所有者以发行股票方式融资。

    融资的总体原则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原则。
    2. 统一规范筹措,分级使用原则。
    3. 综合衡量,降低成本原则。
    4. 适度负债,防范风险和危险性原则

    融资审批权限

    单笔 累计 批准人
    <=10万元 <= 50万元 财务经理
    <=50万元 <= 200万元 财务总监
    <=净资产的1%且不超过500万元 <=净资产的3% 总经理
    >净资产的1%并且<=净资产的5% <=净资产的10% 董事长
    >净资产的5%并且<=净资产的20% <=净资产的30% 董事会
    >净资产的30% 股东大会

    *净资产按上一年终审计过的资产负债表计算

    融资责任部门

    资金的筹措、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由企业财务部统一规范负责:

    1. 制订公司融资事项的管理办法。
    2. 提出融资事项具体方案,并负责落实。
    3. 提出或审查公司重点项目的长期融资方案。
    4. 负责对公司所有筹集资金的使用监督与管理。

    董事会应协助财务部门做好融资管理工作,分析资本市场资金供给状况,为公司制定合理的融资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助建设、维护公司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公共关系。

    融资决策程序

    1. 公司长、短期借款、融资租赁的融资,由财务部提出具体融资方案,报财务总监审核同意后,数额在董事会授权范围以下的,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后由总经理批准;董事会授权范围以外的,报董事会批准。
    2. 重大经营项目的融资,由总经理协助资金使用部门提出融资需求和建议方案,公司在审批该投资项目时一并审批其融资方案。项目实施阶段,融资方案或融资规模需要改变的,变动数额在董事会授权范围以下的,由公司总经理审批,超过授权范围的,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办理。
    3. 进行权益性资本融资时,由董事会负责组织协调财务部以及资金使用部门提出具体融资方案,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报董事会批准。

    银行借款融资

    1. 根据现金预算和项目开发计划确定资金需求金额、时间和期限,由总会计师提出融资方案,包括拟借款银行、借款额、借款时间、借款期限、利率水平、预计融资成本(包括利息费用和其他手续费)、还款时间(包括利息和本金)、还款方式、资金来源、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等内容。
    2. 根据融资计划预计的用款时间及银行办理贷款的实际情况,提前3~4个月与银行进行初步接洽,形成合作意向,然后进入借款程序。
    3. 在办理借款手续过程中,银行规定报送的材料中需由财务部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财务部应提前一周通知相关部门。银行临时要求报送的材料,财务部应在得到银行通知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准备,通知内容及时间应形成文字记录。相关部门在接到通知后应在3天内提供所需资料,并形成文件交接记录。
    4. 财务部负责签订银行借款合同,其主要内容至少包括贷款种类、用途、金额、利率、贷款的时期限制、利息同本金的偿还方式和资金拨款来源、违约责任等。
    5. 财务部建立借款台账,在借款到账的当日据实登记每笔借款的合同编号、贷款银行名称、借入金额、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和借款利率等事项,及时计算、提取应计利息,准确反映利息支出和本金偿还情况。

    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程序

    1. 发行债券融资应先由股东大会召开会议做出决议。
    2. 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并提交企业登记证明说明、企业章程、企业债券募集措施办法以及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等。
    3. 制订企业债券募集措施办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名称、债券总额和票面金额、债券利率、还本付息的时期限制和方式、债券发行的起止日期、企业净资产、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总额以及企业债券的承销机关部门等。
    4. 同债券承销机关部门签订债券承销协议或包销合同。

    债券管理

    1. 企业发行的债券应载明企业名称、债券票面金额、利率以及偿还的时期限制等事项,并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
    2. 企业债券发行报价价格可以采用溢价、平价、折价三种方式,企业财务部保证债券溢价和折价采用直线法合理分摊。
    3. 企业对发行的债券应置备企业债券存根簿予以登记。
      1. 发行记名债券的,企业债券存根簿应记明债券持有人的姓名、名称同住所、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同债券编号、债券总额、票面金额、利率、还本付息的时期限制和方式以及债券的发行日期。
      2. 发行无记名债券的,应在企业债券存根簿上登记债券的总额、利率、偿还的时期限制和方式以及发行日期和债券的编号等。
    1. 企业财务部在取得债券发行收入的当日,即应将款项存入银行。
    2. 企业财务部指派专人负责保管债券持有人明细账,并组织定期核对。
    3. 企业依照债券契约的规定同时支付债券利息。
    4. 企业债券的偿还和购回在董事会的授权下由公司财务部办理。
    5. 企业未发行债券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

    权益资本融资

    权益资本融资经过吸取直接资金投资和发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取得。

    1. 吸取直接资金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取其他企业和个人资金投资的融资方式。
    2. 发行股票融资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的方式。

    吸取直接资金投资

    1. 吸取直接资金投资须经企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
    2. 和资金投资者签订资金投资协议,约定资金投资拨款额、所占股份、资金投资日期以及资金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分担等。
    3. 财务部负责监督所筹集资金拨款的到位状况和实物资产的评估工作,并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办理手续,企业据此向资金投资者签发出资报告。
    4. 财务部在收到资金投资款后应同时建立股东名册。
    5. 财务部负责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和企业章程修正。
    6. 吸取资金投资不得吸取资金投资者已设有担保物权同租赁资产的出资。
    7. 筹集的资本金,在创造经营期间内,除资金投资者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8. 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差额(包括企业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以同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计入资本公积金。

