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为了狙击中国制造,美国花了多大的功夫?

2021-10-13财经



在十一期间,我跟不少的企业家聊了聊最近的经营情况,想听听他们对未来的想法。

其中,就聊到了关于制造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这些年来听到很多媒体都在说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和「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转移去了东南亚」。

这看上去是两个话题,其实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减少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话语权。

今天我(单仁资讯)把讨论的一些观点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就超过了美国,跃升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在此后的11年时间里稳坐龙头宝座。



而国家对于制造业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制造2025】开篇就讲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当中是属于一个根本性的地位。

其实我们去对比美国,也是靠着强大的工业基础起的家。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分工和员工成本的攀升,资本选择了外流,依次去到了日本、韩国、中国、东南亚这些低成本的国家,美国就用技术优势和华尔街的金融优势在源头上影响着贸易的逆差。

直到中国开始崛起,美国发现自己有点控制不了中美贸易巨大的逆差了,除了让中国多买点美国国债,美国对基础的工业也有了一系列的举措。

在奥巴马当政期间,美国开始扶持越南、印尼、印度这些东南亚国家,要求美国和盟友企业搬到人力成本更低的这些国家,从中国的手中抢得更多订单。

到了特朗普时期,一句振奋美国人心的「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彰显了美国人对于制造业回流的决心。

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朗普为了让中国富士康去美国投资工厂,答应给予超高的补贴。

但是最终几年之后,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工厂成了烂尾楼,特朗普口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了媒体的笑柄。



目前看来,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机会基本无望。

但是,好像东南亚的制造业似乎有崛起之势。


以越南为例,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越南当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5170亿美元,几乎是他GDP的2倍,而越南鞋业出口达到了182亿美元,仅次于中国,服装出口额突破了3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

从数据来看,越南的纺织业已经隐隐有超过中国的势头,甚至Nike和阿迪这样的国际品牌,已经将超过50%的订单交到了越南的手中。

除了传统的纺织业之外,东南亚的电子制造业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2018年三星卖的手机有5成是在越南生产的,并且还在印度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手机工厂。



手机厂商包括国产的手机厂商也都开始布局东南亚,2018年,vivo在印度投资40亿美元建立新工厂,同年OPPO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小米现在在印度已经有七家制造工厂,雷军还说过,在印度、印尼销售的产品95%以上都在当地制造。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证明,东南亚正在威胁到中国制造业,直到疫情的来临。

疫情像是一阵大风,掀开了所有人的底裤。

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一阵轰轰烈烈的复工复产,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疫情控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在2021年1-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13.56万亿,增长23.2%。



但是,东南亚并没有展现出自身的制造业优势。

印度就不用说了,疫情感染人数甚至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地区。

越南因为疫情在当地工厂实行了「三就地原则」,就地生产、就地吃饭、就地休息。

但很不幸,疫情还是波及到了这些工厂。

根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的消息,当地有30%-50%的中小型纺织成衣厂,因为无法配合实施「三就地原则」,被迫暂时停工。

马来西亚,是半导体重镇,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英飞凌都在马来西亚设有封装厂,但是因为疫情原因,这些工厂在停工复工之间来回横跳,严重影响到了全球汽车芯片市场。

泰国截止今年为止,货币泰铢已经贬值了11%,进出口贸易受到了重创。

图片来源:摄图·新视界



由此可见,东南亚的制造业与中国相比,韧性不足,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风险。

也有一位做鞋的老板也跟我说,东南亚自己早就搬过去了,结果老老实实卖厂卖设备又回来了,虽然当地工人的工资确实很低,但是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东南亚的隐性成本,需要付出高昂的时间和管理成本。



在疫情当道之下,全球制造业的底层逻辑早就变了。

在一般情况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制造业发展?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的制造业遵循的是 效率与收益优先 的原则。

现在拼的是什么?

是以水、电、路、网络、金融体系为主的技术设施、低端制造业拼的是人力成本、高端制造业拼的是创新,拼的是人才。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最初是以低端制造业起步,靠的是廉价的人力成本。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这个时候就靠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数量,更要靠劳动力素质。



再往后发展,产业升级,靠的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

仅仅从人才这个层面,我们就能看出,制造业的发展往往是与人才的成长是同步的。

东南亚国家能够提供廉价劳动力,但能不能提供高素质劳动人才,一切都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必然离不开基础设施,畅通的水路运输,发达的铁路网、公路网,以及完整而且具有聚集性的产业链,还有发达的网络系统,再加上成体系的金融系统。

这些都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必要基础。

但是在疫情之下,全球制造业的第一要务是安全。

安全的生产,安全的运输、安全的交付,这才是当前这种情况下效益的最大化,而安全来源于什么?



不会经常像印度那样发生打砸抢烧的暴动,工厂不会轻易发生集体感染,最好是整个国家疫情治理能力足够强,这其实考验的是什么?

是国家对社会的治理能力。只有治理的好,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更好的发展生产力,显然,放眼全世界,能做到这个的国家,屈指可数,但绝对不包括东南亚国家。这一点才是中国制造在疫情之下的绝对优势。

对这个观点最明显的佐证,就是海关在2020和2021年连续双位数增长的进出口统计数据。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尽管我们的制造业依然处于一个缓慢的产业升级的道路,但制造业的稳定性是其它国家所难以比拟的,这也得益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制造业是好是坏,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

但我(单仁资讯)一直说,互联网是工具,怎么运用它创造价值,这是企业家需要考虑的地方。

过去制造业的开端,都是从劳动密集型起步,因为廉价的劳动力是发展制造业为数不多的优势。

很多国家都是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然后再一步一步实现工业化前进,英国当年是这么来的,美国也是这么来的,德国是这么来的,中国也是如此。

但是,现在这一条路越来越难走了。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那么以纺织业为代表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转变成为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而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所拥有的基础劳动力,去和机器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工业去竞争,显然处于下风,一个柔性生产就足够提升整个工厂的运作和库存使用率。

这是一道工业发展初期的「数字鸿沟」。

这也意味着,后发的国家,或者是后发的制造业企业很难再去凭借人口获得优势,差距会越拉越大。

当大家都在使用数字工具和自动化设备生产,用全网营销布局全网通路的时候,劳动力低廉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制造业的发展的客观条件是环境,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还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那才是低廉的劳动力。

非洲的劳动力十分充裕,但没有人会认为非洲会成为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地方。

所以当讨论制造业转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尤其是在疫情之下,良好的环境才能有更高效的生产。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制造业还将继续一骑绝尘。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疫情之下的繁荣,我们的制造业也在出现着两大难题。

第一是低端产业里生产制造的利润正在被拉平,第二是两级分化的态势逐渐在加深,先进的制造业企业被鼓励,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要停电限产。

有质量的发展,会是未来制造业的一个主旋律。

对于产业升级所需要的技术壁垒、专利壁垒、生态壁垒、市场细分,还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让商业向前走一步,从产品到客户,从生产到运营,从集约化到数字化,不要在倒逼中出局。

文章来源:单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