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脂肪細胞「記憶」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麽減肥很難維持。在使用小鼠和人類脂肪組織樣本的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即使在減肥後,表觀遺傳變化仍然存在,這實際上意味著細胞「記住」了體重增延長的感覺。
許多過去嘗試過減肥計劃或使用過減肥藥物的人都知道「溜溜球效應」。無論最初的結果多麽積極,人們很快就會恢復部份或全部體重,這是非常常見的。雖然有一些研究證據表明,體重反彈並不能完全否定對心血管健康的益處,但對於努力實作減肥目標的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實。
這項新研究透過在分子水平上調查我們脂肪細胞內部的情況,朝著解釋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邁出了一步。
表觀遺傳學是科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由於環境或行為因素導致的DNA上的修飾。表觀遺傳標記不是改變DNA的實際序列,而是被添加到染色體的序列中的特定點(或者可以被移除——這個過程是可逆的),這些標記改變了細胞對DNA的解讀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蛋白質的功能。
從本質上講,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欣特 解釋道:「表觀遺傳學告訴細胞它是什麽樣的細胞,它應該做什麽。」重要的是,就我們的目的而言,表觀遺傳學標記雖然理論上是可移除的,但可以保持穩定多年,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小組比較了一組嚴重肥胖者和一組共23人的對照組的脂肪組織樣本。他們發現,兩組中存在不同的基因啟用模式,在肥胖參與者接受減肥手術兩年後仍然如此。盡管到那個階段,參與者自己的體重要低得多,但就他們的脂肪細胞而言,一切都沒有改變。
研究小組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這些結果表明,肥胖會誘導[脂肪組織]的細胞和轉錄(致肥胖)變化,而這些變化在顯著[減肥]後並沒有得到解決。」
為了進一步研究,他們在小鼠身上進行了實驗。透過比較肥胖小鼠和嚴格節食減肥小鼠的脂肪細胞,他們再次觀察到表觀遺傳記憶在減肥後仍然存在。當減肥的小鼠重新攝入高脂肪飲食時,它們的體重也比對照組小鼠更快地增加。
資深作者 梅森說 :「脂肪細胞會記住超重狀態,並且更容易恢復到這種狀態。這意味著我們已經找到了溜溜球效應的分子基礎。「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記憶會持續多久,這是未來研究必須探索的問題。
正如該領域其他一些沒有直接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向【自然新聞】評論的那樣,這項研究並不能證明因果關系——不能絕對肯定地說表觀遺傳修飾直接導致體重反彈,也不能確定是哪些特定的表觀遺傳標記在推動這一效應。如果可以的話,這可能會開辟用藥物靶向它們的可能性。
目前,研究人員想要傳達的一個資訊是,這一發現有助於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即減肥後體重反彈不應被視為「失敗」。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幫助,這不是你的錯。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