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基本上都是从外部了解
我从内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前小鹏员工,12月离职)
(友好评论区探讨,攻击 阴阳删除评论)
我认为销量和市场环境或许没有的那么强相关。
因为产品销量产生的动作,发生在产品被出售的一刻。
是谁在出售? 销售
是谁在买?顾客
分析顾客,买小鹏甚至是电车的很多人真的就懂新能源吗?
其实大部分都成交顾客都是从各种不靠谱渠道,去了解种种基础信息,比如:
800v,辅助驾驶,l2 l3 l4,激光雷达。
起火,刹车失灵,充电慢,续航打折。
背后的技术其实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关注,大部分人也不会去深究,消费者只了解名词。
背后的技术:
峰值功率维持时间本质上是散热问题
辅助驾驶是软硬件结合,并不是激光雷达的有无
充电速度需要看电池温度,电池电量百分比,充电桩功率协议等。
L2 3 4这种分级有意义,但是不大,具体看表现。
以上,几乎很少有消费者会了解到这个地方。
ok,那么其实很多顾客不买小鹏问题是什么?
品牌,外观,价格,配置。
这才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甚至可以这么说,从汽车消费品诞生开始
在中国,无论油车电车,这都是消费者会考虑的首要因素。
那么就需要一个好的销售,去解决顾虑,给顾客带来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了是吧?
品牌种草,讲解配置,续航,充电速度,竞品差异,优秀的试驾等。
这个时候(23年底之前),小鹏内部还是一片欣欣向荣,无论是士气 销量 品牌等
然后就开始了一个由凤头(王凤英)开展的木星计划。
木星计划内容不好说,实质上结果就是关闭一大片直营门店,很多经销商入驻。
对于消费者,经销商难免有管不住手脚的人(还不少)会违规销售,和直营模式产生冲突。
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品牌本身就会产生不信任感。(直营同学才说统一价格,经销商那边就说还能少2000)
对于销售,店关了的
- 15km内调动
去新的销售门店没有资源,蛋糕就这么大,人越多大家吃的越少,调动后的门店新人老人都不舒服。
2. 协商离职
跳槽去别的品牌,销冠-1 or 专业新能源销售-1
对于销售,店没关的
附近开很多经销商门店,消费者一个地铁or出租车起步价就能违规销售送充电桩甚至是返现,剁单现象太多,赚不到钱+感觉没有前途(向上发展机会更少)半摆不摆。
以上结论:消费者要比价迟迟不下单
优秀销售要么离职要么跳槽要么开摆
产品有 顾客有 销售少了=销量少了
23年,我认识的很多小鹏销冠 主管 店长 都跳槽了,各个品牌都有,这点对销量影响我认为占60%。
第二点,不给力的经销商
目前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一个怪像,原有的直营店关闭,接手的经销商迟迟不开业或开业后人员流动巨大。
1.不开业有很多原因,不好说
反馈到市场上,就是出现地域性的品牌空窗期
整个市场被别的品牌蚕食,后期二次开发市场成本高,经销商不会去做,小鹏不能自己去做了。
2.人员流动问题
几乎所有经销商汽车销售体系的销售人员流动都很巨大,超过半年的很少。
但是直营体系的超过一年很多。
导致销售本身客户基盘积累不够,品牌和产品的了解不够,对于本品销售技巧 专业度 深入度 都不够。以及经销商招的人很多学习能力不强,不能以智能为抓手,只能以价格为抓手。
那么消费者为什么不去买比亚迪,长安,奇瑞等国产车呢?
以上结论:经销商不给力直接丢市场
经销商乱招人直接毁市场
对于品牌,我觉得有几个灵魂人物
易寒,吴新宙,高层更是有几个的出走,多多少少有些许影响?
以上,就是我从内部分析觉得小鹏目前销量存在最大的问题。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钱的问题,养不起直营店,投不起广告费。
车真的是好车,智能也是真的强。
推荐大家骂也好,爱也好;都去直营店试驾试试,产品是真的好啊!!!!智能是真的强啊!!!
已经开放全中国无图智驾了!!
你们知道吗!!!
已经是从能用到好用了呀!!
然后这里有一个蛮搞笑的给给大家分享,认识很多销冠和优秀的主管/店长
一半去了小米,一半去了极氪
其他零零碎碎什么品牌都有
小鹏啊小鹏,新能源的黄埔军校hhhh
(蔚来好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