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滞涨」形成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石油危机」引起的总供给冲击;「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需求冲击。
Barsky和Kilian(2001)的总结中,整个「滞涨」发生的过程可简化为:1968-19670年美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1971-1972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稳定失业率(当时美联储将货币政策目标由稳定通胀转变为稳定失业率),美联储开始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结果通胀快速上升,但确实实现了稳定就业的目标;
与此同时,为了稳定本币币值,其它主要经济体在通胀稳定增速较快的情况下开始释放流动性,全球性货币超发开始;然而1972年开始,美国实际利率「不正常」的处于负利率状态,全球性工业品价格普遍急剧上升,通货膨胀持续,通胀预期加剧,但此时石油价格并未明显上升(可能的原因是石油是远期合约);1973年上半年,通胀已经十分严重,美联储突然收紧利率,此时对经济衰退的预期已经出现;
1973年下半年,石油价格开始大幅上升,并持续至1974年;1974年,美国经济开始迅速衰退,但通胀依旧持续;1974年末至1975年初,美联储为了稳定经济又开始更大规模的流动性释放,新一轮货币扩张开始;至1976年,「不正常」的负利率又开始出现,但通胀并未回落至目标水平;1978年,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突然又开始收紧货币;至1979年,新一轮油价上涨开始,产出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