    发行股票

    1. 发行股票融资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召开会议批准并拟订发行新股申请要求报告。
    2. 董事会向有关授权部门申请要求并经批准。
    3. 公布公告招股说明书和财务会计报表同附属明细表,和证券经营机关部门签订承销协议。定向募集时向新股认购人发出认购公告或通知。
    4. 招认股份,交纳股款。
    5. 改组董事会、监事会,办理变更登记并向群众公告。
    6. 企业财务部建立股东名册,其内容包括股东姓名、名称、住所、各股东所持股份、股票编号以及股东取得股票的日期等。

    融资风险管理

    企业应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议,并由财务部对企业的融资风险和危险性进行评估。企业融资风险和危险性的评估准则如下:

    1. 以企业固定资产资金投资和流动资金拨款的方法决定融资的时机、规模和组合。
    2. 融资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全方位衡量收益状况,做到量力而行。
    3. 对筹集来的资金拨款、资产、技术具有吸取和消化的本领。
    4. 融资的时间的时期限制要适度。
    5. 负债率和还债率要掌握在一定范围内。
    6. 融资要考虑税款减免条件水平的制约。
    7. 企业融资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融资成本,这对于企业选择评融资方式有重要意义。企业财务部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评价企业资金筹措成本,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8. 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所得税率)/【借款本金*(1-筹资费用率)】
    9. 债券成本=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筹资费用率)】
    10. 融资风险的评估方式采用财务杠杆系数法。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融资风险和危险性也越大。
    11. 企业财务部应依据企业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因果关系和重点合理安排管理借款的偿还期以及归还借款的资金拨款来源。
    12. 为了保护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公司须加强对担保业务的控制,严格控制担保行为:
      1. 公司不可以对公司以外的公司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2. 对公司内部的成员单位的担保,在担保前必须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担保条件、担保责任等,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附件

    十、 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快报,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快报

    快报是企业每月在正式编制会计报表前,所提供的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报告。通过快报可以及时地了解公司本月生产经营的完成情况,正确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经营的问题。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1)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2)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相关附表。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应当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利润表上,收入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分项列示。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应当按照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类分项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按照其经营活动特点分项列示。

    (2)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3)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6)企业合并、分立。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4)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编制时间

    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编报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从其规定。

    企业可以从自身管理需求出发,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出调整

    编制的基本原则

    1. 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企业不得违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2.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3. 企业应当依照【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4. 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 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1. 往来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费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2.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3. 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4. 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5. 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6. 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7. 企业通过规定的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1. 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1. 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 依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3. 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4. 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5. 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财务报告的编写

    1. 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对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 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3. 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4. 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本制度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地说明。
    5. 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
    6. 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告报送时间

    月报次月6日前报出,半年报告于次月10日前报出,年报于次月15日前报出,以上报告报送时间遇节假日前推1天。

    财务分析和管理报表

    总体要求

    1. 财务分析必须以准确、充分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其他资料为基础和依据。财务分析应从实际出发,正确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薄弱环节和关键性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财务分析的目的,针对实际情况,灵活选取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
    2. 从财务分析出发编制的管理报表必须对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进行评价。
    3. 财务分析是形成管理报表,进行财务预测工作的基础。
      1. 通常财务分析的开展会经过信息数据收集阶段和分析实施两个阶段。
      2. 任何时候,财务分析的开展都要从财务数据出发,结合业务数据,回到业务层面做出财务评价。
    1. 财务分析的常用技术手段有结构分析、比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和标杆分析。
    2. 通常财务分析每月进行,但是针对突出问题或者管理重点也会进行专项或者随机分析,这类分析通常没有固定表单或者文案可以参考,通常依据问题或者分析目标采取灵活分析方式。
    3. 财务分析的结果会形成管理报表,同时针对管理层出具管理报告。

    财务分析和管理报表

    损益管理报告

    1. 分析损益构成情况及利润完成(或说明亏损原因)。
    2. 销售收入报告
      1. 报告当期及当年累计收入的商品品类构成金额及比例
      2. 报告当期及当年累计收入的大区构成金额及比例
      3. 报告当期及当年累计收入的渠道构成金额及比例
      4. 对于基础设施类行业,报告还应反映客户的行业构成及占比
      5. 报告收入前10名客户的收入排名
      6. 报告还应反映年度预算的达成情况
    1. 产品成本
      1. 报告当期及当年累计产品总成本的品类构成及毛利情况
      2. 报告期间总成本的成本要素明细以及各商品品类的成本要素分布
      3.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成本要素,可以追踪报告其成本明细和主要影响原因
    1. 运营期间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报告
      1. 期间费用的费用要素构成和部门构成
      2. 针对开支较大的费用要素和部门,追踪报告其费用明细和主要驱动因素
      3. 薪酬分析报告
      4. 重点费用要素报告:招待费前10名,差旅费前10名等

    营运能力分析报告

    存货管理报告

    1. 存货周转分析
    2. 分析库存构成及分布情况
    3. 库存分类及移动情况分析
    4. 残次冷背库存分析

    往来款项管理

    1. 往来款客户清单及归口销售人员
    2. 往来款账龄分析,对超期应收账款应标注形成原因及处理责任人和处理情况,包括催收或上诉的进度情况。
    3. 往来账款前10名客户

    负债分析

    1. 根据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财务风险的大小。
    2. 分析本期增加的借款的去向。
    3. 借款及资金成本分析
      1. 借款构成分析,列式负债构成,利息率,还款时间等。
      2. 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应根据各项借款的利息率与资金利润率的对比,分析各项借款的经济性,以作为调整借款渠道和计划的依据之一

