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知道小米汽车的经营状况有多健康,小米造车都不接受外界的融资,小米完全是用自己的钱造车。
雷军应该在最初的几次演讲中就说了,很多人想投资,都被他拒绝了。
他们我们自己造,盈亏自己承担。
这话的底气,来自于小米造车的时候,账上就有1000多亿的现金。
造车烧钱是烧钱,但雷军估算的造车成本是,10年烧100亿美元。
目前三年过去,烧了100多亿,小米汽车就已经走上正轨了。
而且造车后,小米的现金储备还增长了,从21年宣布造车,到24年,小米账上的钱,从当初的1000亿,增加到了1500亿。
当然这里的现金储备增加,与汽车业务赚的钱关系少,更多的还是手机等业务赚的钱。
造车对于小米的加成,在于拔高了品牌调性,并且实现了再度的破圈,让更多人知道了小米,这会让小米整体的受众扩大,让愿意买小米产品的人变多。
通过造车,小米完成了自身品牌的升级,也实现了自身的蜕变。
通过造车,小米的股价实现了一个超级的V型反转,小米也变得越来越好。
就问国内哪家车企的现金流有小米健康?你很难找到,小米汽车目前的负债率都是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中最低的。
小米是上市公司,小米的财务都是要公开的,是非常透明的,要接受股东监管的。
小米目前造车还是一路顺风顺水,势不可挡的状态,接下来看小米汽车在业务扩张阶段,能取得什么成绩。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只要小米策略正确,加上市场买账,短期内是不存在什么雷点的。
感觉接下来会有更多企业暴雷,背后的投资人,一看雷军三年100亿,就做出了月销量两万的小米SU7,自己投资的车企,烧了这么多钱,最终一个月就几千辆,而且未来还要持续亏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于是就撤资。
而上游一撤资,有的企业直接就完了,比如前几天的极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等厂商选择止损,不玩了,于是就没了。
目前其实新能源的风口已经卷的差不多了,到了收官阶段了。
现在更大的市场,其实在于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方面。这些新兴的赛道,更容易卷出来,而不是继续卷汽车。
接下来应该还会有一些撑不下去的新势力,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收关洗牌阶段,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