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郭泽君,是一名旅行摄影人。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2023年腾冲科学家论坛」,看到了国内众多的「最强大脑」,他们的对话不时冲击着我的神经,忽觉人类强大的智慧结晶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助力是如此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论坛。
1937年,时局动荡,战火连天之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学校迁至云南,组建了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8年,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一张书桌」,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位人文学者,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迹。
2003年,顾秉林和许智宏在去瑞士达沃斯的路上突发奇想:能不能在中国找一个地方,既可仰望星空讨论科技问题,又能脚踏实地从事一些研究工作,他们一致想到了云南。
01 梦想照进现实
20年后,他们的浪漫梦想在云南腾冲成为现实。
2023年12月1日至3日,由清华原校长顾秉林、北大原校长许智宏、南开原校长饶子和三位老校长牵头,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旨,「科学·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在腾冲隆重举行。
为什么选择腾冲?因为气质相符。
文气与骨气,是西南联大师生的精神气质,也是腾冲的城市气质。
这里有明代的书院、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出来的腾冲书香。
而作为军事重镇的腾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造就了「滇西抗战」的丰碑。
02 论坛大咖云集
100多位院士,20多位世界知名大学校长,500多位专家学者,300多位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齐聚腾冲,对话交流、推进合作、促进创新发展。
这个论坛的特色是年年开、季季开、月月开,而且采用「1+10+N」模式,即1个论坛,10个分论坛再加N个配套活动。
10个分论坛:校长论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医学材料与产业技术创新论坛、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论坛、国际前沿科学论坛、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论坛、全球变化生物学效应国际研究计划(BCGC)研讨会、绿色食品与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温泉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企业家创新论坛。
N个配套活动:院士讲坛、「科创中国」系列活动、中国—东盟工程师圆桌对话、IASP中国区会员沙龙暨中国园区及科技企业发展交流会、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青年科学家沙龙、2022启迪之星年度DEMO DAY路演、项目推介及合作洽谈。
03 实力与底气
开幕式上,备受关注的「腾冲科学大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以及美籍华裔科学家、国际公认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获奖。
首次颁发「腾冲科学大奖」意义重大,说明我们已经有了当「裁判」的实力和底气,同时也为争取科技话语权打下了基础。
「云南民族医药应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先把民族医药中的‘宝贝’找出来」;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聚焦沿边跨境云南特色,提升制度创新系统集成」……论坛上,院士专家围绕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前沿科学等主题广泛交流,为云南发展出谋划策。
04 项目合作
科学会堂外,「前沿科技与重大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全国前沿科技成就:多年生稻技术、ENF级人造板、全国领先液态金属产品……
短短2天,就有12家单位与参展单位达成合作。
腾冲科学家论坛为科学家与企业家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推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转向「生产线」。
截至目前,腾冲科学家论坛已促成云南省人才引进项目90余项,引进人才200余人,促成10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超620亿元,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食品与消费品加工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
「腾冲科学家论坛」既有顶级高校与科学家加持,又有产学研多方合作,更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打造「中国的诺贝尔奖」。
云南可期,中国可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