    现金流量分析报告

    1.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按当期口径测算现金流量,即扣除上期影响及转入下期因素测算当期现金收入及各项支出,测算现金净流量,据此分析公司投入现金总量可能出现的增减变化。
    2. 利润质量分析
    3. 预计下期收入、支出及下期现金收支总体趋势,下期经营需要资金概算。

    关键财务指标

    项 目 年同业平均比率
    1.资本结构分析
    (1)负债权益比率 % % % %
    (2)借款利息率 % % % %
    (3)权益对固定资产比率 % % % %
    (4)一年内到期债务金额
    2.获利能力分析
    (1)销售收入/增加率 ¥/% ¥/% ¥/% ¥/%
    (2)毛利率 % % % %
    (3)税前净利率 % % % %
    (4)税后净利率 % % % %
    (5)期间费用收入比率 % % % %
    (6)资本收益率 % % % %
    3. 现金能力分析
    (1) 现金流量净额
    (2)经营现金净流入/ 占比 ¥/% ¥/% ¥/% ¥/%
    (3)投资现金净流入/ 占比 ¥/% ¥/% ¥/% ¥/%
    (4)筹资现金净流入/ 占比 ¥/% ¥/% ¥/% ¥/%
    (5)销售现金比率 ¥/% ¥/% ¥/% ¥/%
    4.经营效率分析
    (1)存货周期率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2)应收款项周转率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3)应付款项周转率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4)总资产周转率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次( 天)

    十一、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的原则

    1. 预算的编制以企业的长期规划为依据,以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
    2. 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是生产经营业务活动而非会计科目。
    3. 全面预算是全员预算、全业务、全过程的预算,其主要任务包含:
      1. 推进战略目标管理,实现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的结合。
      2. 为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依据。
      3. 强化事中控制与成本监控。
      4. 加强公司内部信息沟通,使各部门的目标和活动协调一致。
      5.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1. 预算管理涉及面广、业务交叉点多,各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为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预算责任网络。
    2. 预算编制围绕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展开,为实现公司的长期规划服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以责任中心为单位,以销售为起点

    预算期间

    全面预算期指预算编制覆盖的经营期间和预算的实际执行期。公司的全面预算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预算编制期

    1. 公司年度预算编制期为每年10月-12月,这一期间为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全面预算编制期。
    2. 公司月度预算编制期为每月的20日(暂定),这一时间开始着手编制下月的月度滚动预算。

    预算内容

    全面预算由业务预算、人力资源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以及对应分解的预算构成。

    1. 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营业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
      1. 销售或营业预算。销售或营业预算是预算期内销售各种产品或者提供各种劳务可能实现的销售量或者业务量及其收入的预算。主要依据年度目标利润、预测的市场销量或劳务需求及提供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价格编制。
      2. 生产预算(工业生产企业)。生产预算是在预算期内所要达到的生产规模及其产品结构的预算。主要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各项材料及人工的消耗定额及其物价水平和期末存货状况编制。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还应当进一步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直接材料预算。
      3. 制造费用预算(工业生产企业)。制造费用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预算所需各种间接费用的预算。主要在生产预算基础上,按照费用项目及其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期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编制。
      4. 产品成本预算(工业生产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在预算期内生产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单位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预算。主要依据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汇总编制。
      5. 营业成本预算(非生产型企业)。营业成本预算对预算期内为了实现营业预算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必要的直接成本预算。主要依据企业有关定额、费用标准、物价水平、上年实际执行情况等资料编制。
      6. 采购预算。采购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保证生产或者经营的需要而从外部购买各类商品、各项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存货的预算。主要根据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期初存货情况和期末存货经济存量编制。
      7. 期间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是预算期内组织经营活动必要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营业)费用等预算。应当区分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的性质,根据上年实际费用水平和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结合费用开支标准和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分项目、分责任单位进行编制。
      8.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预算。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预算是预算期内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支出预算。主要根据上年实际执行情况和本期有关计划编制。
    1. 人力资源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针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包含人员编制预算,薪资体系,人才发展计划等。人力资源部根据企业预算会议所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员工薪酬福利预算方案】,并将其上交给财务部进行审核。财务部根据上年度薪酬福利情况,结合本预算周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财务控制的要求,测算预算费用的构成和总额是否符合企业人才发展和财务控制的要求。经过预算批准后的【员工薪酬福利预算方案】方案分送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各一份,人力资源部负责方案各项内容的具体执行,财务部负责对总体费用的控制。
    2. 资本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
      1.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购建、改建、扩建、更新固定资产进行资本投资的预算。应当根据本公司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处置固定资产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2. 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了获得其他公司的股权及收益分配权而进行资本投资的预算。根据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年度权益性资本投资计划编制。转让权益性资本投资或者收取被投资单位分配的利润(股利)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3. 债券投资预算。债券投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购买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所作的预算。应当根据企业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证券市场行情编制。转让债券收回本息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1. 筹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以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的预算。
      1. 筹资预算主要依据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发行债券审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 经批准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应当根据股票发行计划、配股计划和增发股票计划等资料单独编制预算。股票发行费用,也应当在筹资预算中分项做出安排。
    1. 财务预算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形式反映。
      1. 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按照现金流量表项目内容编制的反映企业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现金预算主要以预计现金流量表形式反映。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为基础编制。
      2. 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预算执行单位期末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根据预算期初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和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3. 预算利润表。预算利润表是按照损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执业单位在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根据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或者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其他专项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1. 专项预算
    2. 各部门对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项目,必须编制专项预算,专项预算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各部门需要提交项目工作内容简介,项目总体预算,分项目预算和用款计划。如研发部门提交的研发项目预算,人力资源部提交培训项目预算。

