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家長已經沒有任何要求,孩子為什麽還有抑郁癥?

2024-12-19女人

我今天向最有需要的那個人,表達愛與欣賞 —— 包括對我自己。

不斷的看到患有抑郁癥孩子的家長痛定思痛的說: 「我們現在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只要她快樂就好。」

而說這樣的話的家長更大比例是之前對孩子有著高要求、高期待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也基本上是學業的佼佼者。

可奇怪的是,即使他們解除要求,孩子也並沒有快樂起來,仍然在抑郁中,或者沈迷在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並沒有回歸現實。

「沒有任何要求」 —— 這其實是很多父母在孩子被檢查出抑郁癥後走的另一個極端。

有的是被孩子的行為嚇怕了,比方說孩子有了自殘行為;有的是努力掙紮了一定時日後的不得不接受的無奈之舉......

他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孩子生病,是因為自己之前的高壓所致。那麽,現在完全解除所有壓力,孩子就能好了吧?

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怎麽回事呢?

原因有很多,今天講四個重點原因。



01 被內化的期待

孩子在年幼時,並不懂得這個世界的規則和因果關系,父母制定的規則和要求就是一切。

為了保持和父母的連線,孩子幾乎必須全盤接受外界施加的一切規則和要求。

隨著自我的發展和成長,個體逐漸開始能夠感知自己和他人的邊界,理解自己的特點和需求。

於是他就會把這些個人需要和特質與這些要求和規則結合起來,開始內化外界的期待和要求。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 父母的期待和要求開始變成孩子內在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已經很高的時候,父母即使放下自己的那個部份,也影響不大。

有的時候孩子甚至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起反作用。

所以有的抑郁孩子會非常委屈:「自從我生病後,我媽就什麽都順著我,也不對我學習有要求了,我覺得她特別假,我不希望她這樣。」

所以與其沒有要求,不如好好走近孩子,傾聽、理解,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問問他們需要什麽樣的幫助。

如果父母「沒有要求」,要確保這是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父母為了彌補自己心中愧疚的需要。

02 被放棄的感覺

皮特.方納吉說 「那些在父母眼中自己是值得的孩子會更加積極的探索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這是一個孩子發展心智化的起點。

這也是在說母親對孩子報有期待的重要性,如果父母都不再對他們的孩子報有期待了,他們變成了父母眼中那個毫無價值。

無法再吸引父母註視的目光,無法吸引其他人的陪伴,無法召喚來成功時其他人真心的高興,遭遇挫敗的時候有人會鼓勵他們安慰他們讓他們站起來。

那麽他們會覺得: 克服他們眼中非常困難的事情是為了什麽呢?

於是他便會只選擇那些有可能能夠激發起父母目光的事情,或者選擇他們覺得療愈性的事情。

通常都是讓父母更頭痛的事情,也就是父母詫異為什麽沒有好起來的情境。

我兒子二年級的時候在學習上遇到了一個重大創傷,導致他基本躺平,不做作業,不交作業,成績也一踏糊塗,老師也越來越對他無所謂了。

很多次說到作業,他都說「老師都已經不管我了」,感受到他的語氣裏透露著被忽視被放棄的失落感。

所以跟孩子實事求事的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比如說,在媽媽眼裏學習是重要,但你的身體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正在經歷非常艱難的時刻,我願意陪你一起度過,等身體好了,我們再加油。

讓孩子感覺到他沒有被放棄,只是在休息,會重新出發。


03 累積的情緒

抑郁躺平的孩子,離發自內心的快樂有點距離。

因為他們常年累積了負面的情緒,內在的能量非常低,這並不是一個輕松、快速能解決的問題。

抑郁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精力,改變孩子的認知,情緒也容易失控,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喪」。

有抑郁癥孩子的家庭,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吃相關藥物,也需要同步進行專業的家庭心理治療。

心理醫生或治療師可以幫助家庭深入探索,找到根源並解決問題。

雖然這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但對於長期情緒問題的解決是非常有價值的。

除此之外,家長接納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理解他的痛苦;關註孩子內心的需求,及時疏導他的情緒;欣賞孩子,認可孩子;帶領孩子適度運動的方式來陪伴孩子都至關重要。

04 家庭能量

基本上抑郁癥孩子的家庭能量也是低的,而這樣的家庭很難支持到孩子。

當父母開始因為孩子的問題而學習的時候,往往會知道要接納孩子、欣賞孩子、正向溝通,父母也很努力的這麽去做了,這會有所改善。

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局面像是僵住了,沒有什麽更大的變好的跡象了。

這是因為 父母的能量狀態,家庭關系的能量狀態沒有得到改變

有很多的父母熱衷於給孩子做咨詢、做治療,自己卻不願意動、不願意改變,這就很難,這也是讓家庭治療師很苦惱的地方。

「理解萬歲」這句話一點也沒錯。但理解別人,真的是很難的事情。

這要做父母的 不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控制,真心站在對方角度而不是抱有成見的去考慮問題 ,這都要學習。

寫在最後

對很多父母來說,不再對孩子有任何要求,這可能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也可能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卻並不一定是最正確的選擇。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有了抑郁癥,你能夠配合心理咨詢師做治療,不斷經由這個契機自我成長,提升自己的能量,和孩子一起越來越好,就是最棒的。

和孩子說: 不是你病了,是我們整個家庭都需要成長了,我陪你一起。

在這個時代,做一個「與時俱進」的父母,便是給到孩子最好的支持。

消解掉內在的焦慮、不安與恐慌等一系列負面情緒,父母便越來越能真正的去欣賞孩子,並相信孩子。

去幫孩子找到那些真正熱愛的事情,並從中找回孩子的自我價值,找回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