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国产P13】简单试驾理想one和宋+DMi

2022-07-06汽车

2022年6月19号更新:

鉴于评论区有不少宋+车主质疑我对此车的评价,我又去另一个4S试了一次宋+,因为试驾路线的不同,这次的体验相较于上次更加细化了,对此车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所以我对此车的评价有了更深入的改变,有更好的方面,也有更差的。但是总体没有大的变化。有变化的部分我会在原文中以括号的形式体现。

但是!关于此车油门响应差的问题,我专门确认已经调到了这些人所说的「运动模式」试驾,并且和试驾专员确认过此车的模式问题。事实上根据试驾专员的说法,上次试驾我就试过运动模式。再次试驾之后得出结论,此车的油门响应就是差。

如果还有人质疑这一点,希望你们分清楚油门响应速度和油门map(或者说稳态下油门对应动力)的区别。它们一个描述的是瞬态(响应速度),一个描述的是稳态(油门map)。

这是油门响应:

这是油门响应

绿色的车A油门响应更好,开起来更「跟脚」。车B油门响应差。像B这样的车,我开过的有宝沃的BX7,沃尔沃S90 T4。

这是某一速度下稳态下油门深度对应的动力:

某一速度下稳态下油门深度对应的动力

油门map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图像,但是为了理解简单,所以这里给定速度。

一般讲绿色的车A油门比较缓,红色的车B油门比较贼。老日系车动力比较差,喜欢做成车B这种。

或者某些车的普通模式和运动模式会分别做成车A和车B两种曲线。这也是评论区里比亚迪粉丝们说的「运动模式」和普通模式的区别。

就宋+DMi这个车来说,运动模式油门响应在电驱动汽车里就是慢。至少比同为P13混动的英仕派iMMD和理想one慢。也比很多纯电慢。

而跟疯甜的TNGA混动雷凌对比,疯甜的油门踩下去有明显的分段感,电机的动力来得很快,而发动机介入的感觉有点像奥迪的机械增压的车机增介入的感觉,总得来说比比亚迪的跟脚,但同样不如大部分纯电,这也是我一贯的认识。

如果你搞清楚了上面这些,还觉得这个车油门响应速度不慢,请列举出你的理由再来跟我争。

另外还有人提出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车子加速抬头。

首先我们要明确抬头的原因:

车子加速的时候,因为重心高于地面,所以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可以看做汽车重心上受到一个向后的和牵引力大小相同的惯性力。这个力作用在高于地面的重心上,让汽车有绕后轮接地点向后翻转的倾向,这时汽车的轴荷会向后轴转移。后悬挂受向下的力增加,前悬挂受向下的力减小,汽车抬头。

这里因为讨论的是同一台车,所以不论悬挂杆系的抗点头和抗下蹲作用。单论加速造成的抬头,可以看做只跟加速度有关。

既然只跟加速度有关,那么响应慢减小抬头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另外,响应慢看似可以滤掉驾驶员脚下某些杂碎的操作,但是实际上会造成驾驶员踩下油门后,由于没有得到预期的加速度,继续深踩油门以请求更多动力的情况。在油门反应过来之后,由于动力过剩,驾驶员又会减小动力请求。这种超调使瞬时的加速度更大,加速度的变化更大,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抬头(以及车身俯仰变化)和前后方向的不平顺。

除非是那种从不踩大油门,从不超车的移动路障驾驶员,否则这种设定完全是降低舒适性和驾驶感受的!而你们一边说别人移动路障,说这个车加速快,一边却给这种设定开脱,这是双标!

我开e6的时候就很讨厌BYD这个设定,老秦、汉到现在的宋+混动车一直是这样,我的这个看法也不会改变。

以下为原文:

经销商处试驾了一把理想one和BYD宋+DMi。两个P13混动,总地来说都比较失望。

理想one方向偏轻,转向响应中等,比不上最好的油车。低速隔音不错,中低速下发动机的介入和停机几乎没有动静,表现很好。减震偏软,低速大震动吸收地还可以。

但是抗点头比较差,前麦弗逊悬挂,减速刹停时点头很严重,重刹的时候姿态控制得不太好。这是麦弗逊通病。

这个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了疯甜高地人底盘魔改,在用了265宽的胎的情况下,高速劈弯时极限不线性,超过极限之后车会突然像在飞一样推着往外滑。

这个车油门在两种模式下的响应都不算快,会滤掉一些杂碎的操作,但是总得来说还算中上水平,加上油门深度和动力对应得比较线性,有些人会喜欢。

这个车两个电机一共245kw,我开的时候油量充足,电量70%,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输出功率限制在了219kw,在中低速城市驾驶时体感加速没有比ID.4这种肉车强太多。电制动功率被限制在了69kw,而且在60左右的时候大概只能用到50kw左右,作为一个双电机四驱的车,电制动功率有点小。电制动的减速能力还不如同电量下单电机的ID.4,更何况理想作为混动车用的是功率型电池。这个车有CRBS,但是可能意义不大。刹车脚感略微不自然,机械制动和电制动的切换有一定的异常感觉,不过总得来说表现可以接受。

