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世界上真的有探險家嗎,他們的生活是什麽樣的呢?還有盜墓也是探險嗎?

2017-03-14體育

2004年,澳洲潛水員戴夫,成功潛入深達283公尺的布須曼洞穴。在洞底,他發現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現象:一個晃動的人影,他緊張地準備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危險。

探索地球深處神秘世界,無疑是每個探險家內心的終極夢想。對於洞潛愛好者而言,追求這種刺激背後,卻暗藏著致命的危險。

洞穴潛水被譽為極限運動中的極限,雖然魅力無窮,但一旦發生意外,救援渺茫,生命垂危。數據顯示,全球洞潛愛好者僅占潛水運動員的萬分之一,但洞穴潛水事故卻占了潛水事故的絕大多數。

可以說,每一個獲救的奇跡背後,都凝結了無數鮮血與生命的代價。就連享譽全球的頂級洞穴潛水員,也難逃厄運的魔爪。

誰能記起,曾在英國創下洞穴潛水深度紀錄的傳奇人物羅布,最後一次潛入巴哈馬洞穴後,徹底消失在35歲那年。

波蘭潛水高手阿圖的命運,同樣如此,他在2011年33歲那年,打破了大不列顛尼亞和愛爾蘭的洞潛深度紀錄後,也永遠留在了愛爾蘭的海底洞窟。

"最優秀的潛水員,往往葬身於水底",這句話聽起來雖然令人感傷,卻也道出了潛水界的冷酷現實。

2004年,一起震驚澳洲的洞潛營救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潛水運動的反思。當年,潛水員戴夫接到一個讓他前所未有的任務:

潛入深達283公尺的布須曼洞穴,尋找並打撈一具10年前遇難男孩德恩的遺體。戴夫在洞底探查時,竟真的發現了一個無聲地搖晃的人影!原來正是失蹤多年的德恩遺體所在。

戴夫當機立斷,決心將這個失蹤男孩的遺骨帶回給他的父母,給這對不幸的夫婦一個心理上的慰藉。於是,他上岸組建了一支9人的精銳潛水隊伍,精心部署了一個周密的營救計劃。

可當他們再次深入洞穴的時候,意料之外的困難和危險開始一一浮現:洞內渾濁的淤泥、扭曲的遺骸、纏繞交錯的繩索,這一切都讓戴夫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眩暈。

就在這危機時刻,他排出的二氧化碳沒來得及被裝置吸收,反而被自己吸了回去,戴夫突然出現了二氧化碳中毒的癥狀,意識開始模糊......

幾天後,戴夫的遺體被發現從洞底浮了上來,身後還背著那個男孩德恩的骸骨。原來,在營救過程中,戴夫先是剪斷了德恩身上的氧氣瓶。

但沒想到,德恩的遺體突然慢慢旋轉、上浮,引起了旁邊大量淤泥翻騰。混亂之中,戴夫再次產生了極度的眩暈和窒息感,他意識到自己恐怕無法活著浮出水面。

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做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決定:他用力將自己和德恩的遺骨緊緊捆綁在一起,利用自己身上的浮力袋,讓德恩的遺體自助浮上水面。

換句話說,戴夫放棄了自己最後一線生還的希望,用生命兌現了他曾許下的承諾。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但:一具遺體,值得用一個生命來換取嗎?

這確實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不過,洞穴潛水的確存在著極為嚴苛的規則,如必須攜帶引導繩,防止在洞內迷路,不能單獨下潛。

必須在規定深度進行減壓停留,還有著名的"三分之一守則":即1/3的氧氣用於探索,1/3用於返回,剩下1/3作為備用氧氣。

這一系列生命至關重要的規則,都是用無數先人的生命和鮮血鑄就的,決不能輕視。死神就潛伏在洞穴的每一個角落,等待著稍有疏忽就將生命永遠禁錮於此。

但對於那些既向往極限運動的刺激感,又對地球深處未知領域懷有探索欲望的人來說,洞潛的魅力仍然叫人向往。

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或多或少地追求過刺激和夢想,這種努力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也許正是我們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