    预算编制

    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以销售收入预算为起点,为实现销售收入而编制的各项预算构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体系。它主要包括:

    销售收入预算

    销售预算一般是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生产、材料采购、仓储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都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销售预算以销售预测为基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各种产品历史销售量的分析,结合市场预测中各种产品发展前景等资料,先按产品、地区、顾客和其他项目分别加以编制,然后加以归并汇总。根据销售预测确定未来期间预计的销售量的和销售单价后,求出预计的收入, 即: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单价。销售预算一方面为其他预算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销售预算本身就可以起到对企业销售活动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功能。

    销售收入预算

    项目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产品1销售量产品1销售单价产品1销售收入
    产品2销售量产品2销售单价产品2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合计

    销售费用预算

    按照零基预算方法分销售区域、分费用项目进行编制并汇总。

    季度销售费用预算表

    变动费用 半变动/固定费用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销售佣金 管理人员工资
    运输费用 广告费
    公用事业费 保险费
    …… ……
    合计 合计
    收入占比= 收入占比=
    季度合计 = 收入占比 =

    管理费用预算

    各职能部门的费用预算全部采取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进行预算编制。

    管理费用预算表

    部门:
    费用项目 第一季度 第一季度 第一季度 第一季度 全年 备注
    变动费用
    小计
    固定费用
    小计
    合计

    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的编制要以预计销售量和预计产成品存货为基础。产品的预计生产量可根据预计销售量和期初、期末的预计库存量确定,主要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二是要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这要根据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而定,然后计算预计生产量: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

    产品X生产预算

    项目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预计销售量+ 预计期末库存
    预计需求量合计减:期初存货
    预计生产量

    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是一种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显示预算内直接材料数量和金额的计划。数量部分构成企业实物数量表示的预算的一部分。直接材料预算要根据生产需要量与预计采购量以及预计原材料存货进行编制,而预计采购量与预计原材料存货的情况,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材料采购的方法和渠道进行统一的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在保证生产均衡有序的进行的同时,避免直接材料存货不足或过多,影响资金运用效率的生产效率。预计直接材料的计算公式是:材料预计数量 = 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所有产品的材料预算汇总,就是全年直接材料预算。

    产品X直接材料Y预算表

    项目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产量产品单耗
    生产需要量加:期末库存减:期初库存
    合计材料计划单价
    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材料汇总表

    项目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材料1数量材料1单价材料1金额
    材料2数量材料2单价材料2金额
    … …
    材料金额合计

    直接人工预算

    与直接材料预算相同,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也要以生产预算为基础进行。基本计算公式为:预计所需用的直接人工总工时=预计产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小时

    产品X直接人工预算

    项目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预计生产量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小时
    直接人工小时合计
    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预算

    1. 制造费用预算是一种能反映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以外的所有产品成本的计划。为编制预算,制造费用常按其成本形态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1. 固定性制造费用可在上年的基础上根据预期变动加以适当修正进行预计。
      2. 变动性制造费用根据预计生产量乘以单位产品预定分配率进行预计
      3. 而半变动制造费用则可利用公式Y=A+BX进行预计。(其中A表示固定部分,B表示随产量变动部分,可根据统计资料分析而得)。
    1.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资金收支,在制造费用预算中,通常包括费用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制造费用预算为两个步骤:首先计算预计制造费用,然后再计算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
      1. 预计制造费用=预计直接人工小时*变动性费用分配率+固定性制造费用
      2. 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预计制造费用—非付现制造费用(如折旧、摊销等)

    制造费用预算表

    费用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备注
    变动费用 间接人工间接材料维修费水电费公用事业费
    小计
    固定费用 维修费
    折旧费
    管理费
    保险费
    财产税
    小计
    合计

    人员及薪酬预算

    部门有效工时分析

    每月平均工作天数 月/年 法定节假日/年 年有效工作天数 平均带薪年假 平均其他理由请假扣除天数 维护工时/年
    A B C D=A*B-C E F H=(D-E-F)*8
    21.5 12 11 247 10 5 1856
    *F:病假、事假、婚假、探亲假、带薪参加培训假等,根据公司上一年度历史数据推算

    部门人员需求

    部门 1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工时需求分析
    直接人工工时
    间接人工工时
    工时需求合计
    有效工时供给分析(见下表)
    供求缺口
    新增/减少员工
    岗位1
    岗位2
    ……..

    汇总人员计划表

    部门 岗位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
    部门1 维修部经理
    部门2 高级维修工程师
    部门3 维修工程技术员
    部门4 行政助理
    合计

    部门薪酬预算

    员工人数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奖金 加班费 五险一金 其他 薪酬合计 人均工资 人均薪酬
    a b c d e f g=b+c+d+e b/a g/a
    级别1
    级别2
    级别3
    级别4
    级别4以上
    合计

    采购预算

    原辅材料采购预算

    原辅材料采购预算中采购数量是根据生产车间的直接材料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中需外购材料部分的数量汇总,并根据保供部库存数量、合理损耗等状况综合确定,采购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原材料/辅料预算表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材料X 单价
    数量
    金额
    材料Y 单价
    数量
    金额
    ……
    合计

    备品备件采购预算

    备品备件采购预算根据经机械装备部审核后的备品备件需求计划,结合库存状况由采购部制订。

    备品备件预算表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备品X 单价
    数量
    金额
    备品Y 单价
    数量
    金额
    ……
    合计

    采购资金预算

    采购资金预算是根据原辅材料采购预算、备品备件采购预算、采购费用预算情况,并根据付款情况预测由采购部编制。

    采购资金预算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原材料采购
    辅助材料采购
    备品备件采购
    采购资金合计
    期初应付账款金额
    上期采购本期付款数
    本期采购本期付款数
    期末应付账款金额
    现金支出合计

