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修修球場,搞搞校園足球就能把青訓搞好了。
要搞青訓首先必須解決的一個最底層也是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如何吸引足夠多的人願意投入足球行業。
小孩子踢踢球當做興趣培養,成年人踢踢球當做業余愛好,但是如果要把足球當做主業來做,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
為啥?因為中國的社會大環境不允許。
中國足球目前面臨很嚴重的人才斷檔,這個年齡段也就是90年至00年這個年齡層。往前推十至十五年應該是這批人進入足球行業開始青訓的起點,但是中國這二十年發展速度太快,發展問題、社會矛盾、貧富差距都越來越突出,導致民眾的價值觀沒法多元化。
這二十年內國人能吃飽能穿暖了,對於住房、出行、就業以及生活品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這些光靠踢足球是無法滿足的,至少價效比不高。
全國職業球員大幾萬,但是能拿百萬年薪的不過就那麽幾十個人,更多的人是到三十來歲泯滅在人海之中,到時候依然要面臨買房買車和就業的問題,而足球大產業在中國沒有形成氣候,這部份人拋去了上大學的時機,退休以後要怎麽過更好的生活?
歐洲國家可以,因為它們的足球產業足夠龐大能夠容納很大一部份退休球員。一些歐洲國家不包括校園足球大大小小有十幾個聯賽,光是這些聯賽球隊的教練和球探都足夠撐起一個市場,還不包括運動裝備、運動醫學、數據分析、足球評論以及職業經理人這些周邊配套產業。
吸引不了足夠多的人參與主要原因還是足球產業不夠龐大。
中國足球能不能發展產業?也許能,但是現在並不能。要發展產業關鍵是錢,但這不是一個協會或者政府能夠有能力去獨立完成的,必須借助資本的力量,但是現在體育產業對於資本來講並不是一個好的賽道,放著互聯網和新能源有快錢不去賺來搞足球這個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本的買賣這不是資本的尿性。
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大環境從根本上就無法吸引很多人的去投入足球,沒有足夠的球員基數青訓也就那麽回事。
這些問題究其原因是社會問題,是經濟發展問題,是人口教育問題,這些問題無論哪一個都不是中國足協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