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 譚羽清
在寒風凜冽的冬季,來一場熱氣騰騰的溫泉之旅是許多人的假期選擇。但近日,一位網友糟糕的溫泉體驗,卻引發了大家對泡溫泉損傷皮膚問題的擔憂。
該網友表示,在泡溫泉時發現池子裏有很多他人搓下來的「泥」,隨後身體特別癢,臉上和身上都出現了紅疹。相關視訊的評論區,也有其他網友分享自己因為泡溫泉過敏、感染皮膚病的經歷。
那麽,泡溫泉可能導致哪些皮膚類疾病?又如何避免在泡溫泉時損傷皮膚?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鄧皓月。圖據受訪者提供
溫泉可能導致熱接觸性的蕁麻疹等皮膚類疾病
「泡溫泉時,身體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速,有時可能會導致熱接觸性的蕁麻疹。這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另外,如果溫泉水的衛生條件不合格,水中可能含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容易導致皮膚感染,可能會引發馬拉色菌毛囊炎。」1月21日,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鄧皓月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據悉,過冷、過熱、反復摩擦刺激、太陽光直接照射、劇烈運動等物理因素都可能成為蕁麻疹的誘因,熱接觸性的蕁麻疹就是由於皮膚局部受熱後形成的。而馬拉色菌毛囊炎則是一種由於馬拉色菌在毛囊內過度生長引起的炎癥病變,通常出現在胸背、肩頸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通常表現為半球形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皰疹或小膿皰,周邊有紅暈,可擠出粉脂狀物質。
此外,鄧皓月表示,溫泉水中可能還含有一些礦物質、添加劑或消毒劑,這些成分可能也會引發過敏性皮炎等皮膚問題。例如,溫泉所含的硫黃及其他酸堿物質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頗有療效,但有時也會刺激皮膚傷口而造成惡化,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
溫泉的正確開啟方式?
采訪中鄧皓月醫生表示,如果在泡溫泉的過程中出現紅疹,一方面應該立即離開溫泉池,采取一些基本的處理措施,一方面應及時就醫。對於前者,她建議:「可以用大量清水沖洗身體,盡可能將殘留在皮膚上的消毒劑、礦物質等沖洗幹凈,減少對皮膚的持續刺激。同時可適當冷敷,促進血管收縮,緩解紅腫和瘙癢。同時避免搔抓,以防加重感染和瘙癢癥狀。」
那麽,如何在享受溫泉的同時避免患皮膚病的困擾?鄧皓月醫生建議,首先,選擇正規的溫泉場所,如果泡溫泉的地方衛生條件不達標,可能會帶來感染的風險。第二,做好皮膚保護,如果皮膚比較敏感,可以在泡溫泉前,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進行預防,同時,平時要加強皮膚的保濕,尤其是在泡溫泉之前,多塗保濕霜,提前維護好皮膚屏障。
此外,鄧皓月醫生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溫泉,如果從皮膚健康的角度看,不建議這幾類人群泡溫泉:「一是皮膚屏障有受損的人,比如近期接觸過大量的日光暴曬,可能會導致本身皮膚屏障受損,這時再加上高溫的溫泉水刺激,可能會進一步引發皮膚不適;二是皮膚存在糜爛、潰瘍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三是有過敏史的人,如果現在或者以前有過類似蕁麻疹或過敏性皮炎的人,泡溫泉可能會增加過敏反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