    资本支出预算

    1. 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支出,资本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从预算控制的角度,资本性支出一般划分为:。
      1. 生产性资本支出是指与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投资支出,包括生产线设备、检测设备、生产用厂房建筑,生产用工夹模具等方面的投资;
      2. 除此以外的资本性支出均为非生产性投资,包括办公用设备、办公建筑、股权债权投资等。
    1. 资本性支出预算额度的确定,须结合公司经营战略,预算期净利润、净现金流量、利润分配、下一年度生产规模扩大所需要的增量资金等因素、项目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预算年度筹资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计算资本性支出预算额度时,对于前期已经列入预算但到本年末仍未完成投资的支出不包括在本年计算的资本性支出预算额度中,但是这部分需要考虑筹资及现金流量的影响。
    3. 资本性支出预算额度作为控制年度投资规模的依据,年度支出总额不得超过该控制额,以减少公司运营的财务风险。
    4. 列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的项目并不意味着必须支出,可能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不再需要。
    5. 对于金额较大的单项资本性支出在执行前,应根据当时实际经营情况重新审视支出的必要性和效益性。
    6. 对于项目支出在执行前,应根据当时的经营环境对未来预期的变化重新审视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并作出调整、取消、继续执行等判断。参见【资本性支出控制制度】

    资本支出预算表

    项目名称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项目A
    项目AB
    项目AC
    合计

    筹资预算

    筹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以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的预算,主要依据企业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发行债券审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考虑到筹资活动的被动性,有时也将筹资预算视为资本预算的一部分。

    筹资预算表

    筹资(资金流入):+ ; 偿还(资金流出): -
    项目名称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筹资项目A
    筹资项目B
    筹资项目C
    筹资合计
    项目A利息
    项目B利息
    项目C利息
    利息合计

    现金预算

    1. 现金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现金流转状况的预算,是反映全部经济活动有关现金收支方面的汇总反映。现金预算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三项内容。
    2. 现金收入包括预算期初现金余额和预算期内发生的现金收入,如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收回、票据贴现等。
    3. 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内发生的各项现金支出,如支付材料采购款、支付工资、支付制造费用、支付销售及管理费用、上缴税金、支付股利、进行资本性支出等。
    4. 现金余缺是指预算期内每一期可动用现金数与现金支出数的差额,根据现金余缺情况可采用适当的融资方式来调节现金余缺。

    现金预算表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期初现金余额加:现金收入
    可动用现金合计
    减:现金支出:采购直接材料支付直接人工支付制造费用支付销售及管理费购置固定资产交纳税金发放股利
    现金支出合计
    现金结余(短缺)
    借入现金归还借款支付利息
    期末现金余额

    预计损益表

    预计损益表主要依据销售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期末存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有关的专门决策预算及现金预算编制。

    预计损益表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销售收入
    减:产品成本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毛利
    减: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小计
    减:销售税金
    税前利润减:所得税
    税后净利

    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预算的执行、控制与分析

    公司年度全面预算方案和月度滚动全面预算方案一经批准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责任中心必须按照预算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的执行

    1. 各责任中心是全面预算的执行机构。
    2. 预算执行的责任人
    3. 责任中心的第一负责人是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的直接责任人;
    4. 主管具体业务和部门的公司总裁/副总裁对于其负责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负有主要责任。

    预算控制

    1. 下达的预算指标是与业绩考核挂钩的硬性指标,一般情况不得突破。预算指标是制订【业绩合同】和考核指标的重要依据,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奖惩。
    2. 费用预算剩余可以跨月使用,但不能跨年度使用。
    3. 成本、费用预算如遇特殊情况确需突破时,必须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说明原因,经总裁审批纳入预算外支出。
    4. 预算内资金控制:
      1. 预算内支出,根据不同的审批权限由公司各责任中心第一负责人、主管副总裁、总裁审批,送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资金的周转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办理拨付手续;
      2. 预算管理办公室建立预算资金拨付台帐制度,各预算责任中心建立预算执行台帐,每月末与预算管理办公室核对。
    1. 预算外资金控制:
      1. 预算外支出中的资金支付首先在预算预备费中列支,超出预备费的部分,总裁无权审批,应报董事会审批。
      2. 预算外资金申请需由责任中心根据业务的实际需要填写申请,该申请应该包括使用目的、使用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使用目标、使用方式等内容。总裁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外行为进行审批控制,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外需向董事会专项申请,由董事会审批。
      3. 预算管理办公室应对各部门预算外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另行建帐管理。预算外资金的实际使用应在其影响的当期及后期的预算表中做出清晰的标志,预算外资金使用的考核按照申请中明确的使用目标单独进行。

    资本性支出控制制度

    资本支出控制概述

    对于资本性支出的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的分析检讨和反馈。

    1. 事前控制分为两个方面,
    2. 一是指制订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的控制,资本性支出预算将作为年度预算的一个部分,作为年中经营工作的依据,见【资本支出预算】。
    3. 二是指在实际发生支出之前的控制,是对即将要发生的资本性支出的再评估过程和相应的审批程序。每一项资本性支出在执行前,应检视是否为预算项目,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1. 预算内资本性支出的控制
  • 列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的项目并不意味着必须支出,可能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不再需要。
  • 对于金额较大的单项资本性支出在执行前,应根据当时实际经营情况重新审视支出的必要性和效益性。
  • 对于项目支出在执行前,应根据当时的经营环境对未来预期的变化重新审视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并作出调整、取消、继续执行等判断。
    1. 预算外资本性支出的控制。
  • 必要的评估程序以证明其必要性。
  • 检视预算额度执行情况,是否有已调整的预算空缺。如有足额空缺,则在预算空缺内解决。
  • 通过限额内追加预算额度方式解决。参见【预算调整】
    1. 事中控制是指在资本性支出发生过程中的控制。参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2. 事后的分析反馈一方面在年度制定预算时对上一年的资本性预算和实际发生进行总结性回顾。每年编制下一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时,应对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实际执行与预算差异较大的情况,将责成责任部门提高预算质量,并作为考核的依据。

