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三番五次推到我面前。開始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回答過武術問題吧;推得多了覺得可能沒那麽簡單,就把問題下幾個高贊回答看了一遍。
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這是不是知乎希望我拯救問題的答案啊?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這句話不適用問題的所有回答,但肯定適用我看到的所有高贊回答。
赤果果的武人相輕、同行互踩:
「太極、詠春之流,都是考驗演技。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個習武之人,我練的就是八極,也學過一些綜合格鬥,跟詠春交過手,詠春的短板很明顯,太小家子氣,下盤不夠靈活,無法做到真正的硬碰硬,可能真的是因為由於是女人發明的拳法吧。對付詠春,直接上去大開大合的打他一套,上步、蹬、拳、肘,側踹,他根本無法招架,什麽日字沖拳,我站在那裏給你打還差不多。」
引文連結: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635 03391/answer/1019330943 (下同)
下段引文中的「都只是」,一下把少林武當形意詠春四大派都給滅了,只剩下他們家八極,就這樣的回答還有好幾百贊數。我吐吐先。
「當代武術屆,不管是少林武當還是形意詠春, 都只是 在拿著國家的補助吃老本而已,他們靠什麽生存?遊客,遊客只在乎你的動作漂不漂亮,他們並不在乎你能不能打。練功仿佛是上輩子的事兒了,現在一個個倒像是票販子,辦會員還送九陰真經的那種。」沒有論證沒有論據,把所有緣由向「李小龍」一推了之,這幾乎是所有高贊回答的共同點。也許【葉問】電影之外,他們只知道李小龍,懶得去做哪怕一點點的認真考證。
「葉問能出名,完全是因為李小龍,最關鍵的是,李小龍也不是靠打詠春拳出名的啊,詠春拳真這麽厲害,也不見李小龍用過啊。那些喜歡功夫題材的導演啊,可能只是覺得李小龍、黃飛鴻什麽的拍膩了,想找點新鮮的。」有人給點贊,大概是被「練八極」的身份給唬到了,「我槽,這是練家子啊。」但詠春為什麽風行,不是武術問題而是歷史問題,就像你想知道「崇禎不差怎麽明朝就亡了?」你不能去問其他皇帝你得去翻歷史書。
任何認為詠春垃圾全靠李小龍才有今天的人,都躲不過兩點質疑 :
質疑一:李小龍當初認為包括詠春在內的傳武存在缺陷,才創立了截拳道。如果詠春風行僅僅因為李小龍的大名,那麽從李小龍收益最大的應該是截拳道,大家應該學截拳道而非詠春。為什麽實際情況是詠春風行,截拳道卻略顯後勁不足?
質疑二:李小龍學過太極、詠春、洪拳等多種武術,卻只有學過詠春廣為人知,且他的截拳道融合眾家所長而以詠春為多。如果詠春真是垃圾,李小龍選擇一個垃圾拳種作為自己武學的根基,那李小龍眼光得有多差?
李小龍對詠春的幫助有沒有?有;幫助大不大?大。但如果認為詠春只靠了李小龍,那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眼光如此短淺的傳武,無論是八極還是其他什麽拳,活該淪為大熊貓般稀有。
詠春的推廣確實和李小龍有不小關系,但詠春自身也在很多方面,做對了很多其他傳武沒有做對的事情 。
問題問的是葉問,如果從葉問角度概括說就是: 詠春今天的傳播,除了李小龍,很大原因是葉問為詠春建立了開放的傳承體系,使得自葉問之後詠春門下高手、名師輩出。
細述起來有四點:有教無類,實戰為王,開放傳承,同門競爭 。
1,有教無類
在葉問之前,傳授武術是一項費心費力的活,每個老師能夠帶的徒弟十分有限,而老師也要生活,所收學費自然不菲,這使得以前學習詠春的人多是富家子弟(包括葉問本人)。
但葉問將詠春的體系簡化為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等,降低了收生門檻,包括降低對學生資質的要求和收費價格,擴大了收生規模,販夫走卒皆可學拳。
葉問通曉英語,打破成見廣收在港洋人為弟子,為詠春在海外傳播打下基礎。
葉問對於弟子來去十分開明,帶藝投師的弟子一樣收,也不要求舍棄其已學武術。葉問弟子中,梁相學過蔡李佛,黃淳梁學過拳擊,李小龍學過太極,都不影響他們投師;而弟子學成後改學改創其他門派,葉問也不認為是叛出師門。
僅收生教學上的這幾點,五六十年代的民間傳武大師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2,實戰為王
如果葉問只是將拳術標準化、簡單化,收的弟子多,那今天的詠春不過是另一個太極拳翻版而已,因為同樣做法太極拳也曾經做過,但與太極拳逐步演化為健身運動不同,葉問在普及詠春的過程一直強調詠春的技擊性,註重對實戰有一定幫助的黐手訓練,鼓勵門下弟子講手切磋和走上擂台,盡可能保留了技擊武術的特點。
比如,葉問的著名弟子黃淳梁(電影【葉問】中黃曉明的原型),很早就已經走上擂台比武。雖然1957年一度因輕敵冒進被台灣腿王吳明哲踢下擂台,但至少說明詠春當年重視實戰的傳統。這是詠春拳館開遍世界,以致進入多國警察、部隊訓練中的的重要緣由。包括李小龍,所學武術甚多但從詠春受益最為人知,也因為詠春對實戰的註重。
