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人超车会导致你踩出急刹车,说明你的车距就不是安全车距。
这里有一些很简便的方法,帮助你判断清楚,安全的车距究竟要留出多少,供你参考:
你不妨将你和前车之间的距离,想象成一支空气悬架。你除了决定这支悬架的行程以外,还需要决定这支悬架的刚度。总而言之,你的目标就是:
1. 让它永远都不要打底。每当行程减半,你的悬架刚度就要加倍,也就是说,一旦你选择了更近的车距,刹车就要相应地更加迅猛。于是你也就更容易同前车进入胆小鬼博弈,进入一个刹车还是油门的高频迟疑当中。
2. 让它的的缓冲尽可能是舒适的。也就是说,每一份被压缩的行程,转化为的加速度,都要越小越好。或者换个说法,用10秒的时间去化解一份冲击,总要好过用0.1秒时间,去化解一份冲击。前者是屁股落在沙发上,后者就是坐跳楼机了。
3. 让你的缓冲尽可能是有预谋的,而不是被迫承受一个突如其来的冲击。也就是说,你要远在使得车距改变的因素到来之前,就预见到它的改变趋势,就比如说,你知道更远的车刹车了,但你前方的车还在匀速行驶中,于是你就可以更早开始刹车,也就可以刹得更浅了。
4. 在保证以上所有指标良好的情况下,你的刹车次数要尽可能给得少。反映到你的驾驶上,就是你的脚在油门和刹车之间的摇摆,要尽可能地少。或者如果你采用单踏板操作,你的油门踏板升到顶的次数,要尽可能地少。
5. 在可能的情况下,你需要指挥你的前车和后车,让他们的行为具有更大的确定性,于是你的指标就有可能进一步变好,固然,悬架是指挥不了路上的石子的。但是你的驾驶行为,是可以指挥你身边其他人的。就比如说,后车出现了一个超车征兆,你不论是缩短车距让它死心,还是拉开车距欢迎它超,对方都会被你的行为所牵引,进而做出下一步决定。
以上的5点,你每多做到一条,你的行驶品质就会有质的提升。
具体该怎么实现这些指标呢?其实不难。你只需要像最笨的机器学习软件一样,自己每被逼出一脚急刹车,就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车距留太少了,冲击的响应做得过迟了,对征兆的预判没有做到位,对于其他车的动态缺乏主动干预。
如果你后面几个指标不能一下子做的很好,那么最简单地,你就不断地把车距加大,无脑地加大,放进来无数辆车也无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学习如何判断征兆,如何把前车的刹车动作改小,如何根据路况选择加速还是滑行。
等到你把后面的指标改善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你就可以适当地把车距收紧,让这些超车行为对你的行驶节奏的破坏,变得更少一些了。
总而言之,路上发生的 任何变故 ,都是你对你的车距,你的行驶策略方面的一种指示,将这个变故 对你造成的影响 改小的策略,是一定存在的,就如同各种不动点定理所指示的那样,即便是一个乱成一团的局面,也必然有一些点,是稳坐钓鱼船,一路上几乎平稳滑行,不踩刹车的。你就要去做那个点。也就是代表群体行为期望值的,那个准确判断出均线所在,并且始终稳稳咬住它的,那个数据点。
当你理解了这个事情的逻辑之后,你能够做出改善的,就不仅仅是驾驶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