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如何看待 9 月份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暴跌 28%?

2024-11-01汽车

拿最近一季财报数据比较。

比亚迪,2023前三季净利润213.67亿,2024前三季净利润252.38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8.12%。 [1]

比亚迪打价格战打的最狠,价格降的最多,利润反而增长18.12%,这说明啥?

说明,汽车行业有大量的水分可以挤出来。

大部分的汽车企业效率很低,应该降本增效,而不是指责价格战。

菜就多练,光动嘴皮子没有一丁点意义。

每一次在某个市场有新势力崛起的时候,旧格局的守护者都有两个选择,降价保份额,不降价保利润。

例如这次利润降低过程中,在公开骂的最狠的长城,利润反而表现的非常不错。

长城选择了不降价保利润,2024年长城的盈利表现还是很优秀,不过国内的份额就下降的有点惨,已经连续下滑5个月。

2024年1-9月累计销售85.4万辆,海外32.42万辆,国内约53万。

2023年1-9月累计销售86.4万辆,海外21.17万辆,国内约65万。

长城2014年1-9月国内销量同比下滑18.4%。

而且第四季下滑的势头会更猛。

长城整体除了巨大的问题,完全顺着魏的喜好运营,这是企业的大忌。

举个例子,你们去长城汽车的官方微博看一下。 [2]

你翻一下最近的微博,会发现,曝光率最高的是长城八缸摩托车。

这么一个极其小众,价格昂贵,且不是汽车的商品,占据官方宣传渠道最大的曝光量,显然市场部门已经不是为产品服务,而是在为魏的喜好服务。

作为对比,同样非常小众的小米SU7 Ultra,同样企业领导人花极大的精力推广宣传,但小米汽车的品牌格调获得提升,而长城汽车能从长城摩托上获得品牌提升么?

个人觉的很难,反而加深长城汽车坚守燃油车的感官印象,或许能抓住一部分燃油车爱好者的心,但中国汽车整体向新能源转变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靠情怀是不可能改变这种大势的转变的。

参考

  1. ^https://xueqiu.com/snowman/S/SZ002594/detail#/ZYCWZB
  2. ^https://weibo.com/u/184006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