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自1978年改革开放、1992年市场化改革以来,原教旨的理想逐步祛魅之后,全社会的价值观迅速世俗化和物质化。简而言之,「团结一致向前(钱)看」。
因此,造成了国内社会无穷无尽的攀比心理。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衣食住行,自然在这个层次上也可以进行攀比。 但是,目前看来,只有行更方便展现阶层身份标签。
衣:如果你穿着一身定制西服,但是没开车却挤在地铁上,怎么看都像房产中介和保险销售。如果你拎着LV的最新款包包,但是没开车却挤在地铁上,很容易被误认为高仿。因此,这个维度的攀比需要其他的资产来彰显和帮衬。对于大城市打工人,包包和时装咬咬牙也能买得起。
食:高档餐厅实行会员制,有些甚至不对外开放,可炫耀性不高。
住:高档楼盘门禁严格,外人进不去。比如你住在汤臣一品,最多也只能发个朋友圈带定位,让朋友圈的人偶尔羡慕一下,但是多数人的朋友圈基本和自己同一阶层。而且即便拥有数十本京沪深房产证的业主,也不可能把房产证做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向他人炫耀,可炫耀性依旧不高。加上富裕阶层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并不愿意时刻炫耀自己家住在哪里。
行:这个是最容易进行炫耀的,因为汽车本身就是交通工具,可以随时开在路上,辨识度也很高,方便吸引他人的目光。因此,「迈巴赫立的不是标,而是你多年站不起来的腰。」
豪车是否是消费主义智商税? 从品牌溢价看,豪华品牌汽车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品牌溢价,但是还是遵循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 日系廉价车的防撞能力普遍堪忧,被自行车撞得后保险杠凹陷的视频抖音上遍地都是。大部分百万级豪车的事故死亡率明显低于廉价车,78S发生严重事故后,车主安然无恙走下车的视频抖音上也有很多。
别人身价千万,买辆奔驰S就和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买辆卡罗拉一个道理。你月薪4000元,硬咬着牙分期付款买了2万元的LV包,在地铁上还被别人背地里嘲笑可能是高仿。况且,100万元的奔驰S安全性确实高于5万元的五菱宏光,2万元的LV是比400元的包多了防弹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