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7/55ed08986567a1c80df02ab8440840f4.webp)
很多飽受抑郁折磨的人都存在一個認知誤區,即:變得開心就意味著康復。
雖然從表面來看,開心總歸是好事,但是對於那些已經身處抑郁的人來說,單純的追求快樂的心境,不但會讓自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而且會使自己體驗到迴圈往復的挫敗感。
為什麽會得出這種結論呢?
讓我以過來人的身份,盡可能細致的描述其中包含的邏輯關系。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讓你在與抑郁抗爭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早日走出陰霾。
![](https://img.jasve.com/2024-7/51dd5820039944f5eaf855c6a6ab160b.webp)
抑郁情緒和抑郁癥
雖然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抑郁癥開始大規模爆發,但是我們仍然沒有正確看待它的存在意義,依然對其抱有強烈的恐懼和誤解,這種感覺用「談虎色變」來形容毫不誇張。
然而,要想戰勝抑郁,極為重要的一步就要打破這種恐懼感,否則就難以展開下一步行動。
這一步的意義類似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困難如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為什麽我們會對抑郁產生強烈的恐懼呢?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偏見。
抑郁雖然不屬於精神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癥狀卻與所謂的正常狀態有著很大不同,且與真正的精神疾病患者有著某些共同特征,因此,很多人會將其當成精神疾病。
另外,抑郁癥患者如果不積極幹預,往往會因狀態的急劇變化而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
因此,我們才談虎色變。
所以,我們可以這麽理解:一個沒有過抑郁經歷的人談如何戰勝抑郁,其實對於真正的患者來說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第二個是抑郁癥本身的特點。
在中國古代,將抑郁癥叫作「顛」,將躁狂叫作「狂」,這兩種狀態交替出現就叫「顛狂」,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雙相情感障礙」。
抑郁的特征就是情緒低落,抑郁癥的特征是極度的情緒低落。前者透過一般幹預可以恢復,後者則需要更加積極甚至采用藥物幹預才能恢復。
一般來說,抑郁往往伴隨著焦慮,而焦慮就是恐懼的來源。
它針對的並不是已經發生的事,而是可能會發生的事。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抑郁所產生的恐懼,無論它將故事編的多麽真實,推算發生的機率有多麽大,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出來的而已。
如果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那麽這種恐懼感就會持續加重,直到你再也無力承受。
很多極端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在臨界點出現時,所有的理智都因強烈的恐懼而喪失導致的。
因此,當你察覺到自己已經不可抑制地陷入到恐懼中時,接受正規的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只有先將狀態穩定住,你才會有力量去戰勝它,沒有這個前提,談康復是很困難的。
我們對抑郁癥談虎色變,甚至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它,卻不知每個人都是在抑郁的陪伴下生活。
每一次不開心,其實都屬於小小的抑郁;每一次興高采烈都屬於小小的躁狂。幾乎所有人都是在這兩種狀態不斷交替的過程中生活。
這種狀態與抑郁癥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強烈程度。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遭受抑郁的困擾,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抑郁癥患者。
看到這裏,你還會去歧視或者嘲笑那些正在遭受抑郁困擾的患者嗎?如果你正在遭受抑郁困擾,還會抱怨自責嗎?
當你理解了這個真相時,你就會明白,它真的不比感冒更可怕,相較之下,感冒才是外來物種,面對這個外來物種如此坦然,作為我們骨子裏攜帶的小問題,又有什麽可怕的呢?
![](https://img.jasve.com/2024-7/5a989c472e5aed05d94a9fca5952e24a.webp)
變得開心不是康復指標
有許多患者或因正確的治療,或因癥狀的轉換,會突然從抑郁狀態跳轉為輕躁狀態,也就是低於躁狂的愉悅、看的開、思維敏捷的另人神往的境界。
在這種狀態下,絕大部份的人都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恢復了,從而中斷系統的治療,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又回到原點,而每一次反復都會加劇痛苦。
有人說,反復發作意味著必須終身服藥,我卻並不這樣認為。病情反復雖然會加重痛苦的體驗,但是它卻只能證明一個事實:你根本就沒有找到戰勝它的辦法!而不是你再也戰勝不了它。
相對於追求開心來說,如何對待恐懼才是檢驗方向是否正確的標準。
那些真正走出抑郁困擾的人,絕不是從此以後一直生活在快樂當中,而是在面對恐懼、焦慮、煩惱時不再被它們支配,總能找到化解的方法。
誠如前面所言,我們每個人都在抑郁和開心之間切換,但是這種切換往往是在不自覺中發生的,是我們自身機能能夠自行調節的。而那些真正走出抑郁的人卻是透過自身意誌去主動調節的,他們可以非常敏銳地發現自己的狀態變化,無需等待自身機能調節就可以主動進行幹預。
對於這種變化,有人稱之為「涅槃重生」,有人稱之為「活出真我」,有人稱之為「從被動的人生走向主動的人生」,還有人稱之為「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https://img.jasve.com/2024-7/f9bc9ba17f9b3d3c2f315cb83363b34b.webp)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已經走出抑郁的困擾
既然開心不是康復指標,那麽能面對恐懼就是康復指標嗎?
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
如果康復僅僅是為了面對恐懼,那麽這種結果也就沒有意義了。
假如把抑郁癥歸結為一個問題的話,那麽真正的康復就是「不再為自己制造問題」。
因此,無論是尋找快樂還是面對恐懼,都不過是康復的一個過程而已,解決這些問題是不再為自己制造問題的踏腳石。幾乎沒有人可以繞過這一步直接進入新世界的大門。
這也是為什麽說,如果你不能自控的陷入到恐懼之中時,一定要及時幹預治療的原因——別讓自己喪失理智!
這也是為什麽有些人一輩子沒有得過抑郁癥,但卻終其一生郁郁寡歡的原因——沒有經過抑郁癥的洗禮,一般人很難激發出潛在的力量。
所以,很多禪宗學者都認為「痛苦是開悟最好的催化劑」!
怎樣才能不再給自己制造問題呢?
方法有很多,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前人總結的一些極富哲理的名詞句子倒是適合大多數人,只是還需要自己的悟性,否則就要慢慢的去尋找了。
比如:學會接納、學會允許、學會包容
比如:做到無我、做到無物、做到無為
比如:無所謂、沒必要、不值得
比如: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活在當下
比如:在死亡來臨之前死亡、向死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