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便於理解部份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成分。喜歡點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健康文章。
它是一種全世界範圍內都讓人談之色變的慢性病。 據統計,全球約有5億糖尿病患者,而中國的患者人數已經突破1.4億。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帶來的各種並行癥。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可能成為糖友的「致命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糖尿病的「9怕」,希望能給糖友們提個醒,幫助你們更好地管理健康。
1. 糖尿病最怕「拖」字訣——早發現、早治療才是王道
糖尿病的「拖延癥」是最要命的。一些人早期出現口渴、乏力、體重下降等癥狀時,總覺得是小問題,等到病情加重, 再去醫院檢查,血糖早已飆升到了危險值。
長期高血糖會對全身血管、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失明、腎衰竭等。
我遇到過一個50多歲的患者,平時最愛吃甜食,偶爾也感覺乏力、口幹,但因為沒什麽明顯的不適就一直沒重視。有一天,他的腳不小心被碎玻璃劃破了,傷口小得幾乎看不見,但傷口卻遲遲不愈,最後發展成了糖尿病足,不得不截肢。
糖尿病的早期幹預能極大降低並行癥的發生率 ,所以千萬不要心存僥幸。
醫生建議:
只要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的癥狀,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就應該盡早到醫院進行血糖監測。
空腹血糖超過7.0 mmol/L,餐後血糖超過11.1 mmol/L,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2. 糖尿病最怕「亂吃」——別讓嘴巴毀了身體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誤區實在太多了。有的人覺得「無糖食品」可以隨便吃,有的人又覺得只要控制主食,其他食物就沒關系。
殊不知,很多「無糖食品」含有高脂肪、精制澱粉,反而會讓血糖飆升。
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案例:一位患者聽信偏方,說「每天喝蜂蜜水能穩定血糖」。結果兩個月後,他的糖化血紅蛋白從7.5%升到了10%,進了ICU。
糖尿病飲食並不是單純地控糖那麽簡單,脂肪、蛋白質的攝入比例也至關重要。
醫生建議:
飲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建議糖友遵循「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的原則,
每餐主食不要超過100克,優先選擇糙米、全麥等粗糧。
水果方面,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如柚子、獼猴桃,但也不能過量。
3. 糖尿病最怕「傷口」——一顆小傷口可能毀掉一個身體
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愈合能力比普通人差得多,這已經成為醫療界的共識。因為高血糖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同時破壞血管壁,導致傷口血液迴圈不暢。
糖尿病足、壞疽甚至截肢的案例在糖友中並不少見。
比如,我曾經接診過一個3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
他並不胖,但血糖一直控制不好。有一次,他的腳因為穿了一雙新鞋磨出了水泡,起初並沒有當回事,隨便貼了個創可貼。沒想到幾天後,腳趾開始發黑,最後感染擴散到整個腳掌,不得不截掉半個腳掌。
醫生建議:
糖友一定要註意皮膚護理。如果發現傷口遲遲不愈合,或者出現紅腫、流膿,一定要盡快就醫。
日常穿鞋要選擇寬松透氣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涼鞋外出。
4. 糖尿病最怕「情緒失控」——壞脾氣也會升血糖
你知道嗎?情緒波動對血糖的影響甚至不亞於飲食。壓力大、焦慮、發怒等情緒會透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引發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分泌增加,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而長期處於這種狀態,還會增加胰島素抵抗,給控糖帶來更大的挑戰。
有一位50歲的大叔,因為工作壓力大,加上家庭矛盾,血糖總是忽高忽低,特別是每次發火後,血糖甚至能飆升到20 mmol/L。
後來透過心理疏導,他學會了調整情緒,血糖才慢慢穩定下來。
醫生建議:
糖友們要學會管理情緒。可以嘗試每天進行15-30分鐘的冥想、瑜伽等放松活動。
如果覺得壓力無法自我調節,也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5. 糖尿病最怕「懶得動」——久坐的危害比你想象得多
「我每天都吃藥,血糖也控制得好好的,為什麽還要運動?」這是很多糖友的疑問。
然而,醫學研究表明, 規律運動不僅能降低血糖,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心血管並行癥的風險 。
一個真實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一位6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早年退休後就很少運動,每天不是坐著看電視就是窩在沙發上玩手機。
體檢時發現,他的血脂、血壓都異常,心臟也出現了問題。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他開始每天堅持快走30分鐘。
三個月後,他的血糖下降了0.5 mmol/L,體重也輕了5公斤。
醫生建議:
建議糖友選擇低強度、持續時間較長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遊泳、騎自由車等。
運動時間最好安排在飯後1小時,每次30分鐘左右,每周至少5次。
6. 糖尿病最怕「藥物濫用」——別讓好藥變壞藥
有些糖友對降糖藥抱著「多吃多健康」的心態,殊不知這樣做可能適得其反。降糖藥過量不僅會導致低血糖,還可能引發肝腎功能損傷。
還有一些患者迷信偏方,私自停藥,結果血糖失控,病情惡化。
我曾接診過一位患者,他聽信「吃降糖藥會上癮」的謠言,擅自停用了醫生開的二甲雙胍,改吃一種「草藥膠囊」。
兩個月後,他的糖化血紅蛋白飆升到12%,還出現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差點丟了性命。
醫生建議:
糖友一定要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要擅自增加或減少藥物劑量,更不要輕信偏方。
如果覺得藥物副作用較大,可以與醫生溝通調整用藥方案。
7. 糖尿病最怕「熬夜」——睡眠不足讓血糖更難控
很多人不知道,睡眠不足和糖尿病是一對「死對頭」。長期熬夜會擾亂體內激素平衡,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控制變得更加困難。
調查顯示, 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兩倍 。
有位30多歲的糖友,白天工作繁忙,晚上喜歡打遊戲到淩晨。
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後來調整作息,保證每天7小時以上的睡眠後,血糖才逐漸穩定。
醫生建議:
糖友要養成規律的作息,每天保證7-8小時的高品質睡眠。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可以喝一杯溫牛奶幫助入睡。
8. 糖尿病最怕「冷落檢查」——定期體檢是健康的保證
很多糖友覺得血糖控制得不錯,就忽略了其他指標的監測。
實際上,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定期檢查眼底、腎功能、血脂、血壓等非常重要。
比如,有一位糖友因為長期忽略眼底檢查,等到視力模糊時才發現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醫生建議:
建議糖友每3個月復查一次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包括眼底、腎功能和心血管檢查。
9. 糖尿病最怕「自暴自棄」——管理健康是長期的修行
有些糖友在聽到自己患病後,就開始自暴自棄,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其實, 糖尿病並不可怕,關鍵在於管理和堅持 。
那些能長期保持健康的糖友,無一不是靠著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心態。
醫生建議:
糖友要樹立信心,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
加入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組,與其他人分享經驗,也能幫助你更好地堅持下去。
糖尿病的「9怕」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正視疾病,科學管理,就能活得健康又長久。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糖友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體,遠離並行癥。
資訊來源:
· 【中華糖尿病學會指南】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版)】
· 醫學資料庫PubMed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