    支出前控制

    可行性研究

    总体要求

    1. 由公司投资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投资建议项目进行分析和论证时,应对被投资企业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或实地考察,并关注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或实际控制人的能力、资信等情况。对外投资项目如有其他投资者的,应根据情况对其他投资者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或调查。
    2. 公司投资管理部门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评价,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全面反映评估人员的意见,并由所有评估人员签章。
    3. 对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4. 根据审批权限需要董事长审批的项目。
    5. 公司新建项目
    6. 资本运营项目

    可行性研究内容

    1. 项目的战略定位说明,包括项目背景、发展概况和项目实施必要性等;
    2.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分析;
    3. 市场分析;
    4. 项目选址方案;
    5. 项目设计方案:
      1. 项目内容、规模;
      2. 生产技术方案:工艺技术、生产方法和主要设备等;
      3. 总平面布置及人流、物流设计等;
      4. 土建工程、公用工程及其他工程。
    1. 项目进度安排:
      1. 项目实施进度表;
      2. 项目资金安排表;
    1. 项目组织形式、总负责人及管理团队;
    2. 项目投资估算;
    3. 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4. 社会及经济效益评价,其中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损益预测、动态现金流量预测、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预测等;

    审批资料

    审批资料

    1. 投资项目申请报告或建议书;
    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投资方式及资金来源说明;
    4. 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
    5. 有关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
    6. 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等。

    项目审议和批准

    1. 查询项目基本情况,比较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
    2. 对项目的疑点、隐患提出质询;
    3. 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调控政策,是否符合公司主业发展方向和对外投资的总体要求,是否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4. 拟订的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主要的风险是否可控,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5. 公司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和项目监管能力。
    6. 拟投资项目的预计经营目标、收益目标等是否能够实现,公司的投资利益能否确保,所投入的资金能否收回。
    7. 提出项目最终决策方案、建议等。
    8. 公司对外投资实行集体决策,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对外投资或者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9. 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对所有的投资决策进行完整的书面记录,包括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的计算过程、投资决策层人员背景材料等,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备查。

    全面预算执行信息反馈

    为了便于预算执行结果的统计与考核,公司财务部门在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之外,还必须进行责任会计记录。责任成本采取双轨制核算,责任会计的原始凭证采取与会计核算凭证共用,责任会计核算时仅记录凭证号。

    1. 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公司的各职能部门作为费用中心,公司在进行费用核算时,管理费用除按费用项目进行二级明细核算外,还必须按各职能部门进行明细核算。营销费用全部计入销售部门,财务费用全部计入财务部门。
    2. 建立预算报告体系: 按照预算责任单位的不同,分别设立费用中心预算反馈报告、投资中心预算反馈报告。
    3. 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责任中心要及时检查、追踪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形成全面预算分析报告。
    4. 每月26日前召开月度例会,对前一月各部门的全面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形成正式的全面预算分析报告及全面预算考核意见,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面预算执行进行动态控制提供依据。
    5. 每月28日前,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审批后的公司全面预算分析报告,组织相关责任部门落实各项不利差异的改进措施,以及有利差异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措施,并将上月全面预算考核意见交人力资源部。

    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1. 本期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
    2. 对差异额进行的分析;
    3. 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成本预算执行反馈月(季、年)报

    部门: 编制日起: 年 月 日 人民币:元
    项目 本期预算 本期发生额 预算差异 本季累计额 本年累计额
    可控成本
    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其他制造费用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其他固定成本
    不可控成本
    成本合计

    费用预算执行反馈月(季、年)报

    部门: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人民币:元
    费用项目 本期预算 本期实际 差异额 预算完成率 备注
    工资
    福利费
    办公费
    水电费
    差旅费
    业务招待费
    修理费
    ……
    合计

    预算反馈报告频率表

    预算反馈报告项目 日报 周报 月报 季报 年报
    销量及销售收入
    产量及生产成本
    采购量及采购成本
    成本预算执行月报
    费用预算执行月报
    成本预算执行季报
    费用预算执行季报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预算考核评价

    1. 考核各部门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并与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挂钩,实施事后控制,增强全面预算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2. 分析各部门的全面预算执行结果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为改进下一期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3. 评价公司整体全面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中的潜在问题,确定改进措施,明确下阶段的工作重点,确保全面预算的完成,或者必要时修正。
    4. 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规定,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奖惩:
      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规定,设计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2. 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的全面预算执行考核意见,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奖惩。
      3. 每月28日,人力资源部根据预算管理办公室提交的上月全面预算执行考核意见、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规定,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考核。

    全面预算的调整

    1. 全面预算一经批准,在公司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更改与调整;
    2. 当内外部环境向着劣势方向变化,影响预算的执行时,应首先挖掘与预算目标相关的其他因素的潜力,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只有在无法弥补的情况下,才能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3. 当内外部环境向着有利方向变化,而且具备中长期的稳定趋势,有明确证据表明经营预算目标可以提高,公司内部应积极主动提出调整申请,或董事会在与公司经营班子进行协商一致后,提出调整申请。