其他方面,车机操作逻辑清晰,运行流畅,一共四块屏,可玩性比较高,可以看霹雳霹雳,语音识别能力不错。

座椅舒适性正常,但是座椅调节运作好像有点卡,可能是试驾车的问题。视野正常,作为一个大车还算好开。就是转弯半径比较大。

总得来说,作为一个30多万,能加油能充电,加速7秒以为的6座大车,性价比还算不错,实用性比较强。但是这个车的驾驶感受不完美,底盘悬挂也无法支撑这么大的车加这么大的动力,说白了如果开车比较野的话会比较失望。但是三缸对于这个车来说并不算问题,喜欢的话不用纠结。

最后,新势力的试驾服务真的不错,没有太多的路线限制。

================

BYD宋+DMi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车,之前静态看过,今天主要是动态试驾。

不过首先,这个车后悬挂虽然用了筷子,但是后备箱地板太高,导致后备箱空间一般,没有体现出筷子唯一的优势。

BYD的试驾不给上快速路,当然人家卖得好,甚至销售不会主动加微信,给试就很给面子了。

这个车悬挂动作略微有点碎,偏软,但是总得来说质感还可以,不会很生硬。

(第二次试驾感受:悬挂较软,减震器有时对震动的吸收略为不彻底,车身有过大动作之后有少量余震,但是不严重。符合定位。)

方向响应一般,点头控制得不太好。方向过轻,手感不咋地,只能说能用,这点跟老款秦很像,但是比老款秦好一些。

(第二次试驾对方向的评价:方向略轻,中心区比较明显,方向回馈力随角度增益比较大,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设定,有老秦遗留下来的感觉,但是比老秦的好,符合定位)

因为是前驱车,可能有轻微的扭矩转向,但是毕竟助力劲比较大,不明显。

电制动功率太小,只有30多kw,就算是高回收下松油门减速也不明显。刹车脚感比较差,最开始是一小段弹簧感很强的空行程,然后马上是一段回馈力很大,单位踏板深度的制动力也很大的制动行程,但是回馈力和制动力不对应,脚感奇怪。试驾路程太短,加上奇怪的脚感,我没有试出来这个车是否有CRBS,但是即使有,它的CRBS调校,特别是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的交叉和切换也不是很完善。

(第二次试驾勘误和新的感受:这个车的电制动功率实际上可以到50kw左右,对于18度电池的混动车来说电制动功率还是够用的,实际上看倍率已经比理想强了。但是刹车脚感不好,行程过短,回馈力太大,回馈力与踩踏深度和制动力的对应关系有点模糊不清。不过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的过渡没有问题,比较自然。另外,这个车刹车头段有少量没有回馈力也没用制动力的空行程,这让这个车的刹车踩起来比较廉价。)

油门迟滞太大,跟e6一样,比亚迪通病,这么多年一点没改,把电驱动的优势完全抵消掉了。

发动机动静不明显,不太能感觉到介入和停机,非常不错。开起来就是比亚迪电爹的感觉。

(第二次试驾感受:发动机动静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发动机的介入、停机和运转,但是总体来说,跟油车比还算不错)

关门声、关门手感是典型的新时代堆料国产车的感觉,比较绵软细腻,有些人会喜欢。但是关后备箱的时候有轻微的金属震动声。这车静态隔音还可以,高速噪音没试。

其他方面,座椅舒适性同样没啥大问题。人机工程相比e6、老秦、宋专业、糖这些有了巨大的提高,视野和座姿都正常了。

总得来说,作为BYD深度油改电时期的产品,又是现在很火的P13混动,我对这个车比较失望。它的人机工程虽然比前一个时代的BYD好,但是驾驶感受、油门刹车脚感、方向手感依旧存在问题,以至于完全体现不出电驱和传统变速箱相比的优势。而且用了筷子悬挂,后备箱空间却不大。

这个车网上吹得很神,但是就车本身来说,就是值油耗够低,乘坐空间同级够大的价格。真说性价比有多高,也谈不上。

==================

另外关于BYD DMi类系统,以及相应的国产车和疯甜THS车的对比。

疯甜的TNGA卡罗拉价格更贵,隔音很差,内饰比较素,车机也是古董。动力比较差,油耗也比DMi要高。

但是TNGA卡罗拉的驾驶感受,不论是油门脚感,还是方向响应,亦或是底盘的所谓「韧性」,都是强于BYD的宋+的。

当然,疯甜混动车的刹车脚感也不是很好,电制动功率小,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的切换突兀。

而BYD的宋+便宜馅大,车机智能,动力更好,油耗也更低。

但是驾驶感受和底盘调校是比不上TNGA卡罗拉的。论动力,虽然卡罗拉很差,但是只要敢踩,绝对够用。

所以没必要神化DMi这套东西,虽然性价比看上去比较好,但是BYD的驾驶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看到动力这里,肯定会有人有给我扣帽子的冲动。先不要急。

对于动力,我的评价标准有如下几条:

对于所有车:

动力响应比绝对动力重要。当然,是在绝对动力差距没有特别大的前提下;

前驱车绝对动力会造成起步严重打滑或严重切动力的,多的部分不算优势;

慢一点的小后驱【好于】快一点的大前驱。

对于油车:

发动机热效率、升功率、总功率一定要占两条。另外发动机热效率比后两条重要。

对于四驱纯电:

小异步+大永磁【好于】两个大永磁【好于】两个大异步。

所以有时候我会更加推荐525而不是530,推荐大众的330TSI或者530而不推荐380。

这也是我做出卡罗拉THS驾驶感受强于宋+DMi的结论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