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为什么「蔚小理」中最没有技术的理想却成了?

2023-02-17汽车

太长不看版

只凭「增程能避免焦虑」就能打败蔚来的说法有点太简单了

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无外乎 成本和差异化 两个方面。(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

理想目前的产品在这两点上都是比较聪明的,能用基本相当的钱(理想L9,蔚来ES7,小鹏G9都在45-46万左右),买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第三排多两个座椅和大电视)。这些差异化的东西确实不一定是什么牛逼的技术,但对特定的用户来说感知度确实是更高。

但目前L9这种产品的优势,有两个小弊端:

  • 一是奶爸人群的市场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增长下去;(类比当年讴歌MDX面向美国的super mom人群)
  • 二是这种产品技术壁垒也不高,其他企业也可以很快跟进。(比如坦克300那种非承载车身配纵置发动机就是壁垒比较高,其他车企只眼红)
  • 理想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两个问题,现在好像也在开始重新投入「技术」,研发新产品,这导致2022年Q3的财报还是不太漂亮,很有可能是研发费用的投入导致毛利太低了。

    详细分析版

    产品PVA对比

    选了和理想L9同价位的蔚来ES7和小鹏G9的顶配横向比一下他们的配置,看看再产品上,理想究竟做对了什么。也选了理想L8作为参考,同时把同样是7座SUV的前王者汉兰达也找出来看看。

    先比比「硬核」的部分

    理想的「动力性」确实是三家里最差的,也就是问题里所说的「最没技术」。但我问过我开理想的同学,他说其实加属性是相当不错的,比他以前开过的烧油的7座SUV要快的多的多。

    一般用户其实也就关心加速的那一小会,主要是扭矩决定的(功率和马力决定的是最高车速),所以我们找几个油车比比看理想到底啥水平:

    其中汉兰达为7座四驱版

    我拿这些车的最大扭矩除以他们的整备质量,代表他们初段的加速性能(0-100当然也行,但其实0-50或60给用户的体验差别更大,这个数据拿不到,就这么简单替代下吧)。可以看到用增程的理想最重,扭矩也没有蔚来和小鹏用了双电机的扭矩大,扭矩/质量比只有0.25。

    但如果找个油车来,比如7座SUV里曾经的王者汉兰达就比较拉了,0.18。如果说那一个日系车来比不太公平的话,那另外再给个参考:

    宝马x5,车长5060,60万的配置的扭矩/质量 400/2135=0.19 70万左右的次高配扭矩/质量是450/2225=0.20

    也就是说 46万的理想,但从初段加速这个维度上,虽比不上同价位的电车,但比一般认识里的7座SUV都要快得多 ,也不输给宝马x5这种豪华的号称高性能的SUV(70万的配置已经是M系列的了)。

    再比「软核」部分

    理想相比于蔚来和小鹏放弃了这200左右的扭矩换来了什么呢。

    首先是多了200mm长的车身尺寸和第三排座椅。而且这个第三排还能电动调节靠背还有加热功能。第二排也能独立移动,有独立腿托。相比蔚来更注重副驾(女王座椅,有单独的腿托),理想把重点都给二三排。

    然后是芯片方面,理想(娱乐用2颗8155和智驾用2颗orin- X)和蔚来(4颗orin-x)基本相当略低,比小鹏稍好一点。即使售价稍低的L8也是。

    理想似乎确实没怎么宣传他们的系统,娱乐和智驾用不同的芯片可能也是电子电器架构和系统暂时没有这个技术,但是对消费者来说,让他们去对比系统是不是智能显然没有对比芯片数量来的直接。

    最后就是经常被人说的大彩电和小冰箱了,虽然我也觉得好像没什么用,但反正蔚来小鹏也都这个价,就当是赠品了。

    综上,大概可以看出理想的思路:

    1. 曲线救国。买车是一家人的事,一个座位就是一个投票权,而且很多时候,除了主驾的座位一票可能顶两票;
    2. 对PVA的拿捏很到位。PVA指的是对某个配置给用户感知价值的分析。比如用户可以电动调节的第三排座位的感知价值可能是高于多出来的200Nm的扭矩的。

    理想很好的拿捏了愿意出40多万买车的家庭对6座大SUV的需求,这件事其实再二十年前,就在美国发生过,主角是讴歌的MDX。

    抓住人口红利

    2000年左右,美国有一类人群被称为超级妈妈Super Mom,是二战后婴儿潮的一代(1946-1964年,2000时大约35-54岁),而2000年恰好是第二波小婴儿潮,她们普遍都有2-3个孩子。

    这时候他们需要开车送不同年级的小孩去不同的学校,或者参加什么体育比赛,同时还需要去超市大采购(美国的超市一般都远离市区,买一次东西和我们春节回来家搬家的盛况差不多)。

    据以为曾在讴歌工作过的前同事说,讴歌MDX针对的就是super mom人群,能接送多个小孩,能去超市大采购,油耗还不高。

    在看回中国。

    中国的第一次婴儿潮也大概在建国后,那个时候经济太落后,就不讨论了。第二次婴儿潮在60年代,结束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的62-74年,这一代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

    到了80-90年代,这代婴儿潮的人群也就到了生育年纪了,于是有了我们这代被称为「回声婴儿潮」,是第三次婴儿潮。现在,我们这代80后90后,也到了三四十岁的中年了。前几年二胎开放后,迎来了一小波生育的高峰。

    这剧本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美国的Super Mom,我们这现在叫「奶爸」。

    虽然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理想L9很好滴抓住了二胎奶爸这个人群的人口红利,重现了当年讴歌MDX在美国的盛况。

    不过,这个能持续多久还不好说。

    未来还是挺难的

    奶爸和super mom的区别

    照理说,二胎开放后,我们应该期待的是第四次婴儿潮,但是好像只来了个小高潮。所以「奶爸」人群比起当年美国的supermom的人群,很有可能是后劲不足的。

    理想L9和讴歌MDX各自对手的区别

    理想L9用的增程式确实不算壁垒太高的技术,对二排三排的种种堆料就更没有了,这就会使的对手非常容易复制类似的产品来参与竞争。而很多对手,在技术储备、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上是相当可怕的。

    一个比较悲惨的例子是当年广汽传祺的GS4,刚推出的时候还被称为神车,月销两万的时候也有。(那时正好是现在的「奶爸」还单身的时候)。但后来突然就没落了,因为长城啊、吉利啊、上汽啊一窝蜂出了中小型SUV,蓝海瞬间变红海,现在都没缓过来。

    而讴歌MDX当时在美国的情况就比较舒服些,因为日本车普遍经济型远好于美国车,美国公司一时半会也拿不出这么省油的发动机来。所以MDX的好日子很是持续了几年。

    财报中可见一斑,说成了还早

    (最近应该快发2022年4季度的财报了,到时候再来更新一波)

    主要就是利润太低。

    毛利从20%降到了18%。但净利润还是负数

    理想汽车部分财务数据,左列为2022Q3,右列为2022Q2

    毛利降低,净利降的更多不是个好现象,说明在赔本赚吆喝,这样肯定是无法持久的。对比比亚迪的财务数据就好得多,毛利比理想少,才15%,但净利润却又3.73%:

    比亚迪汽车部分财务数据,左列为2022Q3,右列为2022Q2

    但好的方面是, 利润低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

    理想可能已经觉得靠低的技术门槛来抢占人口红利的先机不可持续太久,如果只有这么点招的话,很有可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所以理想是不是开始在憋大招了,一切等四季度财报出来再看看吧。

    总之,现在说理想成了还早啦。

    (说整个自主品牌新能源成了也都还早吧,毕竟没几家的毛利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