    全面预算调整条件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生,且有明确证据表明预算目标和现实情形有重大差异,严重影响全面预算的执行时,可按规定的程序申请进行全面预算的调整:

    1. 董事会调整公司发展战略,重新制订公司经营计划;
    2. 公司总裁办公会决定追加(或缩减)任务;
    3. 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相应预算;
    4. 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5. 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6. 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
    7. 董事会或者预算管理委员会认为应该调整的其他事项

    全面预算调整方式

    1. 由上而下的全面预算调整。当内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具备中长期的稳定趋势,有明确证据表明预算目标和现实情形差异重大时,董事会通过与公司经营班子协商一致后,可以在预算年度内进行公司经营目标的调整,同时下达全面预算调整要求并最终确认全面预算调整方案。
    2. 由下而上的全面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当内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且符合上述预算调整条件时,预算管理办公室、各责任中心可以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3. 全面预算调整申请中必须包括:
      1. 导致无法实现全面预算的原因,并附相关文件(如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说明、相关政策变化情况说明、变更前后的经营计划、公司下达的追加(或缩减)任务、项目可行性建议书等);
      2. 已经采取的其他弥补措施和效果;
      3. 调整内容;
      4. 调整后的预算方案。

    全面预算调整的程序

    1. 预算调整申请部门填写全面预算调整申请表,提交全面预算执行分析报告,说明调整内容及原因,交公司主管总裁进行审批(如预算调整由董事会提出,可直接按第六步程序开始);
    2. 预算调整申请部门将主管总裁签字同意的全面预算调整申请表上交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
    3. 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全面预算调整申请表及相关报告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将同意上报的全面预算调整申请表及相关报告递交预算管理委员会;
    4. 对于重大调整(调整金额超过预算的10%属于重大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需将调整申请及审批意见提交董事会进行审批;
    5. 董事会或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全面预算调整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给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
    6. 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留存全面预算调整申请表,并根据审批意见编写「全面预算调整通知书」,同时将调整预算目标下达给相关责任中心。

    十二、财务文档单据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凡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单据、凭证、账簿、报表、报告、批复、文件、各种经济合同与协议、发票或收据及存根等记录资料,均为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的填制方法

    1. 内部自制的原始记录。公司内部根据经济事项的不同种类和要求自制的原始记录,必须按规定的项目填写,内容要齐全,字迹要工整,不得乱涂乱改,需更改时,要按规范进行,并在更改处加盖更改人印章。自制原始记录必须指定的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
    2. 外部取得的原始记录。从外部取得的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无误,相关项目齐全,大小写金额一致,用途准确,填制单位盖章等,特别是发票、收据必须合法合规,联次齐全正确。
    3. 需要复写的原始记录,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发票和收据本身具备复写纸功能的除外)套写。发票、收据作废时必须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自行销毁。
    4. 原始记录有附件的必须注明附件的自然张数,其有效金额必须相符,各种附件应附在原始凭证背面。如附件张数较多,应从原始凭证的左上角起按自左至右顺序重叠粘贴,不得遮盖报销金额。
    5. 原始记录除相关的报告、批复、文件、各种经济合同与协议等记录资料外,其原始记录凭证的格式必须具备以下内容: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的企业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企业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
    6. 公司应根据不同经济业务内容,自制各类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凭证,其凭证格式要相对固定。自制原始记录必须有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公司财务工作相关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原始凭证外借管理

    原始凭证原则上不得外借,如因特殊原因,需要调阅或复制原始凭证时,须经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必须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并注明「后补」字样,并由提供人员和领用人员在备查登记簿上共同签名或盖章。

    丢失原始凭证的处理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记录如有遗失,可由当事人写书面报告,经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后重返原开出单位取得其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才能代替原始凭证。如果丢失的是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票据,可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会计主管人员和公司负责人批准后,代替原始凭证。

    原始记录的审核

    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审核制度。原始记录应当由经办人、填制人、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等分别根据发生的业务内容和有关规定,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力争不留疏漏。经过严格审核签字盖章的原始记录,方可生效。

    原始记录提交人的责任

    原始记录填制人,必须对所填制的原始记录涉及的业务内容、填制目的、填制规范全面了解,同时要对所填制的原始记录中的项目、内容、数量、金额、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及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原始记录的签署、传递汇集要求

    1. 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始记录一经确定,应及时传递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不得积压漏传。
    2. 原始记录的签署应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原始记录的内容和填制要求,由公司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分别进行签署。
    3. 经过按规定审核签章、确认无误的原始记录,一经转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由财会人员进行相关处理。
    4. 对各种原始记录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特别是对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

    发票管理制度

    发票的购买、保管、使用、盘点、交接

    1. 空白发票由财务部指定专人向有关税务部门购买。
    2. 未使用的空白发票必须按规定存放到财务部保险柜。
    3. 发票开具完毕后应及时到税务局办理核消手续,以取得新空白发票。
    4. 财务部应设置【发票登记簿】登记发票购买和使用情况。
    5. 发票只能按规定的范围进行使用,不得转借、转让、跳号、拆本使用或开具空白发票。
    6. 对于开具的发票存根及作废的,月末必须按规定装订成册,并分别按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存放时限存放,确保完整无损。
    7. 发票专管员因工作变动或调离必须按税法和企业管理制度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8. 丢失专用发票,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公安机关报告。
    9. 财务部指定专人每月对未使用的发票进行盘点。

