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幾天早上起來覺得耳朵有點堵。」
「醫生,這幾天我耳朵一直響,像知了叫似的,開始以為是上火,沒太在意,現在耳鳴聲音越來越大,吵的晚上都睡不著了。」
「醫生,我最近幾天突然頭暈目眩,走路不穩,耳朵還嗡嗡響。」
這些癥狀您或者身邊的人有過嗎?為什麽會出現這些癥狀嗎?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應該怎麽辦呢?本期特邀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馮文靜介紹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什麽是突發性耳聾?
顧名思義,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聽力下降,醫學上指在短時間內(72小時內)突然出現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臨床上簡稱為突聾,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一種急癥,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精神情緒有明顯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工作生活壓力變大,突聾的發病率目前逐年升高,尤其在年輕人當中越來越多見,甚至十幾歲的高中生因學習壓力大熬夜寫作業也有發生突發性聾的情況。
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聽力下降:突然發生,多為單側發病,雙側發病者相對少見;
2.耳鳴:約90%的患者出現耳鳴,表現為蟬鳴聲、機器轟鳴聲、刮風聲等等。初期可能為間斷耳鳴,耳鳴響一會兒會自行停止,每天發作數次;後期加重表現為持續耳鳴,一天到晚一直響;夜深人靜時更為明顯,影響入睡和睡眠品質,甚至影響情緒,導致焦慮狀態;
3.耳悶脹感:約50%的患者可出現耳悶脹感,感覺耳朵像塞著棉花或者感覺耳朵像進水了;
4.眩暈或頭暈:約30%的患者會出現眩暈或頭暈,表現為頭昏沈感,天旋地轉,看東西晃動,走路不穩,嚴重者可出現惡心嘔吐;
5.聽覺過敏:對聲音過度敏感,怕聽大聲;
6.耳周感覺異常:全聾患者比較常見,可表現為耳周麻木等癥狀;7.部份出現精神心理癥狀:如焦慮、睡眠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為什麽會得突發性耳聾呢?
目前突發性耳聾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緊張、情緒刺激、作息不規則、睡眠障礙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主要誘發因素。
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診斷突發性耳聾呢?
耳科檢查:包括耳周皮膚,外耳道及鼓膜檢查,醫生會用電耳鏡或耳內鏡檢查外耳道是否有耵聹、癤腫或皰疹,還需要排除中耳炎;
純音測聽檢查:需要在隔聲室裏戴上耳機,認真聽檢查者給出的不同頻率不同大小的聲音,聽到聲音需要按手柄反饋。透過這項檢查可以了解聽力下降的嚴重程度和聽力下降的性質;
聲導抗檢查:這個檢查不需要患者主觀反饋,可以評估中耳的情況,排除中耳疾病;
顱腦核磁或內耳核磁檢查:除外聽神經瘤等占位性病變,除因懷疑腦卒中等緊急情況需要立即檢查外,因有裝置雜訊,一般不建議患者急性期做;
位置平衡檢查、前庭功能檢查:如果伴有眩暈可能需要完善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突發性耳聾需要怎麽治療呢?
基本原則:早發現,早治療,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恢復越好。
醫生會根據患者不同的聽力下降型別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一般低頻下降型治療效果最好,治愈率可達80%左右,平坦下降型次之,高頻下降型和全聾型治療效果不佳。常用的藥物有:
激素:對各種型別的突發性耳聾都有效,是突發性耳聾的一線用藥。但臨床中碰到不少患者「談激素色變」,一聽要用激素會有各種擔心和顧慮。其實大可不必太擔心,因為突發性耳聾的激素治療用藥時間比較短,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並行癥和副作用。對於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密切監測血壓和血糖的情況下也可以酌情使用。激素首先建議全身治療,可口服或靜脈輸液治療,局部用藥可作為全身用藥的補救治療。
改善內耳微迴圈的藥物:突發性耳聾急性發作期(3周以內)多為內耳血管病變,建議給予改善內耳微迴圈的藥物,其對各種型別的突發性耳聾都有效。
營養神經藥物:突發性聾可能出現聽神經繼發性損傷,可給予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神經營養因子等治療。
降低纖維蛋白原的藥物:對於全頻聽力下降者建議使用,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
高壓氧:不作為首先治療,如果常規治療效果不佳,可作為補救性治療。
助聽器治療:聽力治療效果不佳者可在3個月後聽力穩定後,根據聽力損傷的程度,選用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等聽覺輔助裝置。
突發性耳聾患者日常需要註意什麽?
註意休息,調整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積極心理自我調節,避免劇烈情緒波動;家屬配合關註患者情緒變化,幫助疏導情緒;
避免雜訊刺激,保護健側耳的聽力;
飲食避免清淡,尤其低頻聽力下降型註意低鹽飲食;
如合並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基礎疾病,需積極控制血壓血糖水平。
如何預防突發性耳聾?
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避免過度使用耳機及雜訊環境;
勞逸結合,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
保持心情舒暢,學會調節心理壓力,減少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合並全身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基礎疾病者,堅持治療,積極控制。(記者 姬薇)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