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1月6日訊
(通訊員 歐陽文)魚,絕對是飯桌上出鏡率比較高的食物之一,紅燒鯽魚、剁椒魚頭、糖醋魚……大劉(化名)怎麽也不會想到,一頓平常的晚餐,因為一根魚刺差點要了他的命。
近日,大劉聚餐時大魚大肉,吃得酣暢淋漓。不料不小心被魚刺卡住了喉嚨,於是他猛吞了兩口飯,想把魚刺「順」下去。吞下兩口飯後,喉嚨的異物感消失了,大劉便以為安然無恙,繼續大吃大喝。
沒想到到了淩晨,突發腹痛,家人急忙送大劉到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外科就診。
根據急診腹部CT結果顯示,小腸穿孔且有異物穿入腹腔,情況危急。醫生團隊作出診斷,考慮魚刺導致腸穿孔的可能性極大,立即開放綠色通道,送手術室行急診手術。
術中腹腔鏡精準定位,發現一根4cm的魚刺筆直穿出小腸!醫生迅速取出魚刺並縫合腸管,手術用時不到25分鐘,大劉最終轉危為安。
外科歐陽文介紹,魚刺已經穿透了小腸,如果再不及時取出,會隨著腸蠕動繼續遊走,有穿破其他臟器血管的可能。此外,若食物殘渣或胃腸消化液經過穿孔漏進腹腔中,可引起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嚴重時危及生命。
「魚刺穿腸」究竟是怎麽回事呢?簡而言之,它指的是魚刺在未被及時取出的情況下,穿過食管、胃部,最終卡在腸道並刺破腸壁,導致消化道穿孔。
那麽,「魚刺穿腸」會引發哪些癥狀呢?
「魚刺穿腸」後,最常見的癥狀是突發的腹痛,其位置與腸道穿孔的位置相關;此外,還可能伴有腹脹、腹肌緊張、腹部壓痛、惡心嘔吐、發熱以及全身不適等癥狀。
如果魚刺隨著吞咽動作及胃腸道的蠕動繼續下行,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進入食管:若刺破主動脈,可能會引發大出血。
進入胃腸道:可能導致穿孔和腹膜炎。
進入肛門:可能會導致肛周膿腫等問題。
刺破小腸:同樣會引起嚴重的腹膜炎,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刺破闌尾:可能導致闌尾發炎,若闌尾穿孔則會引起彌漫性腹膜炎,需要手術切除闌尾。
如果不慎吞下魚刺,應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停止進食和飲水,切勿嘗試吞飯、吞饅頭、飲醋等不科學的處理方法。
嘗試輕咳並低頭彎腰,放松咽喉部肌肉,然後輕咳,看是否能將魚刺排出。在很多情況下,細小的魚刺可以隨著氣流脫落。
嘗試催吐如果無法輕松咳出,可以嘗試催吐(用勺子或筷子壓住舌根,刺激嘔吐反應)。
嘗試夾出使用湯匙、牙刷柄或壓舌板,輕輕壓住患者舌頭的2/3處,暴露舌根和扁桃體,用手電筒照射,仔細檢查舌根部、扁桃體、咽後壁等處,看清異物後,再用小鑷子或筷子將骨刺取出。
及時就醫。如果魚刺位置較深,不易發現,或魚刺較大,應及時就醫,可掛耳鼻喉科,由醫生檢查後取出。
若懷疑胃腸穿孔,等待急救時切勿隨意走動,應平臥屈膝,舒緩腹部肌肉、減輕疼痛,切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藥,以免掩蓋病情,幹擾醫生判斷。當出現疑似癥狀,及早至醫院急診就診。
如魚刺已經吞咽進去,大多數情況下能被消化、分解。但近期應密切註意腹部情況,如有腹痛、腹脹等不適,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