    发票开具

    1. 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
    2. 发票的开具需要查核订单及发货单,要求客户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金额完全匹配发货记录。各项目内容应填写清晰、真实、完整;
    3. 严禁给未发生实际交易的他人代开发票。
    4. 严禁将公司领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提供向他人使用。
    5. 作废的发票需要整份保存,并注明「作废」字样
    6. 严禁向个人或税务机关以外的单位个购买发票。
    7. 对需开具增值税票的客户,必须对其「一般纳税人资格」进行审核,需相应提供以下资料:
      1. 【国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 【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3.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或其他有效证明资料)】复印件;
      4. 【银行开户许可证】等证件的复印件;
      5. 增值税开票资料即客户名称、税务登记号、地址、电话、开户行及账号等(注意审核与所提供的有效证件必须一致)。
    1. 发票开具时限
      1. 采用预收货款,托收承付、委托银行结算方式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2. 采用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3. 采用赊销、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4.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为收到受托人送交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5.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6. 将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7. 将货物分配给股东,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发票寄送

    1. 发票需邮寄的,由财务部在发票开具后以「特快专递」形式寄出。
    2. 发票由业务员直接交给客户的,须要求客户填写【发票签收单】经客户盖章后交回财务。
    3. 严禁通过货运站转交或夹在货物中托运。
    4. 对已开具的发票必须在【发票登记簿】 中序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开票日期、客户名称、金额、增值税发票号码、领取业务员、寄出特快专递号等);

    退货和销售折让的开票处理

    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后,如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应视不同情况分别按以下规定办理:

    1. 购买方在未付货款并且未做帐务处理的情况下,须将原发票联和税款抵扣联退还公司。将该发票各联次注明「作废」字样,作废该份增值税专用发票。
    2. 在购买方已付款,或者货款未付但已作帐务处理发票联及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买方必须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公司,作为公司开具红字发票的依据。
    3. 公司取得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要装订成册,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保管。

    收到发票的管理规定

    收到的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购货方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购入货物已支付的税额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普通发票是指除了专用发票之外的发票或其它收购价凭证。

    1. 接受发票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违反发票管理的处罚】的条款进行审核。
    2. 接受的发票要依实际交易的金额为准,票面要整洁,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盖章清晰,手续齐备,计算准确,并与所附的其他资料相符。
    3. 交易合同或协议的单位名称要与关于该单位的往来款项的单位名称,及提供发票的单位名称相一致;如果名称等记载事项发生变更,对方一定要提供变更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作附件入账或存档备查。
    4. 对于接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除参照以上规定审核外,应先到税务机关及时办理认证手续,然后再办理业务结算手续;
    5. 接受发票要根据业务的性质和实际情况索取具有抵扣作用的发票,以降低成本、费用;对无法提供具有抵扣作用的发票或无资格提供该类发票的单位,可以让其提供无抵扣作用的发票,但要以扣除税额后的金额结算。
    6. 业务人员取得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发票后,应及时办理实物入库、票据入账手续,不得拖延,暂时无法完成货物品质鉴定的,可先办理入库、入账手续,但须通知财务部门暂不作为付款依据。
    7. 运输行业专用发票。列支装卸运输费必须取得「运输行业专用发票」,「运输行业专用发票」是指铁路、民用航空、公路和水上运输单位开具的货票,以及从事货物运输的各类运输单位开具的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货票。货物代理业的发票和定额发票不予抵扣。合规的运输发票,按照结算金额的7%的抵扣率计算进项税额(或根据税务局要求进行调整),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不得计算扣除进项税额。
    8. 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联按期装订成册。
    9. 对不符合规定的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附件

    【发票购买情况登记表】

    发票类别 购买日期 编号开始 编号结束 份数

    【发票领用登记表】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的范围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1. 会计凭证类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 会计账簿类: 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 财务报告类: 月度、季度、年度及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
    4. 其他类: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会计档案的归档

    1. 对于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财务部应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由财务部编制移交清册,移交公司办公室统一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3. 移交本公司办公室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公司办公室应当会同财务部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会计档案的借阅

    1. 公司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2. 公司内部人员调阅会计档案,必须取得财务负责人的批准。

    会计档案的保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公司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按照下表所列期限执行。

    会计档案的销毁

    1. 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1. 由本公司办公室会同财务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2. 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3.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财务部共同派员监销。
      4. 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总经理。
    1. 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2. 公司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的交接

    1. 部门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2. 移交会计档案的部门,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3.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交。
    4.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附件

    【合同登记表】

    附: 合同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与各法人单位、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或相互之间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等,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运输合同、资产转让合同、仓储合同、服务合同、保险合同等。

    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1. 企业合同管理部门(法务部)的主要合同管理职责
      1.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条例,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制定、修订本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合同管理工作。
      3. 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
      4. 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5. 做好公司合同统计、归档、保管工作。
      6. 监督、检查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情况。
      7. 宣传合同法和有关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采购人员。
      8. 依法处理本公司的合同纠纷。
      9. 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10. 按期统计、汇总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1. 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1. 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2. 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3. 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4.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法务部通报。
      5. 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6. 协助法务部对合同纠纷的处理。
    1. 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
      1. 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合同履行中的应收应付情况。
      2. 做好与合同有关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统计、分析,提出处理建议、妥善保管收、付凭证。
      3. 配合法务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审签管理

    。。。。。。

    篇幅太长发不上了了,好在主体部分基本发上来了, 如需电子档,请看后面介绍: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 点赞、收藏并关注 @木青松 ,以便及时收到后续更新!下方是我搜集的30000多份各种企业公司管理可能会需要用到的制度部分目录,后续会逐步更新! 自助下载点此:竹石模板库_公司管理制度模板_企业管理制度模板_合同协议模板分享网站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