3,開放傳承
異於幾乎所有傳武名家,葉問不那麽重視傳承脈絡的嚴謹性、唯一性,生前很少強調某某弟子是自己的法定傳人。
葉問的兒子葉正、葉準都和葉問學拳,按照中國傳武子承父業的做法,指定兒子為詠春掌門或傳人順理成章。但葉問沒有這樣做,他的兩個兒子和他的眾多弟子,在傳承關系上幾乎沒有輕重之別。
葉問也從來沒有向某個弟子、兒子密授一把八斬刀、一座木人樁、一本詠春秘籍,作為合法傳承的衣缽信物。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小龍提出以一套洋樓換取拍攝葉問親身示範木人樁法,被葉問婉拒。
葉問似乎刻意不讓某個弟子掌握獨家秘技,不向弟子頒發獨門證書,所有弟子一視同仁。以致大多葉問弟子只能以一張合照證明自己和葉問的關系。
沒有指定掌門和傳人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可以做自己門下的掌門、傳人,只要你有本事、能推廣詠春,你就是大師父。
目前詠春勢力最大的分支不是葉問的兒子葉正、葉準,不是拜師最早的倫佳、郭富,不是最早成名的黃淳梁、張卓慶,而是入門最晚,甚至葉問直傳弟子身份都被質疑的梁挺,就是這種開放傳承的結果(據說詠春200萬海外弟子有100萬是梁挺門下)。
4,同門競爭
因為開放的門派傳承,葉問弟子一旦出師,就天高任鳥飛、自立山頭。這種結果也導致詠春門內紛爭不斷,各人都強調自己是詠春正統。
舉兩個栗子:
栗子一,葉問弟子張卓慶在澳洲等地推廣詠春,名重一時。梁挺派弟子亞敏·波士鐵假借與師伯請教,透過偷襲將張卓慶打敗;
栗子二,倫佳是葉問早期弟子,梁挺弟子塔瑟斯與七十多歲師伯倫佳「切磋」時,突然發力讓倫佳吃虧,塔瑟斯方面還拍出視訊,配上了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字幕。
這些門內相鬥的事情在其他門派難以想象,的確不少人不齒梁挺及其弟子徒惹事端、暗下黑手。但也正是門派內的互相較勁,葉系詠春各個分支非常重視自己體系的繁衍,不斷擴大連鎖分店,豐富詠春理論、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對學拳者的吸重力,全力培養、扶植自己門下的精英,使詠春在葉問之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也正是因為葉系詠春的開放,今天的詠春枝蔓繁生,魚龍混雜,支系之間的學習、訓練方法天差地別。既有教學很傳武的師父,也有重視格鬥訓練的武館。
大家可能不時聽到某個詠春「高手」出醜了。由於拳種內部的競爭,一個支系如果在擂台輸了,另一個支系大多只會抱與已無關,甚至幸災樂禍的心態。
詠春是內部差異性最大、最不團結的中國武術流派。
看一下B站的歐美詠春拳視訊,無論是習武者的身材還是速度、力量,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傳武」:
下面這個視訊是簡基富的某個弟子根據街頭實戰需要對詠春的改變——葉問的徒孫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詠春進行改進,正說明詠春的發展活力。
其實詠春能不能打我也不知道,寫這篇只是想說:從武術的推廣來說,即使參照詠春已經做到的,傳武也需要加油。
-----------2020-03-13--------------
有個別人沒有看明白我的文字,所以做一次澄清。
1,我不否認李小龍對詠春傳播的推動作用。小龍對於詠春就相當成功的形象廣告。如果將詠春當作商品,廣告對商品暢銷幫助很大,但不能說商品暢銷僅僅因為廣告,商品暢銷和商品品質、商品經營都有關。對於詠春這個商品,小龍在品質和經營方面都沒有參與。我這篇答文就著重從商品經營角度,即詠春傳承者做了哪些,分析詠春推廣成功原因。
2,我的答文沒有一字吹捧詠春是很強的武術。詠春是否厲害,這是一個武術問題,我沒有學過武術,對此沒有發言權;但詠春怎麽傳播開了的,這是一個武術史的問題,我關註武術史,這個我可以說。懂的就說,不懂的不說。
3,同樣,歷史上真實的葉問能不能打、武術造詣深不深?也和這個話題沒有關系。可能近現代有不少武術家比葉問厲害,但詠春就是冒出來了,這才值得分析;即使葉問沒有那麽能打,但歐洲詠春拳顯現出有別於傳武詠春的形態,這也值得分析。對吧?
4,還有人將詠春的傳播完全歸功於電影【葉問】,這和事實不符。電影【葉問】的確大大提升了詠春和葉問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但電影上映之前,詠春拳在海外就是一種很有影響力的拳種。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考證這點:上文提到葉問有一個弟子叫梁挺,梁挺教的詠春在國際上英文叫WingTsun,武術界只有葉問系梁挺的弟子才用這個英文單詞稱呼詠春。用google或者簡單點就用Bing搜尋一下,看看國際上有多少WingTsun武館、武術班?這些武館成立於何時?武館的師父何時學拳?就大致知道詠春什麽時候開始有國際影響力。