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40年前,上汽大众相信自己会卖出2800万辆车吗?

2024-12-11汽车

「40岁正是闯的年纪。」

12月10日,上汽大众40周年活动现场,有不少媒体同行借用了「高龄打工人」视角创作的职场梗,来形容40岁的上汽大众依然竞争力十足的样子。

诚然,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又蓬勃兴起。旧格局的打破和新业态的建立之间,让很多传统企业难以适从,越来越多在上一个时代打出统治力的品牌和车型,都成为时代车轮下的一片黄沙。

与此同时,依然有几家兼顾品牌信仰和产品实力的合资车企,在自主品牌的突飞猛进中坚守市场,不仅在燃油车型上表现出深厚的实力,还在电动化上做出不错的成绩,成为一众合资品牌在切换赛道时的重要参考样本。

上汽大众就是这样其中之一。

一方面,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朗逸、帕萨特和途观家族在燃油车市场表现稳定;另一方面,以ID.家族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不仅是大众转型的核心力量,更是整个合资品牌「全村的希望」。基于此,也难免会有人玩梗--如今的上汽大众,正是闯的年纪。

但是话说回来,当把时间的视角移回40年前,初成立的上汽大众相信自己会卖出2800万辆车,并成为中国市场最成功的合资车企之一吗?

先行者,争议和2800万辆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外合资模式还是一件新鲜事,鲜有企业尝试。彼时的大众汽车董事长卡尔·哈恩在推动与中国车企合作事宜上,没少遭遇来自大众汽车的内部阻力。在当时大众的董事会上,长达半年多的争论让大众对于中国市场意见极其分裂。

但在中德双方多次友好交流下,1984年10月,上海汽车集团和德国大众集团终于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作协议,开启外国车企进入中国的新时代,上汽大众则和北京吉普、广州标致等,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车企,是中外车企合资模式的先行者。

而考虑到大众汽车内部的意见分裂和中国汽车市场一片未知,也许在成立之初,上汽大众也没想过日后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然而,事实就是,大众凭借成功推行的一系列车型,成功收获了国人对大众品牌的喜爱,被誉为「最成功的合资车企」之一。正如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表示的那样:「四十年来,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精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推动了上汽大众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坚实基础。」

不仅仅是取得丰硕的成果,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路是如此顺畅。

当时的市场背景在于国内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合资企业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市场让渡是主旋律。而随着外资进入,诸多中外合资品牌应运而生,合资企业们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

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车型和品牌信仰,上汽大众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自从中国第一辆合资汽车桑塔纳在1983年下线开始,上汽大众便开启了开挂般的发展之路。

首款车型桑塔纳,在国内汽车市场连续22年夺得销冠,累计销量超600万辆;帕萨特5年间销量近40万辆,成为中型轿车市场的常青树;朗逸上市4年单车销量突破100万辆;途观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合资品牌SUV......

尤其是上海大众改名上汽大众后的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上汽大众年销量连续四年超过200万辆,到达了销量巅峰,成为中国车市上无可撼动的冠军品牌。

然而,一颗来自2019年平安夜的「毒苹果」让上汽大众遭遇在华市场上史无前例的争议。

2019年平安夜,中保研公布帕萨特碰撞评测成绩,A柱弯折溃缩让帕萨特成了上汽大众的软肋,消费者糟糕的情绪也在此刻彻底爆发。随后,「帕萨塔25%」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甚至几年前多次登上315的往事也被再次提及--上汽大众遭遇严重公关危机。

紧随其后的,是自2020年开始,上汽大众的销量出现了显著下滑,2020年销量降至150.5万辆,2021年继续下滑至124.2万辆。尽管在2022年有所回升,达到132万辆,但2023年再次下滑至121.5万辆‌。

不过,大众品牌的实力和上汽大众的调整能力慢慢消除了帕萨特碰撞事件的影响。

如今,改过自新和推陈出新后的帕萨特,自2024年1月以来,几乎每个月销量都是中高级燃油轿车第一,从今年前十个月的数据来看,帕萨特家族累计销量近20万辆,依然是最畅销的B级轿车之一。

帕萨特的「自救」只是上汽大众调整能力的缩影。近几年,上汽大众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产品规划调整、渠道改革和营销发力等多方面优化,包括帕萨特、朗逸、途观多款经典车型依然在这个新能源抢占主要流量的市场环境下,保持着不错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上汽大众的ID.家族自诞生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万辆,今年累计销量也已超10万辆。其中,上汽大众ID.3表现尤佳,连月销量万辆左右,领跑合资纯电榜单。

在桑塔纳的一鸣惊人中,在帕萨特的高光低谷中,在企业自我调整中,在新能源的持续发力中,上汽大众迎来了自己40周岁的生日。这一年,上汽大众得到超过2800万用户的支持,依然是最成功的合资车企也是之一,并在新能源切换的特殊时刻熠熠生辉。

合资2.0,上汽大众的调整

随着汽车产业的变迁与升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历经数十载的发展与蝶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期间,涌现出了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城等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国产品牌,带动着整个行业的持续升级。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加强了全球化战略部署,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长城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等。加之跨国公司也开始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国,带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已实现了从市场让渡到技术平权的历程。

一边是中国品牌的不断上攻,一边是新能源的趋势所在,在中国走过几十年的外资品牌,开始被产业大洗牌,这是中国制造业崛起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哪怕是强如大众、通用和日系三强等主流合资品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和市占率下降,又遑论那些二线合资企业因为产品力本身羸弱,被一线企业挤压市场,再加上本身没有新能源技术的支撑,很快在市场中被用户疏远,甚至有不少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在新的变局中,唯有改变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和走下去的可能。因此,一种全新的中外合资模式开始盛行。

我们都知道,40多年来,所有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都是由外方提供产品、技术、品牌、生产制造,而中方则负责销售,用广阔的市场机遇换取技术发展的时间。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方在电动化产品和技术上超越了外方,后者也出现了依赖前者技术的现象。

因此,包括大众牵手小鹏、捷豹路虎和奇瑞、Stellantis入股零跑......越来越多外方企业主动谋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搭载中方的电动化平台等新能源技术,以谋求产品力的增长和品牌力的延续。

这种全新合资模式的诞生,无疑宣告了一个全新合资时代的开始,它改变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外方提供产品、技术的中外合资模式,行业意义堪比北京吉普和上汽大众的成立。

而拥抱时代也是上汽大众的选择。

广州车展前夕,上汽和大众打造的奥迪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其新车将在2025年推向市场。可以预见的是,这款基于奥迪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打造的车型,将在智能化和座舱体验上迎来不小的升级,产品的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两周前,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而在40周年的活动现场,上汽大众也展示了部分正在开发的新智能技术。同时预告未来两到三年,上汽大众将推出多款基于全新混动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的产品。

而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都将拥有智慧的车载「大脑」,搭载高效安全的新三电系统以及城市NOA功能;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AI大语言模型也将助力智能座舱......相信这些升级都离不开中方的技术支持,这正是上汽大众迈向合资2.0时代的敲门砖,也是决定上汽大众在新时代下能走多远,能爬多高的重要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