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運動員在歐美社會中的地位極高?

2017-07-19體育

應該說是「頂級職業運動員」在歐美的社會地位極高。

職業體育跟通常的體育從根子上講就不是一個性質的東西,職業體育是歐美資本市場搞的一種造星運動,名義上披著體育皮但實際培養的是大眾明星。如果pro sports的性質只是和三百六十行的其他行當一樣,單純作為一個領薪資的社會行當,那職業運動員不會和其他行當有太大的差距。

歐美的市場對職業體育的定位很明顯—— 人數極少、門檻極高、風險極大、階級分化極為嚴重 ,依靠這個體制烘托出來的明星,必然會賦予極高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地位。你走到了這個位置,市場早就準備好了對你大吹特吹的言辭。可以說他們只是被職業體育這個流水線推到的最頂峰。而他們下面無數墊背的,也只能充當背景板了。

具體看,人數少,先說歐洲足球,每個國家能吃職業飯碗的充其量就一千多人,很多足球大國甚至限制職業球員的數量,比如德國全國的註冊足球運動員超過600萬,但德國聯賽一共就只有三個職業級,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就千把人,全德國能擠進職業入門門檻的人數連全部參與者的1%都不到。美國就更絕了,NCAA全國的註冊大學超過1000所,站在職業門檻上的運動員每年就要數以萬計,但美國的職業聯盟連升降級都不給,30或32支球隊,全國受認證的pro指標,NBA連500人都不到,NFL也就千把人。美國這種大學對接職業制度,把所有人丟到一起競爭,進不去職業你就失業,這個競爭率和淘汰率有多殘酷是可想而知的。任何一個行當,如果全國只有一千多個崗位,這些崗位要百倍甚至千倍的人去競爭,那地位是不可能不高。

然後,職業體育是個高危的行業,市場要求運動員必須超負荷運轉,要求運動員進行更激烈的對抗,於是運動員的年齡極其寶貴。大多數運動要求運動員二十歲以前就要達到職業的要求,職業的巔峰期又只有十來年,能在職業體育突圍的人,大多是年少就已經展露天分的人,甚至很多人不到二十歲就已經成為了領域的頂尖。這種出場內建光環的設定,就更能放到造星運動的中心。美國這種不缺人才的還可以搞NCAA把明星效應暫緩,日本就只能把高中體育作為業余和職業的分水嶺,因為日本這種沒人種優勢的,過了高中的年齡還不進職業那就根本沒競爭力了。

而且即便你進了職業體育,職業體育內部的階級分化仍然可怕,體現在直觀例子就是收入。比如足球領域,巴薩的平均薪水就是萊萬特的13倍,梅西一個人的薪水又是巴薩平均的5倍(這還不算梅西的商業贊助收入)。而巴薩球員的整體身價相比萊萬特高100倍都不止。而且萊萬特球員想要進入巴薩,逆襲出巴薩的身價,這比他們進入萊萬特的難度還要高了成百上千倍。但萊萬特又已經是西班牙頂級聯賽的俱樂部了,它下面還有乙丙兩級的蕓蕓眾生,連萊萬特的地位都達不到。

再舉例子,網球和高爾夫這種個人性質的職業運動,就直接明碼標價,以網球為例,大滿貫會內賽比如法網, 入圍獎金只有4萬歐,冠軍獎金220萬歐,直接相差55倍! 而且同是大滿貫,雙打冠軍的獎金只有單打的五分之一,才是單打八強的水平。能入圍大滿貫的,一共就128個人,這些都已經是網球領域拔尖的職業選手,而世界網球界有ATP排名的還有1500+的職業運動員。所以網球這樣的對於運動實力已經明碼標價的運動,階級分隔有多明顯,明星運動員的地位多高就更不必多說了。

運動員的地位也並不是天生在歐美就註定極高。歐美在創立現代體育時,都產生了對是否要搞職業體育的大爭論。英國發生了橄欖球運動分化為rugby union和rugby league的事件,就是因為部份人拒絕讓橄欖球職業化。奧運會的始創宗旨就是全民參與,反對職業化,所以奧運會一開始就拒絕職業選手參賽。美國就更不用說了,不允許領薪資的NCAA的地位一開始就被捧得至高無上,至今NCAA都還是美國的國民體育話題,超級碗出現前NFL的影響力根本不及大學比賽。只是資本和市場的力量終究還是使得歐美的體育產業只能進入了職業體育這條路線。

歐美以外的地方,職業運動員的地位就很難匹敵歐美那種市場推動的勢力。巴西的職業足球運動員數不勝數,但由於大環境變化,巴西球員全都成了歐洲人的明星,巴西的大量空余的職業球員只好滿世界謀求踢球的工作。巴西國內對於在頂級聯賽踢球的內馬爾這樣的還多少能奉為明星,但對那些跑到包括中國的各國謀求利益的球員來說,他們在巴西國內顯然就沒什麽明星的效應了。

世界的職業足球運動員人數參考:

https://www. fifa.com/mm/document/fi fafacts/bcoffsurv/bigcount.statspackage_7024.pdf

職業體育的問題,進一步閱讀參照:

世界杯為什麽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